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漫步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滨江,这里是宝山长江口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三远文化遐旅(๑• . •๑)

<p class="ql-block">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是上海最大的湿地森林公园,拥有长达两公里的临江岸线,该地区因清政府曾在此建造水师炮台,故得名“炮台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宝山长江口最靓丽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文/摄/张越</p><p class="ql-block">本文图片摄于2025年1月</p> <p class="ql-block">2024渐冬初凉,上海“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季节美不胜收,在炮台湾公园也是,可是错过了季节就要等明年了。红枫叶在下午的阳光下透过树叶的罅隙,在地上撒落下点点金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月初下午急匆匆的来到了炮台湾公园,本来到炮台湾拍摄一下芦荻花,无暇顾及枫叶了,于是从入口径直走到了江边,进入冬季,宝山滨江江水褪去,露出长长的坡岸湿地,黄昏时刻,美景如画,长江口的滨江才是最美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突出了生态恢复及文化重建理念,不仅让原有的滩涂湿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在沿江岸线一侧利用大小生态岛的组合及潮起潮落的水位变化,营造11公顷的迷人湿地景观,是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是长江的滩涂湿地,建国初期,宝山是一个重工业基地,有上钢一厂、上钢五厂,炼钢产生了大量的废钢渣。为了减少对于区域环境的污染,这些钢渣大都被堆在了长江边上,积年累月陆续回填,就形成公园的陆域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秋冬季的湿地公园下午4点以后江边的景色一半是暖红,一半是冷蓝,绚烂迷人。</p><p class="ql-block">冬日黄昏,落日余晖洒在江堤上,柳影轻柔,轻烟飘渺,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令人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寒风吹过,水面泛起微微涟漪,似在迎接即将谢幕的夕阳。江水已透着浑厚的深蓝色,似滞非流,江中船只也廖廖无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湿地公园有好几个,久居城市中心的人们难得感受到的的“野趣”,也可以领略到大自然“造化钟神秀”的迷人魅力。身边,蒹葭苍苍;远处,海天茫茫;耳畔,涛声阵阵;空中,沙鸥翩翩。幸运的话,你还可以看到白鹭“踱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透过枯木,一幅剪影画呈现在江堤的山石上,奔腾不息的江面好像要将所有风景揽尽,不愿遗忘每一个角落。宝山滨江那一抹颜色,给人治愈身心的宁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本人就是在上海宝山长大的,对于吴淞口也是满满的回忆。吴淞口是黄浦江的入海口,也是上海观赏日出的著名地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海天一色的美景,以及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也逐渐成为网红打卡目的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吴淞江以前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如果路过宝杨路码头附近,经常会听到高鸣的船鸣声,这在我们宝山人的记忆中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淞口的灯塔孤独地矗立在海上,日复一日地发出光芒,为航行的人们指路。这份神圣与希望的感觉,真的是无法用言语形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淞灯塔的位置在江里,正对着大海,远远就能看到,但不开放,因为涨潮时就路就淹没了,很不安全。查了一下它的历史,发现这个灯塔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843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吴淞口开始热闹起来。</p><p class="ql-block">1907年,荷兰工程师提出方案,建议建设灯塔作为航标。</p><p class="ql-block">1928年,20余吨的固定灯标被安置在灯塔上,日夜发光。</p><p class="ql-block">1951年和1953年,因为灯座靠水三面大石块被冲下坍危及灯座,两次修理。</p><p class="ql-block">1988年,海事局对河塘灯桩进行改造重建,改桩身为圆锥形铁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9年,灯塔焕然一新,有了自己的语言!如果一艘船夜行大海时看到闪白5秒一次,13海里内就能看到灯塔的光芒,基本上能确定自己来到了上海吴淞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暮色苍茫,岁月深沉。不能错过的最美黄昏,亘古不变的邮轮港,亘古不变的江海,亘古不变的黄昏,组成了一幅</p><p class="ql-block">意味深长的图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