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宝库里,除夕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不单单是一年的尾声,更是辞旧迎新、阖家欢聚的神圣时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民俗风情与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除夕的源头,可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啦。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逐除”仪式。《吕氏春秋·季冬记》里记载,新年的前一天,古人会击鼓,那震耳欲聋的鼓声,是为了驱赶可怕的“疫疬之鬼”,这便是除夕的最初模样。到了汉代,除夕慢慢成为一个固定节日。</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除夕还有好多有趣的别称呢。像“岁除”,一听就知道,旧岁到这就结束了,新的一年马上要开启,把除夕新旧交替的关键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除”,强调的是它在一年里除旧迎新的重要意义;还有“大尽”,这和农历的大小月有关,除夕一般在大月的最后一天,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这些别称,从不同角度诉说着除夕在古人心中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除旧岁,纳新福!除夕就是中国的平安夜,团圆夜,欢乐夜。</p> <p class="ql-block">除夕,为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p> <p class="ql-block">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p> <p class="ql-block">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除夕|除去烦恼,迎接希望</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地,只要有朝阳或落日为我们加冕,随之而来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那漫长的夜,辗转而沉默的时刻……” 除夕,感恩天地中的日月星辰为我们加冕,再多的阴霾、灰暗、不安、恐惧,都会在明日黎明到来的那一刻,化为新的光芒。 愿你我都被温暖和喜庆点燃,人间喜乐同享,蛇年大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