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首都梵蒂冈城,梵蒂冈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6℃,1月平均气温为7℃,7月平均气温为24℃。截止到2023年10月,常住人口764人,意大利人为主。梵蒂冈城国的代表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梵蒂冈博物馆等。</p><p class="ql-block">756年,教皇斯提芬二世获得法兰克国王丕平所赠罗马城及周围区域,拥有宗教和世俗管理权。此后,在意大利中部建立教皇国。1870年被意大利王国吞并。1929年2月,墨索里尼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拉特兰条约》,教皇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另建梵蒂冈城国,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主权属于教皇。</p><p class="ql-block">梵蒂冈拥有自己的银行、邮局、电信等公共服务机构,但其自然资源匮乏,没有工农业生产,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旅游业、发行邮票和钱币、不动产出租、宗教银行盈利以及教徒捐款等。2018年财政赤字达7000万欧元</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国旗为正方形,由金黄和银白色两个竖长方形构成。相传金黄和银白两色是耶稣基督12门徒之一彼得的两把钥匙颜色。位于右侧的白色旗之中,绘有教皇保罗六世的皇徽。</p><p class="ql-block">乔万尼·巴蒂斯塔·莫蒂尼于1963年被选为教皇,称保罗六世。国旗的图案是莫蒂尼教皇的标志,图案包括一顶罗马教皇的三重冠冕和两把交叉着的黄和银白色的钥匙。</p><p class="ql-block">梵蒂冈城国国旗中黄白两色是圣彼得两把钥匙的颜色,代表了两种最珍贵的金属:金和银。教皇的皇徽则是至高无上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梵蒂冈的国徽即是背衬着红色的教皇保罗六世的皇徽。红色使人联想到它曾是天主教堂中最夺目的色彩。乔万尼·巴蒂斯塔· 莫蒂尼于1963年被选为教皇,即教皇保罗六世。保罗六世的皇徽图案包括一顶罗马教皇的三重冠冕和两把交叉的金黄与银白色的钥匙。教皇的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世俗的皇冠结合产生的。</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位于梵蒂冈城00120号,原为教皇宫廷,于1506年成立艺术博物馆,建筑总面积5.5万平方米。2017年1月1日,芭芭拉·贾塔成为梵蒂冈博物馆的新一任馆长。梵蒂冈博物馆早在公元5世纪就有了雏形,1506年由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创办了博物馆。18世纪下半叶,该博物馆由“教皇博物馆”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进入20世纪,博物馆群的各场馆基本建设完成;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对博物馆的各场馆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梵蒂冈博物馆实际上是一组博物馆群,由收藏历代教皇及教廷的艺术品、与基督教有关的财宝的博物馆和著名的西斯廷小教堂组成,有Pinacoteca画廊、皮奥·克莱门蒂诺博物馆、西斯廷教堂、拉斐尔厅等20多个博物馆、画室、画廊以及小教堂共1400多间陈列室。博物馆大约有70000件藏品,其中20000件正在展出,其中包括壁画《雅典学院》、雕塑《拉奥孔》等著名藏品。</p><p class="ql-block">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梵蒂冈城和梵蒂冈博物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梵蒂冈博物馆2022年的参观人数为5080866人次,比2021年增加215%,在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名单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卢浮宫。</p><p class="ql-block">梵蒂冈博物馆参观全程约为6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早上八点就出发了,八点十五分还不到就排成了两里多路长的队伍,人流还不断的朝队伍这边涌来,博物馆每月底的星期天是免费的,所以人多,博物馆的票价为二十五欧元,相当于人民币一百九十元。上午九点开馆,下午二点闭馆。</p> <p class="ql-block">二千多年的埃及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拉奥孔》,又名《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古希腊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多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集体创作的一组大理石群雕。</p><p class="ql-block">《拉奥孔》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提图斯皇宫的藏品。1506年1月被意大利人佛列底斯在罗马提图斯皇宫遗址废墟中发现,现收藏于梵蒂冈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雕塑灵感来自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拉奥孔警告不要将希腊木马带入城,但遭雅典娜派巨蟒杀害。雕塑刻画了巨蟒绞杀拉奥孔及其两子的惊心场景:一条蛇缠住小儿子胸部,另一条缠父亲大腿。拉奥孔头部后仰,表情痛苦,大儿子绝望地望向父亲。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在雕塑中被表现为三个因苦痛而扭曲的身体,所有肌肉运动达极限甚至痉挛,展现出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与极度紧张,看着这组雕像,人们能感受到痛苦流经全身神经并不自觉地紧张起来。该群像传达出的人与神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使它富有了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p><p class="ql-block">《拉奥孔》被认为是人类雕塑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米开朗琪罗对《拉奥孔》雕塑的评价是“真是不可思议”。歌德他对《拉奥孔》的评价强调了雕塑所表现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他认为雕塑能够同时表现畏惧、恐怖和同情这三种感情是非常不容易的。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对《拉奥孔》的评价强调了雕塑中肌肉运动的极限表现,以及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与紧张感。</p> <p class="ql-block">观景殿的阿波罗(Apollo del Belvedere)是一尊高2.24米的白色大理石雕塑,由古罗马时代的雕塑家以公元前350年至325年的希腊雕塑家莱奥卡雷斯的铜雕为蓝本复制而成。该雕塑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现收藏于梵蒂冈的观景殿。18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者将其视为最伟大的古代雕塑,认为它是完美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是残躯,又称“贝尔维德雷躯干”,为公元1世纪的大理石雕塑文物,这件文物被誉为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三宝”之一,在大理石雕塑的下部有古希腊雕塑家阿波罗尼奥的签名。</p><p class="ql-block">它只有躯干和两条残缺的大腿,但从隆起硕大的肌肉展现出的他精壮,而躯干背后雕刻有狮爪的印痕,从而推测是古希腊神话英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躯体雕像。另外,在躯体的的下方是一张动物的皮毛,仿佛更能印证这件雕塑的灵感源于赫拉克勒斯(或译海格力斯)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件大理石雕塑,以躯干展现出让人振奋的精气神,通过仅有的部分也构想出一个强壮无比的英雄形象,呼唤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美感。值得一提的是这尊雕像,也极大的影响了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和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米开朗基罗更是直接宣称自己是“躯干的学生”。</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Heracles)是希腊罗马神话伟大的半神英雄, 也是宙斯的儿子,他有很多丰功伟绩,除了最为人熟悉的完成了12个被人类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还放了普罗米修斯,救了忒萨利亚王后阿德墨托斯等,他最后被半人马涅索斯的毒血毒死,死后升天,与众天神一起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并娶了青春女神赫伯为妻。12个任务,称为“十二苦差”,第一件任务就是杀死一只非常巨大的狮子,并且剥下这只狮子的兽皮。这也可能是雕塑的灵感来源。相传,狮子不仅巨大,而且非常强大,皮毛刀枪不入。赫拉克勒斯用自己的神力杀死了这只狮子,赫拉克勒斯用狮子自己的爪子将皮剥了下来,再用狮子皮给自己做了一套崭新的盔甲。</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与女儿的棺椁</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这幅作品现存于意大利罗马城属梵蒂冈所有的西斯廷教堂中。</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和达芬奇不相上下的艺术巨匠。他以雕刻闻名天下。但这幅《最后的审判》的壁画让你不得不惊叹于他在绘画上的造就。</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通过湿壁画(一种在泥灰墙上作画的方法,需要趁泥灰墙湿时进行绘画,泥灰干透后画作也一并完成)这种绘画手法,描绘了《圣经》里出现审判日这一场景:人在死亡的那一刻,灵魂接受耶稣的最后审判,天堂和地狱在此时出现。</p><p class="ql-block">壁画里一共391个人,最显眼的就是神态威严、举起右臂正在进行审判的耶稣,他的左边是圣母玛利亚,右边是施洗约翰。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是许许多多的门徒和殉道的圣者。米开朗基罗把自己也画在这幅画里,耶稣右下方有一个留有大胡子的人,他手中拿着一张人皮,这张人皮就是米开朗基罗。</p><p class="ql-block">耶稣正下方的天使吹响号角宣布审判开始:左下善良的灵魂觉醒并被带往天堂;右下邪恶的亡魂则堕入被烈火笼罩的地狱。身上缠绕着巨蛇的冥界法官米诺斯正带领那些被诅咒的亡魂坐船渡过冥河。</p> <p class="ql-block">《雅典学院》,别名《雅典学派》,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09~1511年创作的一幅湿壁画,壁画长6.172m,宽2.794m。现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签字厅。</p><p class="ql-block">画作取材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通过追忆那个高度理想的古代黄金时代,借以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与它的渊源关系和对它的崇尚之情。画作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古希腊以来的七种自由学术领域的11组57个学者名人。多种多样的人物活动统一在一个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的主题之中。</p><p class="ql-block">《雅典学院》是拉斐尔的代表作,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集中典型的反映;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精神的体现。</p><p class="ql-block">画作借助拱形圆屋顶为背景,营造出自由辩论的热烈气氛,场面宏大。画作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柏拉图右手指天、亚里士多德右手指地,周围环绕着古希腊以来的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等七种自由学术领域的11组57个学者名人。画面上有来自不同时期、地域、学派的学者,如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修辞学家圣诺克利特斯、几何学家欧几里得、天文学家托勒密、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等。人物都处于各自全神贯注的活动中,多种多样的人物活动统一在一个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的主题之中。</p> <p class="ql-block">创世纪,是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顶部创作的基督教壁画。壁画长40米、宽13米,面积达480平方米,也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该壁画创作于1508年,1512年完成,以《旧约圣经》中《创世纪》9个场景为主线,描绘了343个人物和他们之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以教堂宏伟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顶部分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基督教里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于基督教的“创世纪”,即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故这一作品被称为《创世纪》壁画。《创世纪》壁画由叙事和人物两类题材构成。其中叙事类主题为旧约中的“罪罚”,人物类主题为先知和奴隶。《创世记》一共有九个场景。第一组“上帝创造世界”,包括“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第二组“人类的堕落”,包括“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第三组“不应有的牺牲”,包括“大洪水”“诺亚献祭”“诺亚醉酒”。</p><p class="ql-block">基督教壁画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天顶壁画《创世纪》被誉为西方宗教壁画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出口螺旋式楼梯是一九三二年由摩莫设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