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满阶梧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夜游红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庙, 南京有一个红庙?! 而且在南京市最中心的地方, 真的, 我之前不知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庙在南京的珠江路和洪武路的东南侧。 从珠江路的某一个小巷向南走, 只几步, 就会遇到一座桥:通贤桥。 一听这桥的名字, 就会明白, 这应该不是一座普通的桥, 寓意深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时的国子监就在这座桥的南侧, 国子监是为朝廷培养能人贤士的重要场所, 而此桥是去往国子监的重要通道。 “通贤”二字或许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期望, 在通向学问和智慧的殿堂的同时更是通向贤达。 600多年来, 通贤桥屹立于秦淮河上, 好像一位老者, 守望这片土地的变迁, 更见证了金陵的繁华与喧嚣, 和南京的沉沉浮浮。 走在桥上,思绪飘摇, 幻想着在那个新建立起来的明朝, 有些怎样的学生从这桥上来往走过, 后来, 他们是否为朝廷,和自己有所建树, 他们又拥有了怎样的人生。 历史已经远去, 先人们或带着功成名就, 或伴随着忧伤遗憾, 早已成仙, 只有这座桥还记得他们的足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贤桥原本是一座石桥,在1999年通贤桥被修建成钢筋混凝土桥, 并努力保持它原来的样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 国子监早已不再, 走过通贤桥, 就是鸡鹅巷。 就在这鸡鹅巷与观音阁巷相交的西南拐角处, 便是红庙遗址。 红庙, 正式名称:保安司徒庙, (我对这个名称很好奇, 但是已无从查证了)。 几百年前, 这里是一片荒郊, 红庙是一座佛教寺院。 到了清朝中期, 红庙被转手给了一个张道士。 张道士四处筹集资金, 把已经破败的寺庙修缮了一番, 并将寺院围墙两面都刷成鲜艳的醒目的紫红色, 从此, 民间就已“红庙”称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庙成了道观之后, 也许是张道士善于经营, 或是他的善举和布施, 使得红庙的香火常盛不衰, 而红庙前的小街也渐渐繁华起来, 吸引了大量的小商小贩, 时间一长, 就形成了庙会集市。 这里不仅有货物交易, 还有各式各样小吃店, 酒肆和客店, 也有了很繁荣的商业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庙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已经落败, 六十年代初期, 结束了它延续了几百年的使命。 但是红庙附近的商业街则是有历史, 有传承, 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并且延续至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日傍晚, 我和朋友一起去逛了红庙商业街。 当我们走出地铁站的时候, 夜幕已经开始垂落。 我们沿着著名的珠江路向西走, 华灯初上, 映照着幽蓝的夜空, 呈现出这座古老的城市的风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进红庙街区, 这里有老南京味道的小馄饨和油端子, 吃一口, 瞬间有回到从前的感觉, 但是, 就只那么恍惚了一下, 又瞬间回到眼前, 因为我们频频地用手机扫码点餐和付款。 墙上显眼的位置上贴着WI-FI的密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路上的行人大都行色匆匆, 可能是春节在即, 人人都显得好忙碌, 买鸭子的, 买炒货的, 也有像我和朋友这样的, 没啥目的, 在马路上瞎逛, 手里还捏这个饼, 吃得满手满嘴都是油。 终于, 我们都吃不下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庙是商业美食街区, 那就不会只是一条街, 虽然都是小街小巷,商铺倒是琳琳琅琅的。 我忽然留意到, 这里有好几家粤式的店, 粤式烧腊铺, 广东肠粉店, 煲仔饭, 粤菜小馆, 和广式糖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眼睛盯着广式糖水店, 心里想起前几天跟老爸的一次闲聊。 起因是朋友请我去吃了“金陵十二菜”, 这家店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 包厢名字都使用了红楼梦里姑娘们的名字。 老爸问我: “都吃了那些红楼菜? 吃茄鲞了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答说:“没有茄鲞, 据说那道茄鲞的味道并不美。 但是, 我尝了炙鹿肉, 枣泥山药糕, 味道极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爸又说:“枣泥山药糕比较寻常, 书里还有一道甜品, 看起来很珍贵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回答说:“我知道那道甜品:糖蒸酥酪。 是元春打发夏公公专门送了出来, 只给她弟弟一人吃。 但是, 这个“糖蒸酥酪”在今天并不稀罕了, 跟广式甜品“双皮奶”很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爸表示, 他不知道“双皮奶”是什么, 更没有品尝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式糖水铺, 我推门进店, 糖水铺里座满了客人, 看来喜欢广式糖水的人蛮多啊。 好在我就打包一份双皮奶, 带回去给老爸老妈尝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买了甜品后, 我便没了兴趣继续逛街了。 只想尽快回家, 好让老爸老妈品尝我带回来的双皮奶, 也让他们了解了解什么是“糖蒸酥酪”。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冬天, 南京的气温一直很温和。 而此刻, 天已经完全黑了,珠江路上各种华灯, 华美璀璨, 亮如白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 我将双皮奶略略加热, 老爸吃了一口, 说:“或许真的是物以稀为贵吧! 书中描写的那个时期, 在金陵是很不容易吃到南方的甜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老爸说话还算含蓄, 老妈就不同了, 她尝了一勺, 便是直截了当地说:“不好吃, 也不难吃。 不如超市里的酸奶更和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会做这个双皮奶甜品, 我原先想让老爸老妈品尝一番, 然后, 教他们自己做。 现在看来这个跟“糖蒸酥酪”很像的双皮奶没能给老爸老妈一个好印象啊。 最后竟是我自己把余下的半盒吃掉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01.2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双皮奶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