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记忆

怡情多乐

图文编辑制作/怡情多乐 美篇号:3197738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岁月的长河中,年味如同一条璀璨的丝带,串联起无数美好的回忆。那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醇厚、浓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小时候,年味是从腊月的忙碌开始的。一进入腊月,家里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神秘的活力,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而孩子们也在这忙碌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兴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腊月里,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就是杀年猪。那是一场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盛宴”。天还未亮,大人们就开始烧水、磨刀,准备迎接这一重要的时刻。猪的嚎叫声在清晨的村庄里回荡,虽然有些刺耳,但在孩子们的耳朵里,却像是奏响了年味的序曲。猪杀好后,母亲和邻居的婶婶们就开始忙碌地分割猪肉。那新鲜的猪肉,肥瘦相间,散发着淡淡的腥味,却也是年味的一部分。猪头、猪蹄、猪下水,每一个部位都有它的用途。猪头是要用来祭祀祖先的,猪蹄则寓意着“挠钱”,希望来年财源广进。而猪下水则会被精心烹制,成为餐桌上的美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紧接着,便是大扫除。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要擦得明亮如镜,桌椅要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上张贴了一年的旧年画被揭下,换上崭新的。那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年画,有威风凛凛的门神,有抱着鲤鱼的胖娃娃,还有寓意吉祥的福字。在这个过程中,家里弥漫着灰尘的味道,但更多的是一种清新、期待的气息。这大扫除,不仅仅是为了迎接新年,更是一种对旧时光的告别,对新生活的憧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人间的善恶。母亲会在灶台上摆上糖果、水果等供品,希望灶王爷吃了甜甜的糖果后,能够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晚上,我们会围坐在灶台边,听奶奶讲述灶王爷的故事。那温暖的火光映照着每一个人的脸庞,故事里的神秘和温馨,让小年夜充满了仪式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随着日子一天天临近除夕,年味也越来越浓。蒸馒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母亲会提前和好面,让面在温暖的地方发酵。当面团膨胀起来,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时,就可以开始蒸馒头了。馒头的样式多种多样,有普通的圆馒头,还有做成各种形状的花馒头。母亲会用红枣、红豆等在馒头上面做装饰,有的做成小兔子的形状,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有的做成花朵的样子,花瓣层层叠叠。蒸馒头的时候,厨房里热气腾腾,弥漫着馒头的香气。那香气透过门窗,飘散在寒冷的空气中,引得左邻右舍都能闻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除夕,终于在满心的期待中到来了。这一天,全家人都早早地起床,开始准备年夜饭。父亲会去贴春联,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瞬间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氛围。春联上的字,或苍劲有力,或飘逸洒脱,写满了对新年的祝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古老的习俗传承至今,依然充满了生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菜肴,每一道菜都有着特殊的寓意。鱼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着“年年有余”;红烧肉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饺子则像一个个金元宝,代表着财源滚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吃饭之前,我们要先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庇佑,祈求来年平安幸福。祭祀完祖先,才开始正式享用年夜饭。这顿饭,吃得很慢很慢,每一口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和对新年的期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吃完年夜饭,便是守岁。大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嗑着瓜子,聊着天。孩子们则穿着新衣,拿着压岁钱,在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火花。那闪烁的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也照亮了孩子们兴奋的脸庞。守岁的意义,不仅在于迎接新年的到来,更是一种对时光的敬畏,对家庭团圆的珍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大年初一,是新年的开始。我们要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会给晚辈们发压岁钱,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然后,一家人会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天,人们不会说不吉利的话,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美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味似乎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曾经那些简单的快乐,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物质丰富的冲击下,变得有些模糊。如今,杀年猪的场景已经很少见了,很多家庭选择直接购买现成的猪肉。大扫除也不再是全家出动,而是请家政人员来帮忙。蒸馒头也可以在超市里买到各种各样的成品,虽然方便,但却少了那份亲手制作的乐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然而,年味的核心——团圆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却从未改变。尽管形式在变,但当我们在年关之时,跨越千山万水回到家乡,与亲人相聚在一起,那种浓浓的亲情和对新年的祝福,依然是那样的强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城市里,春节期间的灯光秀、庙会等活动也成为了年味的新元素。那些璀璨的灯光,将城市装点得如同梦幻般的世界。庙会上,各种传统的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糖画艺人用糖稀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面人师傅捏出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人们在这些活动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传统年味的延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年味的记忆,是一部关于成长、家庭和传统文化的史书。它记录了我们从童年到成年的点点滴滴,承载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纽带,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那浓浓的年味,永远是心中最温暖、最美好的回忆。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回家的路,也像一首悠扬的歌,在每一个新年的时刻奏响,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力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