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味越来越浓,做红团也提上议事日程。婆婆一大早就紧张打电话催了,其实昨晚回家时候我们几个已经约好傍晚开始做红团,老人家却总是最操心的那一个。因为还没开始,她就不放心。婆婆一直都是一个急性子,不管做什么总想着事先把一切准备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团馅昨天就已煮好,甜的有糯米馅和豆沙馅,还准备了几个咸的馅,可满足不同口感需求。制作红团是全家总动员,嘻嘻哈哈中共赴美食与情感的盛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作红团皮的糯米粉、面粉已备好,开水也正沸。糯米粉与面粉按一比一比例混合,拌匀,把烧开的水均匀的慢慢倒进去,注意此时需匀速的搅拌,让开水与粉末两者均匀混合,此时的分寸把握最为重要,水少了太干,水多了太湿,不管哪种再调就麻烦,所以把握的度非常讲究技术。用手可以感觉出来水分差不多了,就像揉面团那样反复揉,反复揉,一直到和匀,和出韧性来,捏出一小块抻开看一看,又柔又软又韧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捏皮的工作,把揉好的切成一小段,用手把粉皮一点一点沿着边沿慢慢抻开,感觉厚薄适中的时候就可以。然后把之前的馅放在中间,再把皮包裹起来,一边转圈一边摁着馅,还一边捏着皮,三个动作同时进行,我感觉自己每次都在这道工序上有点小失误,不过今天进步了好多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包好的放在淀粉里拍上一点点淀粉,不至于粘连磨具。然后放在磨具里,用手轻轻压实,注意太用力就会裂开,所以要轻点再轻点,才能完美花型。以前的磨具大都只有福、贵、囍这三个字,四周带点祥云与梅花,色泽偏粉红,这些图案特别圆润,寓意富贵吉祥,喜庆团圆,尽显人民的朴实期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把印好的红团,用剪好的箬叶垫上,整齐地码放在笼屉里,一圈圈排好。土灶铁锅里水已经烧开了,就上锅蒸。注意一屉的时间差不多十五分钟即可。负责烧火的要时刻注意时间,如果还没熟,开盖后又蒸容易夹生。万一烧过了头,红团就会趴下,花纹会模糊,大大影响美观。所以,红团的烧火绝对是个技术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锅里边蒸,我们边制作,等到一屉熟了,我们已经又做好一屉了,如此循环上锅就更快。此时,红团的香甜早就溢满了整个厨房。然后,在水气升腾中把红团从笼屉中移到大竹筛上,等到冷却后才能把红团排好队形。此时的红团红艳欲滴,色泽如玉,散发着迷人的香味。有箬叶的清香,更有红团特有的清甜,令人垂涎三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到最后几个的时候,才发现今天的皮的制作太牛了,不但韧性好,而且与馅的比例恰到好处,这个尤为惊叹。而这些好像今天都是我决定的,他们都说明年我也可以独挡一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的,我好像已经传承了我们莆仙地区的这一非遗产品的制作工艺。红团虽小,情意却深,每一个红团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团熟了,新年来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