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 年</p><p class="ql-block"> 徐贺齐</p><p class="ql-block"> 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年。</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妈妈拆补了多次厚厚的棉衣也挡不住风寒。年前的雪总是那么的不期而至,雪,下得很大。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的小山村,是那么的宁静。雪,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而且还提醒着我们~年快到了。过年,早已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雕刻着各自的样子。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尽管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可攒了一年的钱或多或少都在“年”这个节日里消费些。那时,村里供销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家都在挑选丰盛的年货。绚烂的年画、老式糕点、各种粗布以及糖果等。几乎家家都要挂年画,什么“年年有鱼”啊,“富贵平安”啊等等。记得有个大胖小子骑鲤鱼的年画卖得特快,厚厚的纸张透着墨香。也有买伟人像年画的,日子过好了,不能忘了领路人,祈求日子越过越好。糖果,也一定要买的,毕竟家家户户都有孩子。要是过年分得几块糖,孩子会高兴得不得了。布匹也得扯上几尺,毕竟,孩子每年要添置新衣服的,村里有裁缝,扯好了布拿到裁缝那,再把孩子领过去量体长肩宽等,过几日就会做出来,新衣服一般只有过年前才做,过年时才穿。(二)</p> <p class="ql-block"> 腊八,是北方寒冷的象征。除了寒冷,它还预示着年快到了。“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时候,碾道便忙碌起来,轧了粘面蒸“粘饽饽”,有“年年高”的美好寓意。小时候,盼望着过年,掰着小手数指头,每天晨曦微露,便早早的起床,心中充满了对年的憧憬。(三)</p> <p class="ql-block"> 过了腊八,富裕农户就开始杀年猪,那可是过年的前的大事儿。许多大人小孩围成一圈看杀猪。巨大的铁锅烧着旺旺的灶火,杀猪匠捋胳膊抂袖,将三四百斤重的“年猪”砸倒、放血,然后推到滚烫的热水中褪毛。不一会儿,白条猪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几个人一吆喝,便把三四百斤的年猪挂到树杈上。杀猪匠麻利地干着活,每道工序都那么的恰到好处。不一会,三四百斤猪变成了两扇、六大块,前槽、肋板、秋根。猪头、下水是单独放的。小时候,大家喜欢多一点肥肉,毕竟平时吃油水不多。后来,图健康,就多要瘦肉了。一头猪卖半个庄,家家户户都秤上一两斤,用麻绳一系,吊在大柝上,避免猫儿偷腥,富裕户也会煮方子肉。除夕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飘来烀肉香,走过烀肉家的门前,都要狠狠地吸上两口气。轮到妈妈烀肉,自己眼巴巴地盯着大锅里飘着的几块肉,不知不觉唾液已经流了出来。母亲看到了,便会用筷子扎一小块肉放在碗里,不等肉凉,伸手便抓,顾不上烫嘴,狠狠地咬上去,烫肉在腮帮子左右来回倒,也舍不得吐出来。(四)</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吃点心,尤其是青丝玫瑰馅儿的。年前走亲访友都要拿兜点心。用油纸包成两包,两包一扣,上面盖上彩纸,用纸做的细绳系好,留一个可以放两个手指头的环,便于手提。一天,一位亲戚送给妈妈一包点心,小心翼翼地放到柜子里。出于好奇,也有些馋。便顺着柜缝把手掏进去,偷了一块青丝玫瑰馅的点心,三口两口就吃进肚里,然后用手将点心包拽平。后来,妈妈把这包点心送给了老奶,发现居然少了一块,不用说就是让我偷吃了,也没有怪我,偷偷地补上了一块。哥哥比较听话,从来不偷吃,不过,偷吃的点心真心的甜。(五)</p> <p class="ql-block"> 对联,是不可少的。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喜庆、热闹,有年味儿。对联有人专门书写。二大爷是老师,写了一手好毛笔字,从供销社买来许多大红纸,用刀子一割,叠成方块后展开,倒在碗里黑黑的墨汁,刷刷几笔,笔如游龙,不一会,一副寓意美好的对联便写完了。二大爷将写好的对联晾干,满屋子浓浓墨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去二大爷家里领对联,也不收费,好脸儿地拿上一包点心,算手工费,不过,二大爷从来不收钱,拿他自己说“会啥,不就会写几个字嘛!”(六)</p> <p class="ql-block"> 年集,是一定要赶的。小孩子大多只是去凑热闹。周边几个村的人都来赶集,认识不认识的,把小村子挤得满满当当。卖布的、卖菜的等等,商品样式虽然不多,但都是生活必需品,或多或少都会买上一些。那时候唯一“奢饰品”就是鞭炮,没有鞭炮声不叫“年”,大人小孩都爱放,于是有了“鞭炮市”,专门卖鞭炮。卖家你一鞭他一挂比着放,一鞭比一鞭响,好多孩子是去“听响儿”的,跟随着鞭炮响跟着乱跑,疯了似的捡拾地上的瘪炮,装得口袋满满地。(七)</p> <p class="ql-block"> 除夕,也叫“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那个年月,少有的人人脸上洋溢着短暂的欢笑。除夕一大早,便被噼里啪啦地鞭炮声吵醒,爸爸提醒我起床放鞭炮。我一骨碌爬起来,拿起早就预备好的火柴跑到门外。门外早已站满了人,多是男人和孩子,大家纷纷把赶集买来的鞭炮用竹竿子挑起来,用火柴点燃,噼里啪啦地放起鞭炮来,胆大的还放“二踢脚”,“叮”地一声蹦到空中,等半天才“当”地一声在空中炸响,有劣质“二踢脚”,只有“叮”,没有“当”,瘪炮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鞭炮声此起彼伏,连起来咕噜噜像开锅了一样,鞭炮声、嬉笑声弥漫整个村子。</p><p class="ql-block"> “吃饺子喽……”母亲喊声把我们从鞭炮里拽回。除夕,是吃饺子的日子,再困难的家庭也会包饺子,没钱的会包猪肉白菜馅的,肉少菜多。有钱的人家会包上羊肉丸的,配上香菜一咬一流油,吃起来别提多香。吃饺子也有彩头,妈妈把硬币洗干净,包到饺子里,谁吃到都会有好运,“咯嘣”一下嗝了牙,脸上便露出幸福的笑容,高兴地从嘴里拽出硬币,惹得一家人羡慕。妈妈总是吃不到硬币,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做了记号”,把藏有硬币的饺子放到爷爷奶奶和我们碗里,把“好运”送给我们,图个高兴、吉利。(八)</p> <p class="ql-block"> 除夕夜,是要守岁的。家家户户把能点的灯都点亮。屋里屋外照得通明。爸爸会给我们手工制作灯笼,用铁丝或竹皮围成圈,外面糊上红纸,里面放上蜡烛,点燃蜡烛把红纸点亮,煞是好看。于是约上邻居几位同学好友趁着夜色去“逛灯”,边跑边喊“敲……敲,敲亲家,敲得亲家烂蹦跶……”一句话重复数遍也不觉得索然无味,等灯里蜡烛燃完,早以满脑袋汗,呼哧呼哧地跑回家里,妈妈又端上热腾腾的饺子。(九)</p> <p class="ql-block"> 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小时候电视节目少之又少。春晚,可是全国人都喜爱的文化盛宴。郭兰英、李谷一是著名的歌唱家,马三立、牛群、冯巩最逗乐,我喜欢赵丽蓉,一口的唐山话,听着地道、舒坦。除夕夜,不过12点是不许睡觉的。那时候春晚里总会打钟,到了12点再去外面放上一鞭炮,才依依不舍地钻进被窝。那时我个子矮,睡觉前,爸爸还把我拽到门旮旯,用大手托起我的头,用力向上提,想让我长高点儿。也许是“敲亲家”累了,不一会儿就进入梦乡。(十)</p> <p class="ql-block"> 在欢笑声中,一天很快过去。夜色已深,可万家灯火依然跳动着,映衬着白雪,描绘着最美的夜晚。除夕夜,充满了祥和与神秘,给予人无限的回味与遐想,它,即是一年的总结,又是美好下一年的憧憬,珍贵、瑰丽、短暂。(十一)</p> <p class="ql-block"> 难忘的年总是过得那么快。一个绮丽的梦把我送到初一,初一更不能睡懒觉的。妈妈早早喊起来,让我去向长辈们拜年,早早去图个好彩头。拜年可是个好活儿,因为会有“压岁钱”。心里盘算着先上谁家后到谁家,进门三叔二大爷地说着吉祥话。遇到爷爷奶奶辈的磕上几个头,亲戚朋友们总是笑呵呵地往我手里塞“压岁钱”和糖果、瓜子什么的,感觉那时候自己是最幸福的王子。过了8-9点钟,村子里的人都“动”了起来,除了备份极高的几位老者,大家都在家家户户走访拜年,有单个人的,也有十几个人的,高门大户甚至几十人一起去拜年,那阵势,比赶大集都热闹。大家彼此间说着拜年的话,平时有些“过节儿”的此时也都云消雾散,新的一年重新开始。初一整天,大家啥事都不干,忙着拜年、串门,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十二)</p> <p class="ql-block"> 难忘的年总是过得那么快。一个绮丽的梦把我送到初一,初一更不能睡懒觉的。妈妈早早喊起来,让我去向长辈们拜年,早早去图个好彩头。拜年可是个好活儿,因为会有“压岁钱”。心里盘算着先上谁家后到谁家,进门三叔二大爷地说着吉祥话。遇到爷爷奶奶辈的磕上几个头,亲戚朋友们总是笑呵呵地往我手里塞“压岁钱”和糖果、瓜子什么的,感觉那时候自己是最幸福的王子。过了8-9点钟,村子里的人都“动”了起来,除了备份极高的几位老者,大家都在家家户户走访拜年,有单个人的,也有十几个人的,高门大户甚至几十人一起去拜年,那阵势,比赶大集都热闹。大家彼此间说着拜年的话,平时有些“过节儿”的此时也都云消雾散,新的一年重新开始。初一整天,大家啥事都不干,忙着拜年、串门,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十二)</p> <p class="ql-block"> 年过得总是那么的快。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是不可缺少的。那时候,县里会举办灯展。机关厂矿都会做灯,拿到大街上展览,烘托节日气氛。四面八方的市民都来看灯。约上几个好友,搭着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到县城里看灯是十分洋气的事儿。等会儿会搞上几天,南瓜灯、西游记、人物灯等等各式各样的灯都有,最令我难忘的是供销社做了个又高又大的“火箭灯”,好像这个灯就能发射到太空。灯有的是固定的,有的也可以运动,装上轱辘能绕着大街走,我们也就跟着灯走,几圈“逛灯”下来,累得腰酸腿疼,于是便裹着大衣,坐着拖拉机返乡了。</p><p class="ql-block">(十三)</p> <p class="ql-block"> “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人们又开始干起了农活,整地、拉粪……一切回复平常,好像刚才没有发生一样。于是,小孩子又盼望着下一年早点到来……</p><p class="ql-block"> 如今,儿时的年仿佛幻灯片、留声机一般,脑海里反复播放着那些褪色的胶片和那咿呀咿呀的调儿,是那样的依依不舍、挥之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