童年家乡过年习俗

邓序森

<p class="ql-block">  我于1940年2月26日(正月十六)出生在湖南怀化市芷江县晓坪乡兰水村嵊山坡小山村,今年八十五岁。从1956年9月上初中时离开家乡,到1967年大学毕业在城里安家,六十多年过去了,暂暂淡忘了过去年味习俗,乘过年时节回忆回忆童年过年习俗。</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从记事起大约1945年到解放后1953年互助组阶段,家乡年味十分浓厚,各家名户一般年初买一头小猪喂到腊月杀年猪,那时一头猪喂一年也只杀得一佰伍陆拾斤肉,杀年猪时请亲朋好友吃胞湯,杀猪后要给屠户割3~4斤的猪肉,称之刀把肉作为酬谢,小肠留下灌香肠,剩下的肉和猪头、猪脚阉制熏腊肉。阉制是将肉撒上五香粉和食盐放一口大缸内阉十來天,然后挂到火塘上日夜熏烤发酵醇化,让猪油在适当的温度中醇化成香醇,使腊肉芳香扑鼻,美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吃腊肉也只有过年可以吃到。过年后正月拜年,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要各送一个长蹄即两个前腿肉没了,几个舅父,姨姨每人六七斤腊肉,一头猪送礼就会去掉百拾斤,剩下的栽田,來客招待。我家的规举是小孩,妇女不上桌,只能吃剩下的菜。</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左右,家家户户要打糍粑,有殷实家底的人家一般要打两担糯米,还要做百拾來斤阴米,即将糯米泡胀蒸熟放凉晒干,吃前用油砂炒爆,筛去油砂储藏,吃时用煮烂的秋红豆泡炒米,即侗族的油茶,栽田扦秧时用它过早,即用它招待顾请扦秧的朋友在早饭前吃。</p><p class="ql-block"> 过年敬菩萨:腊肉熏好后己是过年时节,过年时用木炭将腊猪头,腊猪肉皮烧焦,水泡刮干净,除夕用来敬菩萨过年。</p><p class="ql-block"> 敬菩萨是我们小孩的事,用一个大茶盘,放上煮烂的猪头,一只杀好的公鸡,其尾上要留三根长尾羽,还要放一坨斤多重的四方形腊肉牙盘,三个酒杯倒上酒,上三柱线香。先敬堂屋祖宗,堂屋正中屋壁有一个神龛,神龛正中书写《天地君亲师位》,摆上供桌,放上贡品,然后放鞭炮,贡祖先要家里长辈领头,保佑家人世世平安发财。上贡人要依长幼大小依次作三个揖。然后我们小孩拿看贡品去屋外敬法官菩萨,土地菩萨。那时候的小孩一年到头连饭都吃不饱,平时根本不吃肉,来客时等客人下桌才吃剩下的湯湯水水,所以到外面敬菩萨时偷偷撕猪头肉吃。那时年前三天年后三天有大人不打骂小孩的习俗,所以才敢放肆吃。有的人肠胃功能差,过年吃多了不消化,会打臭鸡蛋饱呃。</p><p class="ql-block">除夕家里鸡鸭鱼肉都有,可以放开肚皮吃,初一只能吃过年剩下的菜,初二初三一般顶多两碗晕菜。初四以后就是素菜了。</p><p class="ql-block"> 送灶王菩萨接灶主菩萨。腊月二十三烧香送灶王菩萨,正月初一烧香接灶王菩萨。</p><p class="ql-block"> 过年了,要穿新衣,我家八个儿女,新衣只能给大的做,小的穿旧的。我们不管新旧,只要有衣就高兴。大哥是1927年生,在鄉乡高级技工学校读书,学费是祠堂众田租金,过年没路费回不了家。大姐善云人美,心灵手巧,炒得一手好菜,尢其芷江鸭烧得好吃,她深得大伯邓铁苼宠爱,没到过年就给大姐做一身新衣服。</p><p class="ql-block"> 除夕年夜饭是全年最隆重的一攴饭,我家都是老爸操厨,老妈打下手,洗菜,烧火。老爸厨艺不错,一般过年菜是粉蒸、扣肉、黄雀、蛋卷等十几种,蒸菜做一蒸笼,他是初四生日,除夕就将生日晕菜做好。</p><p class="ql-block"> 年夜饭是全家大小均上桌,先架筷子供祖先,然后烧钱纸。祭祀仪式后,老爸先动筷子,要是爷爷來了,是节爷先动筷,然后我们小孩放开肚皮吃,可惜我在敬菩萨吃了猪头肉,贡粑,把肚子塡饱了。二哥比我聰明,留着肚子吃年夜饭。</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大家围着火塘守岁,我们男孩子拿着拆散的鞭炮去放,放完回來烤火等看老爸发压岁钱。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春节晚会,就等老爸发压岁钱,解放前是银毫子,一人一个,相当现在一毛钱。压岁钱在身上背两天,妈妈就收走作学费钱。</p><p class="ql-block"> 发完压岁钱,我们男孩子拿着圧岁钱去和老爸到禾塘边放长挂鞭炮,大人放大炮,放完炮小孩愿守岁就去烤火守岁,不愿的人洗脸洗脚睡觉。</p><p class="ql-block"> 正月舞龙灯舞獅唱阳戏。解放前家乡就有舞龙灯闹元宵的习俗。腊月初就有热心人士化缘筹措资金供正月舞龙灯,邓氏祠堂有几十亩众田,其租金开支每年清明节祭祖买祭品和吃一顿饭,余下作正月过年活动经费,加上当地有钱的人出钱,会扎灯的出力扎灯糊灯笼,一般是当过官回乡有威望的人成头,组成一个筹备班子,大伯邓铁苼是唐生智北伐时的军需官,回乡后行医,积德行善。我父亲,均伯、玉伯、铁苼伯儿子序炎兄、序仁兄去化缘,化缘到资金后将獅子、龙头,龙身重新换上新装。将鱼虾灯笼糊上新棉纸,还要自己做腊烛,即先破竹篾,在竹篾上缠上灯芯草芯,将腊溶化,放上红色素,将竹芯放到热腊烛油中浸油,提出冷却,又浸入到腊烛油中,一直要达到要求的大小为止。每节龙,牛、马、羊、猪、鱼、虾灯都要点腊烛,秏用量很大,每年要浇两担箩筐腊烛,舞龙灯烧腊烛是笔大开支。鱼形小组的张大贵,城家坡小叔他们有一个阳戏班子,每年正月白天就唱戏阳,看阳戏。</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晚上开始舞龙舞獅,先从附近开始,到一户一户家送福,主人要放鞭炮迎送,晚上到十二点将舞龙队员分配到各家宵夜,一般是甜酒糍粑或炒米糍粑一碗。我们小孩只能舞鱼、虾、鹿,也能吃上宵夜。</p><p class="ql-block"> 初一白天开始唱阳戏,解放前在殷家门前有一个戏台,解放后放白羊圹小学演出。戏台旁边有一个大碗,看戏人随意打赏。</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元霄节晚上,召集人将龙灯队伍的大人放自已家召待一歺晚歺,结帐,公布帐目,宣告正月文娱活动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