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念美 一一 我和谢添的忘年交

张仁华

<p class="ql-block">帅 气</p> <p class="ql-block">睿 智</p> <p class="ql-block">《洪湖赤卫队》中的张副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记得好像是85年吧,我去北京出差,住在东总布胡同,离林徽因的故居很近,就在隔壁。</p><p class="ql-block">朋友带我去新街口外大街原老北京电影制片厂找著名导演谢添玩,我当然是巴心不得,连声愿意愿意。</p><p class="ql-block">在老北影宿舍区进门左手边的一长排平房里,第三间,轻轻敲门后,只听见一个宏亮的声音响起:“找谁?” ,朋友回答:“四川来人看望你了”,随着吱嘎一声响,门从里向外打开了,探出一个笑容满脸的亲切面孔,好熟悉!就是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的那个高大丰满形象,安插在国民党军队内的共产党员张副官。</p><p class="ql-block">请进,请进 !谢老非常高兴的将我们迎进家中,让我们坐下,为我们泡了上等茶叶,一 一递上香烟,桌子摆上瓜子、水果、点心,让我们不要拘束,随后我们慢慢的闲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首先,谢老约法三章:“今天大家不准说普通话,只能说成都话,不然罚款!” ,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拘束感抛到九霄云外;原来,谢老抗战时期在成都呆了八年,老红照壁、东西御街、陕西街、盐市口、东大街、春熙路、总府路、提督街、老南门的剧场都有他和同仁每天演出的话剧,还有很多很多排练节目。除了躲日本飞机轰炸,其它的时间,那些小街老巷,河边柳丛中,都成为他生活采撷的源泉,凭借着独特的语言天赋,地道资格的成都话从谢老的嘴里蹦出,那简直是活泛完了,活脱脱的一个土著成都人腔调。</p><p class="ql-block">谢老说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艰苦、物质匮乏,但并不缺少乐趣,晚上演出完后的鬼饮食,地摊小担上的豆花儿、凉面、凉粉儿、锅盔、春卷、开水米花糖、捞糟汤元、粉子荷包蛋、各种各样、各地小吃,摆得很资深原窝儿,佐料的配制、食材的来源,更是津津乐道!遍布成都街头大街小巷的茶馆、茶铺、茶肆,还有街铺上的酒坊、酒馆,都是他们每天聚会的地方。街头美食说来一串串的的,名字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引得我们口涎长流;荣乐园、钦善斋、蜀风苑等等食府、私房菜,四川各地的味道如数家珍,谢老生活在四川,肯定愜意噻 !</p><p class="ql-block">美食、吃茶、饮酒、字画、品鉴、交友都是谢老在成都八年时的最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摆不完的龙门阵,说不完的家乡话,谢老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来了北影,今天肯定要好生参观一下噻,谢老对我说:“小老弟,今天我们认识了,就是结拜朋友了,今后我就是你在北京的老大哥,有啥事找我,莫得问题,尽管说!”,几句亲热话,一点儿都没有架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说得我两眼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我和谢添老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谢添老、刘广宁、乔榛、苏哥在北京友谊宾馆</p> <p class="ql-block">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外</p> <p class="ql-block">我在书房里</p> <p class="ql-block">谢添老要亲自带我们去参观北京电影制片厂,他換上一双白色的运动鞋,身材体形都保持得相当好,真够帅够酷 !当时尽管他巳经七十三岁了,但是他的身体非常健康,每天都在北太平庄大院里骑自行车,上街办事、去农贸市场买菜、购物、访亲问友,自行车都是他随身随行的爱之物。经不住我和朋友的啧啧称赞,谢添老还俯下身,做了几个姿势非常标准的俯卧撑动作,他身轻如燕,看来从年轻时起就是个名不虚传的健康快乐达人,不愧是人老心年轻哪 。</p><p class="ql-block">朋友们在旁一撮合,让我和谢老掰手腕,较量手劲,推辞不掉,我只好红脸上阵。却不料,谢老手臂、手腕的力量相当强劲有力,三个回合下来,我连续被谢老击败,吃了三个蛋,O比3,输得彻彻底底 ……</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片头</p> <p class="ql-block">老北影大门</p> <p class="ql-block">《青春之歌》手绘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早春二月》手绘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小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礼堂,现在改为学校了</p> <p class="ql-block">影棚搭建的老屋</p> <p class="ql-block">北影的摄影棚、片场、搭建的各种街道、庭院、各个时期电影中建筑布局,我们在谢老的陪同和仔细讲解中了解了很多;哪部影片、哪个场景、用什么机位、用什么角度、用什么光线,在导演和演员共同作用下,用什么情绪去控制,去表现,才能呈现出电影作品的完整性。这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真实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当时住在北京友谊宾馆,第二天要在此召开全国电影家协会的代表大会,从全国各地和港澳电影界要来几百个老中青会员,济济一堂,共享盛会。正好谢老也要参加这个会,因此我们很都高兴,因为从成都带给谢老的两瓶泸州老窖大曲当天放在宾馆里忘了带来,正好以此交与谢老,让他品尝品尝四川美酒,重温年轻时在成都的八年时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去到谢老来开会住的友谊宾馆房间,好热热闹闹啊 !室内高朋满座,人声鼎沸,向里一瞅,嗬哟!满屋里尽是在银幕上那些熟悉的面孔 :白杨、秦怡、张瑞芳、王丹凤、夏梦、王晓棠;谢晋、葛存壮、凌子风;杨在葆、刘信义、李秀明、张金铃、陈冲、刘哓庆,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老中青演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饭时间到了,谢老邀请我们随他一块去吃饭,我们觉得很不好意思,他说莫得事,昨天我就给会务组事先打了招呼的,单独有一桌属于自己,从这里足见谢老的细心细致。随谢老去往饭厅的路上,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童自荣、丁建华、施融、乔榛、刘广宁邀请谢老一起照相,谢老也向他们 一 一 介绍我们,并和我们一起共同留下那美好的影像和共享的一瞬。</p><p class="ql-block">进得饭厅,谢老安排我们坐下,满满一大桌十多个人尽是熟悉的电影演员,和我挨坐的是项堃(演国民党军长、电影《红日》中的张灵甫,是个专演国民党军队高官的专业户),他的四川话也说得滴溜转,原来抗战八年时期他和谢老以及一大帮演艺人员都在成都以演出话剧为生。他的鼻子挺灵,“褪出来、一定要褪出来”,原来他闻到了我身上携带的两瓶送给谢老的泸州老窖大曲酒香味。谢老笑了笑说“你就好(号)这一杯,嘿嘿,嘿嘿嘿,个人吃了烂牙腔,大家吃了大家香。小老弟,把酒拿出来,众兄弟伙们,满上 !!我向服务员要过酒杯,打开酒瓶,浓郁的酒香味扑面而来……我们这一桌成为当天饭厅的主角和重点,项老还专门自掏腰包加了两个大荤菜下酒助兴,增加了午餐氛围,虽然满场敬酒、劝酒、罚酒闹喳麻了,但是热烈的气氛却感染了众人,欢快、醉意、微熏构成了暖心跳动的画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饭后,谢老执意要邀我去友谊宾馆住的北京书法家米南阳处,他要为我写幅字,送给我。要知道谢老是个“怪人”,人称中国卓别林,从不循规蹈矩,在艺术行为上主张打开心灵、天马行空、姿意妄为、不按常理出牌。他欣赏书法要求变,尤如日本的书道,精、简、繁、复中呈现出一种气韵、气势、意象 !他写字是倒笔成书,相映成趣;他倒写你正看,这种技法需要逆向思维,也要有很高超的技巧,一气呵成中 :笔势、气韵、构图、起承转合、文采、笔墨功夫都要统一在这三尺微小之地。</p><p class="ql-block">谢老给我写的是:蜀中仁者 荟萃华都 第三个嵌入的就是我的名。笔走龙蛇,凤飞蝶舞,兴许是有酒助神,这天下午的诗画文都可圈可点,成为珍藏的佳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老虽早巳离开我们,但他的好,他的音容笑貌却永永远远的留在我的记忆里,脑海中,这就是 :忆 念 美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