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乡愁

凤萍Annie | 🇭🇰

<p class="ql-block">作者:凤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编辑:凤萍</p><p class="ql-block">‍照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中国吃辣的城市很多,今天为家乡“辣都”的辣饮食而抒情创作,一解“辣”的乡愁。萍乡人特爱吃辣,这个城市就像人类一直是在寻找刺激中前行。与其说是由视觉引起的愉悦冲动,不如说是经胃满意,历舌尖上的刺激所直接推动。此刻江西萍乡市评为“辣都”之美名,字面读解像是喜欢吃辣而闻名全国,可我感觉更是由不少火辣辣的红色文化所组成的“辣都”。</p> <p class="ql-block">  现有文章记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辣椒遗存有两处,一处在墨西哥东北部的奥坎波洞,一处在墨西哥东南部的特瓦坎谷。也有研究记载辣椒至今有四百年历史之久,也许会更加早期的时间。最早有指孔子不食姜食,却没有提到不食辣。楚辞中带“椒”字的很多,离骚中有“杂申椒与桂菌兮”、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等诗句。十八世纪的小说《红楼梦》中一个重要女性人物,泼辣、无视性别约束,就与辣椒有关。例如饭桌上美味佳肴里的辣椒,它们的辣有助于人体适应高湿环境;街道上有辣椒的形象装饰着海报和门口,从隐喻上来看,它们象征着革命的男性和激情四射的女性……辣椒早已是中国文化中鲜活的、甚至是正宗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明清时期传入中国。辣椒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身份”,它也记载于医学和文学。辣椒既可以用它来促进血液循环、防治冻伤,又可以用作向敌人施放的刺激眼睛的“化学武器”——辣椒喷雾。</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辣椒也是从一种不起眼的异国植物演变成无处不在甚至“正宗”的调味品、蔬菜、药物等单个领域,辣椒更是绿色食品中的王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辣椒不仅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味蕾的革命,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烹饪领域;它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走进了中医药的宝库。辣椒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都离不开它的根本性意义,辣椒的辣味来源于一种叫辣椒碱的神奇物质,这种物质赋予了辣椒独特的性格,也赋予了它在中药中的独特地位。</p><p class="ql-block"> 辣椒本性辛热,归心经、脾经。常用来温中散寒,作开胃消食之用;但是阴虚火旺及患咳嗽者要避之,否则加重病情,所以使用时,也要根据中药的君臣、配伍原则进行。辣椒在中医药中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植物,让我们对自然界的赠予充满敬意。</p><p class="ql-block"> 辣椒,它的药用价值,如同它鲜明的色彩,既丰富又多样,更提醒我们即使看是最普通的植物,也可能蕴含着治愈的奇迹;就像人类一样,即使是最平凡的自己,也是不平凡的个体,需要我们以精准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p> <p class="ql-block"> 故乡萍乡市地貌较为复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炎热的夏天像火炉一样,严冬腊月就会冰天雪地。这里的乡亲们绝大多数人都以辣椒作为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作调料食材的物产,人们餐餐都要吃辣,无辣不欢的生活习俗是这里的传统,即使是小孩子也是很能吃辣的。比如早餐喝稀饭也吃辣梅豆腐相伴,吃面条,炒米粉,炒鸡蛋,等等也是加几勺满满的干辣椒粉一起……;好像无论炒什么菜肴,辣椒都是离不开的调味料,否则还真说不出什么样的滋味。只要厨房开始炒菜,那飘出来的烟火气充满了辣的香味。辣椒虽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菜肴,它可以驱赶掉江南烟雨蒙蒙的湿气,吃辣可以祛湿,防癌,使得机体有益健康……但是凡事都也不宜过量。</p> <p class="ql-block">  辣菜是萍乡菜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萍乡菜肴辣的特色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的菜肴辣味直接凸显出来,没有过多的其他香料添加;即使这样简单的辣味道,同样吸引世界各地方的客商前来观光游览和品尝萍乡辣美食风味。不难想象,人们一天不吃辣椒,会不会有魂不守舍的感觉呢?如今美丽的萍乡被评为中国“辣都”之美名,真不愧是“辣”出了新旅程的彩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最为平常的辣椒,却有着火辣辣的气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爱吃辣的人,是不会去掉辣椒籽的,因为炒出来的辣菜会更加的香辣。但是这种辣的教训包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没有带着辣椒籽一起做的辣菜还真的稍逊色一些呢。比如萍乡最出名的辣椒小炒肉,没有连着辣椒籽一起炒出来小炒肉,味道真的会稍逊色很多。</p><p class="ql-block">‍ 记得奶奶做蒜蓉豆豉煎荷包蛋炒辣椒,一盘青红色辣椒在铁锅里被油和水煎煮着,奶奶用铁锅铲一边碾压辣椒,一边翻炒着,辣椒籽却在锅里蹦跶着,加上煎好的荷包蛋,放入一勺热水稍微煮一会儿,那种又香又呛的香味,即使楼底再高,也无法散发尽那种香辣味。</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未忘记。那一碗带着蛋香味儿和辣椒味的农家菜,在70年代中期,吃肉也显得奢侈的年代,吃着红薯丝里寻白米的饭,胃口也是大开;依然一餐可以吃几碗红薯丝饭,每一顿饭都是吃的津津有味的。</p> <p class="ql-block">此刻忆起家乡的泥土……。</p><p class="ql-block">因为喜欢吃辣椒,我也喜欢学习种植它。看似最为平常的辣椒,种植起来还真的要非常细心打理。此刻回忆起童年的馨怀时光。记得每当细雨如丝的春天,我爷爷就会预先为新一年想种的农作物准备一大块特别优质的土地,比如会特别细心多次翻松泥土,保证土壤细碎,施入充足的腐熟稀粪肥和复合肥;再整平土地,让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等过一段时间,土壤充分吸收和分解后,就会分开几个小区块的位置,然后洒下准备好的辣椒种子和其他种子;再铺上薄薄一层泥土,再盖上稻草杆,再做一个简单的尼龙薄膜帐篷保护嫩嫩的幼苗生长。有了简易帐篷的保护,一来防止老鼠咬,雀鸟的偷吃等。当然少不了轻轻地给秧苗浇透水,不出数天,各种蔬菜秧苗慢慢地生长出来。</p><p class="ql-block">最为俊俏的是辣椒苗,它们总是走过黑暗的夜晚,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它们贪婪的允吸着春天的甘露和阳光,舒展开嫩绿的叶片,一片片对偶似的稍尖的叶子,在雨露中呼吸着,欢笑着。等到辣椒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就会轻轻地用小铲子撬出来再移植。将生长好的壮苗移栽定植到地块里,一个穴一根或者两根辣椒苗,定植好后,浇好定根水,施入充足的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促进辣椒苗快速生长。继续经过每一天的精心照料,施肥、浇水,捉虫子等,时令到了,茁壮的辣椒树上渐渐地挂满了辣椒,那种碧绿的辣椒简直像涂了一层油一样发亮。</p><p class="ql-block">辣椒的碧绿慢慢地经过阳光的洗礼,就会足渐出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辣椒。由绿色变紫,变红;它们的形状也各异,有的尖尖的,与中指一般大小、有的圆鼓鼓的,像灯笼、有的弯弯的,上头大,下头小,像牛角,有的像长长的“四季豆角”。还有的辣椒与众不同,整颗辣椒树结的辣椒都朝向天空,颜色各异,呈等腰三角形,远远望去,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辣椒活像一群稚气未脱的顽童,在泥地里撒欢儿,欢笑着;有的是红彤彤的身体,有的带着紫黑色,也有黄色,甚至还见过紫蓝色的辣椒,各种颜色的辣椒争奇斗艳。我的印象中朝天椒是最辣的,别看朝天椒只是一群小小的辣椒,还真有“烈性”的疯狂。</p> <p class="ql-block">想年年都吃到好的辣椒,必须要留下优质辣椒的种子。记得爷爷叮嘱我,一颗辣椒树上最早从底部结出来的辣椒,个头大的要留着做种子。现在回想起来,他说的经验也是关乎着辣椒基因的原理,所以每一年他都把最早结出的强壮的辣椒留作明年的辣椒种子,因为这是辣椒家族中最时髦的一员,也是辣椒家族中最优秀的一位。于是每一年都有邻居找爷爷取辣椒秧苗。春耕秋收时节,一片火红的辣椒聚集在一颗颗辣椒树上成熟了,每当陪着步伐蹒跚的奶奶一起,冒着阳光采摘辣椒时,只见风吹过她单薄的衣裳,那湿了又干,只有汗水流下的盐巴印记着她的辛劳。</p><p class="ql-block">记得摘辣椒也有讲究的,要连着辣椒绿色的柄一起摘下来,这样在洗辣椒的时候,就不会进水而导致腐烂变质。最早留着做种子的辣椒更加会用线绕绑起辣椒绿色的柄,一个一个串起来挂起、让太阳晒干,干透后取出辣椒籽,用防潮的油纸包好留存起来,等到明年春天再种。</p> <p class="ql-block">我也有吃辣椒的生活经验,童年是在萍乡桐木镇生活了9年。也许天生怕辣,那个时候,我是既恨吃辣又想攻破这辣味个性,就像对未来世界憧憬的色彩、也带着“辣”的个性,使我无法抗拒它的热情。于是我为它流汗、流泪,那种火烧喉咙的滋味,我饱受了“好进不好出”的滋味,只能说辣也是一种终身难忘的乡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虽然我生活在香港,这里饮食清淡为主。可我依然还是可以吃辣味的食物。偶尔想吃我喜欢的辣椒小炒肉,有时候一见到这种带辣味的菜式,马上精神抖擞,胃口大开。如今也保留着一双炒家乡菜的手艺,教会了香港的家人们吃辣菜。他们比我吃得更加辣,这也许是近年来香港的饮食文化有了改变的缘故吧。香港也多了很多湘菜餐厅,川菜餐馆,徽菜等带辣料的餐厅来迎合世界各地的客人口味,却唯独看不到赣菜和萍乡菜餐厅,希望有萍乡饮食文化届领域的商家们把萍乡辣的美食文化加入到香港的饮食文化产业作为交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辣椒,它出身平凡,却个性鲜明,因有火热情怀而有滋有味。 就像是一位从农村走向世界的孩子,有一种对生活不认输的执着。</span></p><p class="ql-block">因为吃辣使得萍乡有了“辣都”之美名,使得萍乡人也给人一种“杀火”和坚韧的性格特征。就像阳光下的那些充满辣椒香气的菜肴,它更有深秋的味道,时光的味道,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乡愁气味。</p><p class="ql-block">2025.1.17(写于加拿大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简历:凤萍,戴家长女。赣籍。毕业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西医营养学专业;香港公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英国TQUK产前产后母婴全科护理学士文凭,从事母婴护理工作兼授课导师。</p><p class="ql-block">原创诗歌、散文、古诗等千余首。出版个人诗集三部及中英双语【戴凤萍短语诗集】,有大量作品被刊登诗集中收藏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澳门大学,香港大学等大学图书馆珍藏。作品散见国家级,省级纯文学刊物以及海内外各大平台,诗歌,散文等作品多次获全国诗大赛一等奖!</p><p class="ql-block">独守文字,煦养灵魂,让灵魂生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