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谭游记】印象印尼之二

老谭

<p class="ql-block">  婆罗浮屠塔,素有印尼金字塔之称。</p> <p class="ql-block">婆罗浮屠群最高点</p> <p class="ql-block">  【老谭游记】印尼行(2.1)婆罗浮屠塔:是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的,一个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罗形式出现的巨大的大乘佛教遗址。</p><p class="ql-block"> 公元八世纪的爪哇,强盛的夏连特(夏连特:群山之王)王朝的统治者皈依大乘佛教。他们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大约在公元800年建造了这座设计精良的石头佛塔。</p><p class="ql-block"> 婆罗浮屠塔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它建筑在默拉皮火山山麓的一个长123米、宽113米的矩形小山丘上,周围有4座火山。它距首都雅加达东南约400公里,文池兰西南,东南30公里处就是日惹。“婆罗浮屠”为梵文音译,意思是“山丘上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佛塔是由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的。塔的建筑采用大乘和密宗教义的结合形式,整个建筑物犹如一个巨大的曼荼罗(坛场)。在建造时,共用了近225万块岩石,底层用每块重约1吨的巨石铺就,总体积达5.5万立方米。塔底呈正方形,周长约120米,总面积将近1.5公顷。 </p><p class="ql-block"> 199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p><p class="ql-block"> 塔基地面部分占地1.23万平方米。原高42米的塔因主佛塔顶端触雷而毁掉,留下的部分只有近35米(另一资料:33.5米)。成千上万名工人、工匠、雕刻师和艺术家参与了建筑,工期长达75年~8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此座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称的婆罗浮屠又称“千佛坛”。高大的佛塔和神坛是寺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这个大乘佛教艺术古建筑。世界名气同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齐名。对研究印尼历史、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 而且,婆罗浮屠塔引起人们无限避想,它是古代人根据其当时所见到的太空人的样子而建造的图腾。婆罗浮屠塔造型却神似火箭飞船、流线型的造型符合空气动力学,内部中空,人型神明端坐其中。</p> <p class="ql-block">  【老谭游记】印尼行(2.2)婆罗浮屠塔:世界最大佛塔~婆罗浮屠,这座公元8~9世纪的大佛塔被视为印尼万里长城。</p><p class="ql-block"> 据景点相关资料介绍,婆罗浮屠的建筑象征着多层次的佛教理论。以鸟瞰观察,寺庙形式取自传统佛教徒的 Mandala 圈.而 Mandala 就是无数的佛陀和印度教的艺术中心。大多数印度教和佛教信徒的 Mandala 图形是正方形,以其四隅为入口。其中心点呈圆形。从外面往内进去,可以看到有3个表达反省的领域并以其中心氛围象征无意识状态或称涅磐~Nirvana 。</p><p class="ql-block"> 按照佛教的宇宙论,宇宙分为3大领域。浮屠寺庙阶层上升的建筑就是代表这3领域:第1阶层称为 Kamadhatu 描述人生能够控制欲望,由基础阶层来形容。第2阶层称为 Rupadhatu 描述人生虽然能够控制欲望,但还受形式上的约束。第3阶层称为 Arupadhatu ,描述 Nirvana 和 Sunyata 世界。以上3种含义由3个环形平台来表达。</p><p class="ql-block"> 其复修历史:最初婆罗浮屠被遗弃在混乱的状态中,暴露在开放的自然界.在公元8世纪时爪哇的政权转移到爪哇岛东部。这种转变的原因经常被猜测为那时发生火山喷发,让人民迁移离开该地。</p><p class="ql-block"> 有一手稿传闻,在18世纪爪哇人倒回来探望该地方,但更确定的是"重新发现在公元1814年"是由英国莱佛士爵士作了更多的介绍和保护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1815年 Raffles 下令初步清理,与200名工人在45天内砍伐树木和移动残存碎片和土壤。寺庙的许多领域为坡道。活动继续进行,整理文档,与注释浮雕。</p><p class="ql-block"> Ijzerman 在1815年的工作中,发现浮雕隐藏在寺庙的基础。这个隐藏的浮雕透露一些遗留梵文说明的雕塑家有明确文字与日期追溯至7世纪中叶,Seliandra 王朝统治期间。一些遗留的风景没有完成,命令石匠以清楚类型的梵文书写,所以它可以专门追溯日期至9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 于1907年,大规模的复修,在荷兰人 Dutchman Van Erp 进行工作并于1911年完成了.此工程非常有意义,当然保留了寺庙的一段时间,但在修复其间,尚有很多材片都没有放回原来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比利时的专家对寺庙再作重新估计。在工作中,他们取得了结论是:水的损害是不小的。需要阻止其伤害。该寺庙的小山发生糜烂,地基变得脆弱和浮雕也被蚕食下寺可发生糜烂,地基变得脆弱和浮雕也被侵蚀……</p><p class="ql-block"> 近代筹备工作始于1963年,其中最重要是发现了寺庙下的小山不是天然的。人们猜想寺庙下是一片粘土,混合石和岩石碎片构成。最初的工作估计,大规模重建工作可能是巨大的,而印尼政府则于1968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议,需要一个工作大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并开始筹集资金,为恢复工作。</p><p class="ql-block"> 从1968年到198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进行了研究恢复工程下,世界各地专家们前来帮助卸载和处理(工程)的位置。大量的工作做开发预防性程序清除微生物侵蚀的岩石。</p><p class="ql-block"> 这座著名的佛教圣殿,在联合国的援助下终于得以重建。整个建筑分为三层。基座是五个同心方台,呈角锥体;中间是三个环形平台,呈圆锥体;顶端是佛塔。四周围墙和栏杆饰以浅浮雕的总面积2500平方米,围绕着环形平台有72座透雕细工的印度塔,内有佛龛,每个佛龛供奉一尊佛像。</p><p class="ql-block"> 1991年,婆罗浮屠寺已被记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中。</p><p class="ql-block"> 参观时,不可穿自己鞋,只能穿景区提供拖鞋上去。先坐景区车至佛塔附近,沿着绿道至佛塔下,再拾级而上登至塔顶,观赏佛塔的浮屠寺庙与建筑物的浮雕,其中一个单独人像浮雕尤其引人注目,很多人在此细细观赏並拍照留念。可能是佛陀的传记。描述释迦牟尼佛陀的生涯,这个故事就以 Lalitavistara 命名,这也就是佛陀的传记,记述了王子 Shiddharta 自从出生于伦比尼花园(尼泊尔)后的生活经历。其母亲是 Maya Dewi ,分娩后一个星期不幸逝世。 Shiddharta 王子长大后与 Puteri Gopa 公主结婚。在宫外旅游途中, Shiddharta 王子碰见他自己竟不注意到的事件,那就是:瞎眼老人,疾病,逝世,以及传教士。当他觉悟到这些事件后,他就决心离开王宫,开始成为禁欲苦行者( Wanaprasta )。在他苦行期间,几个著名的导师及其他5位隐士等收他为徒弟。但他对诸长老的教育不满意,最后王子在印度 Bodhi - Gaya 镇之菩提树下实行其苦行,就在该处他获取丰富的知识。而后他改名为 Gautama Buddha 。</p><p class="ql-block"> 是日下午天昏地暗,大雨倾盘,雷声阵阵,本以为难以登塔观之,很多旅友想打退堂鼓,我与几位旅友坚定信念,任凭风雨交加,坚持进入景区,登塔观赏印尼人心目中的“万里长城”,也许感动上天,佛祖有眼,令风雨渐小,天色微亮,让我们如愿以偿,登上著名大佛塔,逐层观赏壮观主塔与多个印度塔及各种雕像……</p><p class="ql-block"> 而且,此时云开天明,白云悠悠,云塔交融,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令人陶醉其中!正是:雨后复斜阳。关山陈阵芲。装点此佛塔,今朝更好看!</p> <p class="ql-block">  【老谭游记】印尼行(2.3)普兰巴南寺庙: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庙。是座集群寺庙,1991年该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列入编号是C642号,正式被称为普兰巴南寺庙群。该集群由普兰巴南寺庙,塞乌寺庙, Lumbung 寺庙, bubrah 寺庙。和 asu ( Gana )寺庙组成。目前,这些寺庙位于普兰巴南旅游公园区,除了 Gana 寺庙外。</p><p class="ql-block"> 悠久历史:普兰巴南寺庙建于9世纪左右,并在778 Saka /856 M .年,由马塔兰古王国 Rakai Pikatan 王举行开幕仪式。这个寺庙供奉湿婆神,当时它被称 Siwagrha 。此座寺庙一共有三个院子,那些院子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建造的,第一院子是最神圣、位于中间的。在第一院子有16个寺庙;第二院子有224个寺庙;第三院子没有寺庙。因此,普兰巴南寺庙群一共有240个寺庙。</p><p class="ql-block"> 第一院子有16个寺庙,其中包括三个主要寺庙,梵天寺、湿婆神庙、和毗寺庙;三个 Wahana 寺庙(三神的动物车)、四个 Kelir 寺庙、两个 Apit 寺庙、和四个 Patok 寺庙。湿婆作为印度教至高无上的神,它的地位反映在寺庙的建筑上,其中那里湿婆寺庙是最大、最高的寺庙(47,6米),但梵天寺和毗湿奴寺庙只有33米高。湿婆神庙有四个室,在东边有最高的神湿婆的雕像,北边有 Durga Mahisasuramardhini 的雕像,西边有象头神的雕像,南边有 Agastya 的雕像。梵天寺和毗湿奴寺庙却各只有一个室,那里有梵天、和毗湿奴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普兰巴南寺庙的第一院子有很丰富的装饰,最特别的装饰是侧翼的两棵 kalpataru 树(生命之树)及一个狮子浮雕和2个天上的生物、被称为 kinara - kinari ,分别在这棵树的右左下方。 Kinara - kinari 经常被替换为两个 resi 或者其他动物,这些装饰只有在普兰巴南寺庙因此经常被称为"普兰巴南的图案"。湿婆神庙、和梵天寺的栏杆的内侧被雕刻成美丽罗摩衍那浮雕故事,还有毗湿奴寺庙也有 Kresnayana 的浮雕。</p><p class="ql-block"> 普兰巴南寺庙的第二院子有224个 Perwara 寺庙,这些寺庙大约有14米高被排列成4行,可是现在有很多寺庙已无迹可寻了,唯一剩下的只有117个寺庙。 Perwara 寺庙的大部分是废墟只有两个寺庙已经翻新了,在此院子的全寺庙面朝4主方向、它的位置在第一院子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罗摩衍那浮雕:约有14米高被排列成4行,可是现在有很多寺庙已无迹可寻了,唯一剩下的只有117个寺庙。 Perwara 寺庙的大部分是废墟只有两个寺庙已经翻新了,在此院子的全寺庙面朝4主方向、它的位置在第一院子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我们此行至日怠,翌晨即前往参观印尼最大的湿婆神建筑群~〔普南巴南〕。</p> <p class="ql-block">  寺庙的传说:传说讲述一个年轻人叫 Bandung Bondowoso 娶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叫 Roro Jonggrang ,她是 Boko 王的女儿。当万隆 Bondowoso 向那个姑娘求婚时, Roro jonggrang 礼貌地拒绝他,她要求 Bandung Bondowoso 只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要盖1000个寺庙。 Bandung 欣然同意,然后他部署神灵军帮他盖那1000个寺庙。临近凌晨、 Roro Jonggrang 意识到 Bandung 几乎完成他的工作。于是 Roro Jonggrang 叫醒一些女人一起用 lesung (传统杵米)去焚烧秸秆来破坏这些建筑。这意图让神灵军吓坏了,顿时放弃他们的工作,所以没能按时把第1000间石雕像建完。知道了这是 Jonggrang 的诡计,使 Bandung 很生气,并诅咒 Roro Jonggrang ,把她变成石雕像,以补足没建完的石雕像。於是 Roro Jonggrang 变成一个女的石雕像,被称为Jonggrang 石雕像。但实际上此石雕像是 Durga Mahisasuramardhini 石雕像(照片6)、湿婆神的妻子,此石雕像位于湿婆神庙的北室。但因为这个传说所以普兰巴南寺庙也被称为 Roro Jonggrang 寺庙。</p> <p class="ql-block">  另一版本:普兰巴南寺庙群有一个神秘的神话传说,一夜之间修建而成的神奇庙宇:即是广为流传的拉腊·琼河格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拉腊是爪哇公主,有个叫斑东的大力士要娶公主为妻,公主不愿意,就刁难斑东,要他在一夜之间为她建起一千座神庙。斑东借助鬼神之力迅速的在这一片地方把神庙建起来。当斑东完成了999座神庙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公主一看,马上派人到庙群东面去放火,引起公鸡报晓,众鬼神闻鸡鸣逃窜。斑东盛怒之下把拉腊公主变成了神像。 </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故事传说里,一天夜里同时修建了上千座庙宇,到了第二天早晨,仅仅有999座完工,其中就包括普兰巴南寺庙群。不过,人们根据普兰巴南寺庙奢侈的建筑及其装饰风格,推测其大约为公元10世纪左右爪哇中部的建筑风格的后期产物。但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找到能够揭示这些建筑是谁、在什么时候建造的精确证据。根据已经发现的碑铭,人们推测这些庙宇是由公元8-9世纪的拉卡伊·皮卡丹王朝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老谭游记】印尼行(2.3续)普兰巴南寺庙之塞乌寺庙:这座寺庙位于普兰巴南寺庙的北边大概500米之处,由塞乌寺庙古碑文的记栽此寺庙历史可追朔于782M年的 Kelurak 碑文和792M年的Manjusrigrha 碑文。在 Lumbung 附近发现的寺庙群在 Kelurak 碑文中有包含 Tri Ratna 的说明,还有关于 Manjusri 石雕像所建立的纪念馆。而在 Manjusrigrha 碑文里有提到714 Saka 年或792M年所作的一些修补叫 Wajrasana Manjusrigrha prasada 。从那两座碑文、除了可以了解建塞乌寺庙有着佛教的背景,也可以知道该座寺庙在那38年的建造时期及概述该座寺庙经建筑发展方面的历史、建造技术和精神象征性方面的讯息。</p><p class="ql-block"> 塞乌寺庙群是由249座建筑物堆积而成的寺庙、8座 Apit 寺庙和240座 Perwara 寺庙。建筑发展在第一院子、在平面图上有20个角杠、一个主室、四个 penampil 室,寺庙的大门在西边。 Perwara 寺庙和 Apit 寺庙在第二院子里, Perwara 寺庙是由4行组成而成的同心矩形。在第二院子的四个角的入口有8个 Dwarapala 石雕像(守卫入口的巨雕像),各入口有两个石雕像、于此两个石雕像相互面对的位置。这些石雕像很多是由一整块石头(整体)作成的。</p><p class="ql-block"> 普兰巴南寺庙和塞乌寺庙中间有 Lumbung 寺庙和 Bubrah 群寺庙,佛教是这俩寺庙的精神背景。 Lumbung寺庙包括一座主寺庙和16座 Perwara 寺庙。这些 Perwara 寺庙内排列成矩形围绕主寺庙。主寺庙有20个角杠形式的、在从四个侧面观看。平面图上为方形形状。18.50平方米的 Bubrah 寺庙朝东边。这些佛教寺庙的存在包括 Asu 寺庙( Gana )在塞乌寺庙群的东边象征着大世界的概念。在整个寺庙的布局是以塞乌寺庙作为中心。</p><p class="ql-block"> 普兰巴南寺庙的观光园在建筑方面不但瑰丽和美丽,而且对当代和后代保护这些寺庙的现存与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人们可从到这些寺庙的保存,学习到了设计技术价值、自然条件和环境、以及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甚至也可以从普兰巴南寺庙的存在,比较印度教背景跟佛教背景相当接近。这个事实表示当时宗教宽容度很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是普兰巴南寺庙区在其环境和精神上有着特权,这也给人们概述当时普兰巴南寺庙区的宗教性格有了重要的提示。</p><p class="ql-block"> 景区的中文资料翻译为中文,不是特别顺畅,姑且从其文字与数据里大概了解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庙群的历史人文吧!</p> <p class="ql-block">  拍了些石雕壁上之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  观毕此建筑群,即进城参观日怠皇宫。</p> <p class="ql-block">  【老谭游记】印尼行(2.4)日惹王宫(Kraton of Jogyakarta):为日惹苏丹的王宫。这是一座已有近250年历史的故宫,位于日惹市中心,建成于1756年,是由日惹苏丹国首任国王哈孟古·布沃诺(意为宇宙位于我的膝上)一世设计并修造的。该故宫的独特之处是,印尼独立后政府允许原王族一家继续住在宫内,宫中所用仆人仍着古时服装。现住宫内的是哈孟古·布沃诺十世苏丹,其父哈孟古·布沃诺九世过去曾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副总统。</p><p class="ql-block"> 宫内收藏着20多套加美兰乐器。宫中两套最古老的加美兰乐器,一套是麻喏巴歇王朝(又称满者伯夷王国)遗物,另一套来源于淡目国。宫内有间专门收藏皮影戏傀儡的房间,里面保存着许多傀儡。在王宫近处的大仓库里储藏着各式皇家车驾,其中一辆为在英国制造,车上镶嵌着一个英国王冠。每逢星期五,许多爪哇人都到这里来奉献鲜花,甚至有人就睡在车房里,希望过去国王的灵魂降临其身上,得到他精神上的指导。这些车辆和傀儡,每年都要为它们进行一次"圣浴",届时不少当地男女老少都采接取这种"圣浴"用过的水沫浴自身,据说会给他们带来好运。另外,宫内到处都摆放着中国明清两代时的瓷器,更使王宫增添了一层古朴高贵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整座王宫是伊斯兰文化和爪哇文化的混合体,又具欧洲风格。宫里的清真寺、四面通透的中国亭台式的发呆屋、刻礼器,以及可以又最多只能取4个妻子的规定,这是伊斯兰文化的影子;英国制造的皇家车驾、国王办公室的装饰、摆设乃至电话办公桌、九世苏丹以平民身份当选苏哈托时代的副总统又是欧化的;古老的加美兰乐器、皮影戏傀儡、守护神雕像、皇室成员的服饰则是爪哇文化所特有的。</p><p class="ql-block"> 日惹历史上是古苏丹王国的京城,18至19世纪,是日惹王国所在地。1945~1950年是印尼暂时首都。印尼建立共和国时,与已历九世的日惹苏丹国王达成妥协,给予王室优厚待遇,王宫内仍然住着十世苏丹国王夫妇及其家人,他们雇用当地居民为自己服务。大部分建筑现已改为博物馆,陈列王室历史资料和家具用品等供游客参观。</p><p class="ql-block"> 驱车至皇宫附近,然后转乘皇宫交通车前往皇宫参观,入内参观宫门、皇宅、博物馆,宫内还有表演与时装秀等。</p> <p class="ql-block">  【老谭游记】印尼行(2.5)日惹塔曼水宫(Taman Sari):位于印尼日惹,是日惹苏丹国的前皇家花园,水宫又称塔曼萨里(Taman Sari)水上城堡,是印尼日惹苏丹国的前皇家花园所在地,由水渠、池塘和宫殿组成的建筑群,曾经是日惹苏丹的豪华娱乐园、游泳池及苏丹出行所用的水路。</p><p class="ql-block"> 它建于1758年至1765年,由葡萄牙建筑师设计。‌塔曼水宫最初是为了提供一个隐蔽的休闲娱乐空间,因此结合了欧洲、爪哇和中国的建筑风格,成为日惹苏丹国的豪华娱乐公园、游泳池及水路。‌水晶宫在1865年的地震中彻底被摧毁,如今所见大多是遗迹。洗浴池是后来重建的,分为国王、妃子和王子、公主使用的不同区域,池中有喷水装置,形成水瀑,显得古朴典雅。这座精心设计的休息寓所具有多种功能,例如休息区、车间、冥想区、防御区和躲藏处。</p><p class="ql-block"> 此宫由日惹苏丹国王哈孟古·布沃诺一世修建,设计是来自于葡萄牙建筑师,竟然为了水宫保密工作,在工程结束后国王还赐死了这位建筑师。这里最初毁于第博尼罗哥的爪哇战争,1865年的地震彻底摧毁了它。如今所见到的大多是从前的遗迹,最能代表水宫的景观洗浴池还是后来重建的。整座水宫结合了欧洲、中国、爪哇不同风格糅合而成。</p><p class="ql-block"> Taman Sari的名称来自爪哇语taman,意为“花园”或“公园”,而sari意为“美丽”或“花朵”。因此,Taman Sari这个名字意味著一个装饰著花朵的美丽花园区域。此“水上城堡”就像通过关闭水闸一样,将建筑物完全浸入水中,使高大的建筑物脱颖而出。自2017年以来,日惹的历史城市中心,包括水宫已被列为暂定的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 塔曼水宫由四个不同的区域组成,一是大型人工湖,其西面有多个岛和凉亭,一个沐浴池在中央,一个凉亭和泳池在南部,一个较小的湖在东部。亦即当年人工湖周遭及湖心人工岛上有建筑群,建筑物通过水下隧道相连。如今人工湖因已排干水,故已不见,而成为人类居住区,但地底下的水下隧道仍然存在。</p><p class="ql-block"> 整座水宫布局为两处八角形的庭院连接而成。如今,所能见到的水宫规模并不大,但要走到浴池需要至少经过三道门,一扇具有欧式建筑风格,又雕刻以爪哇传统图案的石门作为国王花园的入口。浴池呈长方形,事实上是由二个分开的浴池所组成,池中有碗型但上方有伞纹的装饰,喷出的水顺著伞纹往四周落下,使得浴池更显优雅。有三座不同功能的泳池,Kawitan是专门提供国王的公主、王子们的沐浴使用,Pamuncar是专为国王的妃子而准备,最后一个Panguras主池就是专为国王一个人沐浴游泳而准备的。在水池一端为平房,但另一端则有部分筑于水上的建筑,此建筑亦与一栋三层塔楼连接,苏丹亦可从上方来观看整座浴池。</p><p class="ql-block"> 观毕皇宫,即移步参观塔曼水宫。水宫庭院建筑、泳池、塔楼与其池中倒影、凉亭、博物馆等皆风格奇异,古朴典雅,真乃一座庭院深深、宁静美好水宫,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倒影池中。</p> <p class="ql-block">楼池相融,庭院深深深几许!</p> <p class="ql-block">  【老谭游记】印尼行(2.6)马车游日惹:日惹(Jogyakarta/ Yogya/ Jogja) 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中南部特区。南临印度洋。面积3,169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口构成为爪哇人、巽他人、穆斯林巴厘人、华人、印度人和欧洲人等。</p><p class="ql-block"> 该市西半部是沿海平原,最宽处24公里,土壤由熔岩、火山灰形成。东部是肯当(Kendang)高原的延伸部分,呈东西走向,直抵海岸附近。主要河流奥佐河(Ojo,包括支流奥帕克河〔Opak〕)和普罗戈河(Progo)向南流入印度洋。沿海低地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出产水稻、橡胶、椰仁乾和食糖。</p><p class="ql-block"> 日惹是一个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市内的苏丹皇宫甚至仍住着苏丹王及其家属。但最引人瞩目是该市邻近的两大古迹:一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佛教建筑遗迹~婆罗浮屠;二为普兰班南是印度尼西亚最宏伟的印度教寺庙~普兰班兰(Prambanan)。</p><p class="ql-block"> 日前已游览两大古迹,翌日上午游毕日惹王宫与塔曼水宫后,午间骑马在游览日惹,观赏其市容……</p> <p class="ql-block">  日惹有婆罗浮屠、普兰巴南寺庙、王宫、水宫、清真寺、广场、遗址、博物馆等胜迹,有丰富历史人文,是印尼行中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日惹确是印尼最值得一行的城市!两天游览,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