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的灵魂一一高迪的建筑

<p class="ql-block">10月5日下午,从萨拉戈萨到了巴塞罗那。</p><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濒临地中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p><p class="ql-block">说起巴塞罗那,不少人想起的是足球,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它是西班牙,欧洲乃至世界的足球劲旅。</p><p class="ql-block">然而,或许我们并不知道,它同样是世界绿色环保智能城市的典范。200年前,巴塞罗那就掀走了一场城市规划革命,解决因人口激增而面临的挑战。狭窄的街道、脏乱差的社区环境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让这座古城急需一场“城市革命”。200年的持续努力,使巴塞罗那曾多次被评为世界智慧城市中名列前位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的城市形态(网上下载图片)。</p> <p class="ql-block">每个方块是100米X100米。</p> <p class="ql-block">200年的城市规划革命,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建筑设计的争奇斗艳。在各种商业艺术的交流,激烈竞争下,催生了巴塞罗那的现代主义新艺术风潮,安东尼奥·高迪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高迪出生于一个以制作锅炉为业的铁匠之家 。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超人的禀赋,只有与生俱来的孱弱和寡合。小时候的高迪并不幸福,他身患风湿,只能蜷缩在家,无所事事地观望着树影中透过的光影,光影中掠过的飞鸟,飞鸟嘴里衔含的小虫。他对自然界的一切都感兴趣,即便是一只缓缓爬行的蜗牛,也能让他趴在地上凝视半天,他与它说话,与它逗乐,尽管没有回应,却依然觉得满足。</p><p class="ql-block">高迪家境贫寒,个人性格孤僻内向,但却具有出类拔萃的想象和绘画能力。高迪也渴望成为建筑师,因此报读了建筑学校。但如何建造,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只想仿效大自然,像大自然那样去建筑点什么。他的毕业设计天马行空,引起很大争议,但他的校长力排众议,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他,但同时感叹道:“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p><p class="ql-block">结果高迪还是成了天才!他一生设计过很多作品,其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巴塞罗那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九座杰出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巴塞罗那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品。这九座建筑中,就有七座出自于高迪!</p><p class="ql-block">在巴塞罗那,我们参观了他的四座建筑作品。</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的主人约瑟夫·巴特罗是巴塞罗那的纺织大亨,他1903年在格拉西亚大街上收购一幢大楼。1904年,他聘请正值事业高峰、52岁的高迪重新改造、设计和装潢。不论外墙立面或是建筑内部其他的公共空间,高迪都以波浪状外形、蓝色调、闪亮与不透明的装饰元素来制造不凡的效果,其灵感的源泉正是来自大自然,似乎在不自觉中领人进入海洋情境的梦幻之中,如此的源于大自然的设计景观不断出现在高迪的作品中,譬如接下来要谈的米拉之家。高迪的名言:“自然是我最好的老师。但我不一味模仿自然;而是去了解自然,表现自然。”</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以圣乔治和恶龙的故事为背景的屋顶及正立面,上釉的波状麟片瓷砖如恶龙背部,使得刺在龙脊上的十字架格外耀眼;而屋子的外观,则以受难者的骨头为窗饰,增添了童话故事般的氛围。再以海蓝缤纷的磁砖拼贴出“海洋”的主题。屋子内部的设计,以及家俱,都营造出深海的意境。</p><p class="ql-block">不论外墙立面或是建筑内部其他的公共空间,高迪都以波浪状外形、蓝色调、闪亮与不透明的装饰元素来制造不凡的效果,其灵感的源泉正是来自大自然,似乎在不自觉中领人进入海洋情境的梦幻之中,如此的源于大自然的设计景观不断出现在高迪的作品中。</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的入门走廊。</p> <p class="ql-block">楼梯。</p> <p class="ql-block">房间之一。</p> <p class="ql-block">梦幻的海洋情景。</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旁边的建筑是‌阿马特耶之家‌。这座建筑由现代派建筑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何塞·普伊赫·卡达法尔克设计,曾为巧克力大王阿马特耶的私人住宅。</p> <p class="ql-block">这窗户也别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和阿马特耶之家位于巴塞罗那的一个所谓的“不和谐街区”,这个街区拥有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师的杰作,这些建筑都建于20世纪初,风格各异,彼此之间并不和谐‌。</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也在格拉西亚大街上,是佩雷·米拉夫妇委托高迪设计的,于1906—1912年建成。米拉的父亲和巴特罗是合伙人,他们看到高迪设计的巴特罗之家后,很是羡慕,决定请高迪造一座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住房,并许诺给高迪充分的创作和建造自由。</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p> <p class="ql-block">1906年至1912年间,米拉之家终于完工。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用白色的石材砌出凹凸不平的墙面,用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各种古怪的东西其实都是自然界动、植物的变形。</p> <p class="ql-block">与巴特罗之家绚丽的外观相比,米拉之家的外观要粗犷很多,也坚硬很多。虽然坚硬,但因为充满了波浪一般的曲线,仍然给人柔美的感觉。该建筑几乎无一处是直线,这也是高迪作品的最大特色。高迪观察后发现大自然并不存在纯粹的直线,他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高迪一生极力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直线,大多采用充满生命力的曲线。整个建筑是不规则的、扭曲的、作怪的,却又那么自然流畅、行云流水。</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米拉之家参观的入口。门票是高昂的25欧元左右!望而却步。</p> <p class="ql-block">纪念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虽然米拉夫妇请了高迪为他们设计米拉之家,但让他们头痛的是,高迪<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建筑并没有真正的预算,设计方案只有他和他的两位粉丝学生助手知道,工人并不知道全面的设计图,而且设计还在建造过程中不断改变。为追求效果,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工作,比如,把一些好瓷盘打碎,再把碎片一片一片地镶贴到水泥板上。</span>高迪的设计随着施工的进程不断地变动,因而施工费用不断上涨。米拉夫妇对房子的家具和装饰一直不太喜欢,而高迪却无限执着于自己的设计理念。米拉夫妇碍于面子也只能将就。直到1926年高迪去世,他们才按照自己的喜好更换了部分家具并重新内装修。</p><p class="ql-block"> 米拉之家的建造资金不断上升,最后导致工业巨子米拉资金短缺,只用了第二层作居室,其它各层都出租了。后来米拉之家沦为赌场,也曾翻修为补习班和分租公寓。直到1984年米拉之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才在1986年由卡沙文化基金会以九亿西币买下,又以十亿西币整修,而重现其美丽。</p><p class="ql-block">找高迪这样的建筑师搞建筑,业主真惨!</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对面的房子也是现代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米拉之家,马不停蹄地去参观高迪的另一杰作一一奎尔公园。一路上,也欣赏到各种摄人眼球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高迪一生只有一个好朋友,名叫奎尔,他是一个贵族富商,也是高迪的伯乐,是他把高迪引入建筑界。奎尔认为:“正常人往往没有什么才气,而天才却常常像个疯子。”高迪就是这个疯子天才。</p><p class="ql-block">1900年奎尔突发奇想,决定建造一座花园式小区。这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计划。为此,他在巴塞罗那郊区买了一座光秃秃的山头,打算就在这里建设“奎尔小区”——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的富人居住区。当然是由高迪设计建造。</p><p class="ql-block"> 1900年-1914年,奎尔公园建成。高迪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里的一切——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蜿蜒曲折,好像漂荡流动着似的,并且搭配了蘑菇、糖果屋和七彩大蜥蜴的童话趣味,构成诗一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这是奎尔的家。</p> <p class="ql-block">另类的十字架塔。</p> <p class="ql-block">猜一猜这是什么?这是高架路! 本来有路,偏要树一些不规则的架子,撑起弯曲的路面。</p> <p class="ql-block">奎尔公园最聚人气的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观景台,观景台的下面是百柱厅。</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的周边是石座椅,椅背用瓷片镶嵌图案,形成护栏,这护栏当然不是直线的,是什么形状的线条?无规则线条。</p> <p class="ql-block">把瓷碟打破,再镶嵌在水泥围栏上。这图案是什么?随心所欲,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光怪陆离。</p> <p class="ql-block">观景累了,随意一坐,很人性化。</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向下看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这间屋子的顶部高耸着一只磨菇,这是壁炉的烟囱。高迪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当然不会忘记放一只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下面是著名的百柱厅。这个有86根罗马风格的立柱支撑的建筑原本设计为一个农贸市场,解决住户的生活需求。中空型的立柱,除了支撑屋顶之外,兼具导水泄洪的功能。立柱支撑起的屋顶上还有精彩的马赛克圆盘装饰,使到百柱厅更加生动和美观。</p> <p class="ql-block">大厅天顶的圆盘很美观。</p> <p class="ql-block">这个市场从未卖过东西。谁願意蔬果肉菜老远地运上山来卖?而且山上只有奎尔一家住户。</p> <p class="ql-block">另一种护栏。</p> <p class="ql-block">从观景台往下走,一只色彩斑爛的蜥蜴与你同行。</p> <p class="ql-block">这间糖果屋的窗户。防盗网?</p> <p class="ql-block">奇特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挡山泥的山墙,功能简单,但艺术性强,费用也不低吧。</p> <p class="ql-block">出得奎尔公园大门,天色已晚。</p><p class="ql-block">我感觉,童话世界般的奎尔公园,更受儿童欢迎。</p> <p class="ql-block">奎尔公园从建筑艺术上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从经济上说却是一大失败。园内规划为私人住宅建筑用地的16块土地,仅售出了一块。原因很简单:巴塞罗那富人不想天天爬山越岭,他们不是山羊!无奈,奎尔只好把奎尔公园捐了出去。1923年,奎尔公园成为真正的公园,但要收费,门票10欧元。</p> <p class="ql-block">11月6日,参观高迪更重要的杰作一一神圣家族赎罪大教堂。(也可以简称为圣家族大教堂,或者圣家堂)</p> <p class="ql-block">1882年,圣家族大教堂由一个名为约瑟·博卡贝亚的书商发起兴建的,由高迪的导师保罗·维拉设计并主持建造,但建筑委员会和维拉在一些方面意见不合,于是维拉退出,并推荐自己的学生高迪接手。1883年,31岁的高迪被指定为继任建筑师。高迪彻底调整了之前的设计,重新规划。如果不是高迪接手,这座大教堂恐怕不过是世界各地无数平凡教堂中的一座而已。</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外观一看就是高迪风格,森林一般的高塔、螺旋型的结构、骨骼一般的柱子、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让教堂显得别具一格、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高迪终身未婚,他把一生中的43年贡献给了圣家堂,1925年他干脆搬到圣家族大教堂工地居住。1926年的某日,巴塞罗那第一辆电车通行,高迪不幸被剪彩的电车撞倒。他衣衫褴褛,路人以为他是流浪汉,送到医院也没有得到及时抢救,几天后去世,享年74岁。</p><p class="ql-block">高迪在世期间,他主要设计绘制了整个建筑形体、建筑平面、各殿室内设计、整个教堂南北向的长剖面、构思了教堂三个主立面(诞生立面、受难立面、荣耀立面)的想法,制作了多组石膏模型从而推敲细部,并亲自主持完成了后殿立面、“诞生立面”、象征12圣徒的钟塔以及门窗等部分建造工作</p><p class="ql-block">高迪去世时,圣家族大教堂只完成不到四分之一,它的样子如下图,面向东方的“诞生立面”完成了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高迪在圣家族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高迪设计圣家族大教堂本就没有完整的设计图纸,而且与他自制的很多模型一起都毁于战火。之后的几任建筑师花了很多时间,像玩积木似的重新拼制他的建筑模型,猜想找出高迪的设计思路,以继续修建圣家堂的最好办法。随着修建的继续,一个螺旋型的树状结构逐渐呈现出来。高迪的设想是让一根柱子像树一样展开枝桠,天衣无缝地连接各处。后来的建筑师总算摸清了高迪的初衷,把圣家族大教堂建成如今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面向东方的“诞生立面”,叙述耶酥的诞生。高迪在世时完成了大部分,1930年由接手者全部完工。这个立面最好地表达了高迪的设计思想。</p><p class="ql-block">“诞生立面”为什么要面向东方?他要达到这个效果:每当清晨圣家族大教堂诞生立面被曙光照亮,寓意耶稣降生人世。</p><p class="ql-block">圣子诞生,普天同庆。海龟、陆龟、变色龙以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繁花缛草、飞禽走兽都在立面上得到了栩栩如生的描摹。高迪一生的理想是“模仿”大自然,而不是去“创造”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高迪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他恨不得把上帝创造的一切都表达出来。</p> <p class="ql-block">与耶酥诞生相关的圣经人物栩栩如生,而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则变形刻画</p> <p class="ql-block">婴儿耶酥。</p> <p class="ql-block">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p> <p class="ql-block">与人体骨骼相仿的六根斜柱凌厉地擎起了由'白骨'组合而成的金字塔状的三角楣饰,顶端,是十字架和荆棘编成的冠冕,从这冷酷的抽象中,可以领会到耶稣为赎人类之罪而肩负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就在“受难三面”门口的上方,瘦骨嶙嶙地望着人间。</p> <p class="ql-block">与生机勃勃的“诞生立面”相比,坐东面西的“受难立面”则显得庄严肃穆。破坏的弧线,切断的立柱,淋漓尽致地隐喻着圣子受难的酷烈。</p> <p class="ql-block">狼人密谋。</p> <p class="ql-block">兵士冷酷。</p> <p class="ql-block">“荣耀立面”展现耶稣复活升天的经历:死亡、最后的审判和荣耀,而地狱则是留给那些违背上帝旨意的人的。这个立面面向南方,是整个圣家堂大教堂的主立面。</p><p class="ql-block">这个立面还未完工,四周被围蔽着,我们不能参观。据说要赶工至2026年完工。高迪逝世100周年时,圣家族大教堂将全面开放。</p> <p class="ql-block">回到“诞生立面”,从这里进入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内部更是别有洞天,在这里你更可感觉到圣家族大教堂建筑风格的前卫,这是一个以自然为元素的教堂,步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篇茂盛的热带雨林。</p><p class="ql-block">高迪对建筑物的支撑,非常喜欢使用树和尸骨。有人问过高迪:“你心中理想的建筑是什么样的?”他的回答是:“那边的那棵树就是我心中的建筑模板。”在高迪看来,世间最好的结构不会超过树干和人的骨骼,它们既有功能,又有美感。譬如巴特罗之家楼面上,二层大厅窗户外白森森的立柱,很像人的腿骨。所以巴特罗之家有一个别名:骨头之家。</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内有五条走廊。圣家堂中央的弧顶高达60米,半圆形后殿上另有一个高至75米的双曲面穹顶。高迪的设计意图是让站在主入口的参观者能够直接看到中殿、十字和后殿的拱顶;所以拱顶的高度依次升高。</p> <p class="ql-block">2010年,正厅拱顶完成封顶,11月7日,教皇本笃十六世在圣家族大教堂内一场6900人参加的集会上为教堂祝圣,教堂外另有40000人在神职人员处领了圣餐。</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有点象X光拍的脊柱形状?</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的Y型立柱,如同老树根一样从下往上逐渐变细,最后变成了枝条纵横的树丛伸向天顶,和天顶图案形成了奇妙的组合,像透过万花筒定格的缤纷一刻。每个树杈上又有12星座的标志,高迪希望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信仰。许多人会在某个刹那,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茂密的乔树林中。</p> <p class="ql-block">这幅耶酥受难像不是在壁笼上,而是悬挂在厅堂上方,我感到有点怪异。</p> <p class="ql-block">欧洲的大教堂和宫殿都采大型吊灯增强光线,并制造奢华、庄严感。而圣家族大教堂却没有一盏吊灯,甚至连一绺直射光都没有!光线来自于阳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透过形状各异的彩色的琉璃窗洒下,投影在地面上的斑驳陆离。实在需要补光,灯具也是隐蔽的,发出散射光。整个教堂变幻着奇特的光。</span></p><p class="ql-block">高迪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色彩是圣家族大教堂表现出的独有特质。</p> <p class="ql-block">欣赏这变幻的光影,五彩缤纷,亦真亦幻……词穷了。</p> <p class="ql-block">从“受难立面”门出。</p> <p class="ql-block">再看圣家族大教堂的塔。</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全面完工后,总共将有18座高塔,中央170米最高的那座象征耶稣基督,北面140米的后塔象征圣母玛利亚;另外每个立面都伴有4座钟塔,一共12座,代表了耶稣的十二门徒;建筑主体中央还立有4座塔,指代着4位福音传道者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当全部完工后,从12座门徒塔上放射的强光将交汇于耶稣塔上,同时照亮整个巴塞罗那的夜空,以象征耶稣所说“我即是光明”。</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最高的塔要170米?高迪认为人的创造不能超越神的创造即自然的高度,所以设计的圣家族大教堂最高塔为170米,比巴塞罗那的蒙特惠奇山低1米。</p><p class="ql-block">高迪真正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由衷地相信;上帝创造一切,一切归于上帝。所以他恨不得将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人、动物、植物)都容纳在他的赎罪大教堂中;所以人的创造绝不能超越上帝的创造。</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室看到的塔尖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困感很久的是,“神圣家族大教堂”的神圣家族到底是哪个家族?最近偶然看了个贴子,他的说法大致如下(不必较真,看看而已):</p><p class="ql-block">这名叫Josep Maria Bocabella(博卡贝亚)的书商1861年去罗马旅行时,声称自己受到了San José(圣约瑟)的感召,要在San José的灵力引领下,振兴家族事业。</p><p class="ql-block">San José(圣约瑟)就是耶稣的养父,和耶稣妈妈玛利亚生活了一辈子的男人!所以,神圣家族是哪个家族,就很清楚了。就是圣经里那个最纯洁的三口之家: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养父圣约瑟。</p><p class="ql-block">博卡贝亚只是个小书商,怎样在圣约瑟的灵力引领下振兴家族事业呢? 完全不得法。这时,有个神父José Manyanet y Vives(曼亚内特)来了,他提议两人合作搞个教堂,就叫“神圣家族赎罪大教堂”。神父曼亚内特也不是大咖,他只有一个他创立的“神职人员协会”,他本人也没多少钱。赎罪教堂的属性也决定了它不是由政府和教会出钱修建,而是民间(也包括王室)出于内心感召捐钱修建的教堂。但谁願意为这个既无名声、又看不见影子的教堂捐钱呢?神职人员协会出资买了一块地,再加上创始人两人合起来的几万元,怎么能建一个至少要花几千万元的哥特式教堂呢?首任设计师,高迪的导师维拉只能辞职不干。</p><p class="ql-block">而当时刚出道的高迪(当时只有31岁)看到了这个项目没有约束,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契合他“为上帝而建筑”的态度,就给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对金钱的要求是:够我生活就行!但是高迪的设计方案,还是远远超出了两位创始人的想象,他们甚至无法想象这个教堂要哪个世纪才能够竣工?但高迪向两位老板保证:他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工程!</p><p class="ql-block">接了圣家堂这个活,高迪开始与教会和各大老板频繁接触。知名度有了,人脉也广了,高迪就获得了后来的奎尔公园项目、巴特略之家项目、米拉之家项目、桂尔宫项目等等。总之,圣家堂这个不赚钱的项目,给高迪带来了声誉,也带来了各路财神。但是钱远远不够,工程也断断续续。</p><p class="ql-block">直至2010年教皇教本笃十六世在圣家族大教堂内一场6900人参加的集会上将圣家族大教堂册封为宗座圣殿,教堂外另有40000人在神职人员处领了圣餐,圣家族家族大教堂才有了很响的名声。捐款人多了,教徒和非教徒也纷纷跑来参观。参观,就可以收钱呀!</p><p class="ql-block">教堂建设委员会一计算,修建大教堂平均每年花费2500万欧元,而每年参观人次几百万(2019年500万人次),每人门票25欧元左右,加上个人捐款,就可以维持修建,也能保证2026年大教堂竣工。</p><p class="ql-block">不过我想,圣家族大教堂竣工后,就不是教堂,而是收费挣钱的博物馆了。</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1日开始的18天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游不甚完满地结束了,虽有遗憾,收获却还是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