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早就听说“千年瓷都”醴陵的大名,这次从老公老家浏阳回花都时,我们就在醴陵停留了一天,探索这座瓷都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清晨从浏阳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到了醴陵,我们先去了醴陵陶瓷博物馆。还未下车时,几栋高大雄伟的建筑就闯入眼帘。有的外墙贴着橙色的瓷片、有的则是白色的,造型或像大碗、或像花瓶,我们恍若进入了巨人国。这里是陶瓷谷,不仅有陶瓷博物馆、还有美术馆和酒店。</p> <p class="ql-block">打开之前免费预约得到的二维码,我们进入陶瓷博物馆。这里分三个馆,一号馆是一些文物,讲述醴陵关于陶瓷的历史;二号馆里则是陈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精美瓷器;三号馆闭门不开,无缘一见。</p> <p class="ql-block">一号馆的文物陈列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商周时期、再到战国、汉代、唐朝……前期以陶器为主,但也不乏石器、铜器、银器,甚至还有精美的金器。每一件展品,都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曾几何时,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在制作它们、使用它们。</p> <p class="ql-block">随着明清时期的两次大移民,先进的瓷器生产技术在醴陵发展开来。这个时期的瓷器展品也丰富起来,尤其是各式各样的花瓶,或浓艳脱俗或淡雅清丽,我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恨不得把它们全部打包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一提的是醴陵特有的釉下五彩工艺。清光绪年间,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公司成立后,研制出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它色彩绚丽,能调配出丰富且过渡自然的色调,鲜艳柔和又清新明快;画面借鉴国画技法,线条流畅,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题材,都尽显中国传统艺术神韵;其质感独特,釉面晶莹润泽,瓷质细腻坚硬,玻璃质感强,触感光滑,兼具观赏与实用价值;而且颜料在釉层下与外界隔离,耐磨损、耐酸碱,不易褪色变色,可长久保存 。</p> <p class="ql-block">在三楼展厅的正中,有一个单独的玻璃柜,展示着一座曲线圆润优美、瓷体轻薄透亮、画面生动自然的扁豆双禽凤尾尊。正好有位讲解员在为一群游客做解说,我们听了一耳朵,原来它是镇馆之宝呀。后来一查才知道,1915年,扁豆双禽凤尾尊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获得最高优质金牌奖,被外国媒体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巅峰”,使醴陵陶瓷名扬四海,也让古老的中国瓷器再次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从古老的艺术氛围中回过神来,我们离开一号馆,来到二号馆。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瓷业全面恢复生产,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及八大瓷厂的成立,构建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新体系,在吴寿祺等老一辈匠人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瓷业艺人,釉下五彩工艺得以迅速恢复。此间,制瓷工艺不断实现新突破,制瓷设备更新换代,坯釉配方不断改良,装饰手法日益丰富,不仅在日用瓷、艺术瓷领域重铸辉煌、行业领先,走向了“国瓷”之路,而且开拓了工业用瓷新领域,屡获大奖。此时的醴陵瓷不但行销国内,更是大量外销出口。</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釉下五彩“瓶王”——“黄洋界”满花开窗蒜头瓶。</p><p class="ql-block">据介绍,釉下五彩“黄洋界”满花开窗蒜头瓶,系群力瓷厂于 1977年1月烧制,瓶高2.25米,最大直径0.58米,重约85公斤,堪称醴陵釉下五彩花瓶的“瓶王”。瓶上所绘画面为井冈山黄洋界之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该瓶是群力瓷厂当时向湖南省“工业学大庆”会议的报捷项目之一。同年4月,这种巨型花瓶还被送到广州春季交易出口展览会现场,刚一展出便引起轰动,广受赞誉。</p><p class="ql-block">此瓶采用的是一次注浆整体成型的方法,技术难度极大。它的成功制作,不但体现了醋陵釉下彩制瓷工艺的高超,还体现了醴陵瓷业工人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的醴陵陶瓷不仅造型更丰富,用途也更多样,除了花瓶,还有文房四宝、整套餐具、咖啡用具、酒具、茶具、摆件、瓷雕、瓷灯……有的小巧可爱、有的古灵精怪、有的端庄大气、有的明艳大方、有的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从我不知克制地放了这么多瓷器的照片来看,我真是好爱这些展品,好爱这个博物馆,也爱醴陵瓷业人的高超技艺。一路看下来,中华文明的脉络通过陶瓷展现在眼前,如今,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最近,无论是中美网民的小红书对账、还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亦或是观看这些精美绝伦的瓷器展品,都让我涌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了五千年的血脉在此刻沸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