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吟唱着这首童谣,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拉开了序幕。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有祭灶神、扫房子、蒸花馍、贴门画 、挂灯笼、放鞭炮、守岁、磕头、逛庙会等等,每一项习俗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2024年12月4日,“我们的春节”成功申遗,今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p> <p class="ql-block">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我校在寒假特色作业单里布置了春节民俗文化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春节浓浓的年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p> 年的味道——扫房子 <p class="ql-block">中国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气氛。</p> 年的味道——蒸花馍 <p class="ql-block">起初,过年蒸花馍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人们用面粉捏制成各种形状,如鱼、鸡、猪等,每种花馍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元宝代表财源广进,枣花则寓意长寿健康。此外,还有各种花卉、果蔬等造型的花馍,让人目不暇接。</p> 年的味道——贴门画 <p class="ql-block">门画具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寓意,人们通过贴门画表达吉祥、祈福、避邪的愿望,也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门画内容通常包括吉祥的图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寓意着家庭平安、吉祥如意。最早的门神是唐朝的两位将军秦叔宝和尉迟恭,现在也流行贴“福”字,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年的味道——贴春联 <p class="ql-block">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桃符”习俗,最早用于驱邪避灾。春联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形式,具有对仗工整、寓意丰富的语言特点,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厚积淀。春联通过简洁且富有寓意的文字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p> 年的味道——剪窗花 <p class="ql-block">窗花是贴在窗户玻璃上的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稚拙古朴、粗犷浑厚,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一年年春节,一次次相聚,一代代传承。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年俗里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追求。春节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年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地中传承,在与时俱进中创新,既展现了积极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也在传承文化基因中厚植了爱国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