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年夜饭

郇江

郇江 1971年大年三十下午,五十团机关组织了几支慰问小组到几个偏远的连队进行春节慰问。慰问小组由团首长带队,由司、政、后的干部组成。我随王海祥参谋长、生产股刘根玉副股长等到一营六连慰问。<br> 我们到达六连时天刚刚黑下来。慰问小组先到连部听取了连队领导的汇报,然后我们来到了连队食堂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连队干部和战士见面。<br> 掀开厚实的棉布门帘我们走进食堂,看见食堂的灯光不太亮,屋里黑压压的坐满了人,大家已经围坐在餐桌前,餐桌上摆好了碗筷,看来开完会就要会餐——吃年夜饭。<br> 六连的指导员首先讲话,他对慰问组的到来表示最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接着王海祥参谋长代表团首长向六连全体指战员和家属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大家回以热烈的掌声。最后主持人讲话。主持人讲话刚一结束,食堂里的电灯突然熄灭了,我以为是停电了。很快几盏小油灯和蜡烛被点燃了,发出了微弱的光。这时我耳边响起了一个女战士唱的忆苦思甜的歌曲:“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申。万恶的旧社会,穷人血泪仇。千头万绪,千头万绪涌上了我的心。流不尽的心酸泪,挂在心。……”还有二胡伴奏,声音非常悲凉。<br> 这时食堂的炊事员和帮厨的战士们忙碌了起来,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热气腾腾的菜团子。此时我才意识到这是六连精心组织的一次忆苦思甜活动。<br> 来兵团后的前两个春节我是在“九三”垦区原五十团度过的。1969年春节我是在原五十团六连(良种连)度过的,年夜饭前演唱了当时最流行的“大颂扬”歌曲:“新苫的房,雪白的墙,屋里挂着毛主席的像,贫下中农看着你,心中升起红太阳。……”聚餐后连队领导还和知青们一起包了饺子,准备大年初一吃。1970年的春节我是在团机关度过的,在新落成的五十团机关食堂兼大礼堂里,在明亮的灯光下,全体机关干部和战士一起聚餐。因原五十团机关将在1970年春节后将奉命从“九三”垦区调到“查哈阳”垦区组建新五十团,所以也可以说这是告别原五十团和的“九三”垦区的年夜饭,令我十分难忘。我在原五十团从来没有参加过忆苦思甜活动,更没有吃过忆苦饭,所以这次在新五十团一营六连参加忆苦思甜活动算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同时这也是我在“查哈阳”垦区吃的第一个年夜饭,因此让我难以忘却。<br> 忆苦饭的菜团子是用干白菜叶子、豆腐渣和苞米面做的。刚看到这个菜团子时我猜想它一定会难以下咽,但实际上它并不太难吃。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吃忆苦饭,也是最后的一次吃忆苦饭,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菜团子的照片不是当年的照片,是我用AI制作的 我们还没有吃完菜团子,忆苦歌声突然停止,灯光突然全部燃亮,“东方红”等颂扬和喜庆的歌曲又随之唱起。悲凉的歌声结束,欢乐的歌声响起;黑暗过去,光明到来,通过强烈的对比,使人感到经过了新旧社会的两重天。<br> 连队迎春文艺节目演出结束后,连队聚餐正式开始了。饭菜按当时的标准看算是相当丰盛了,许多男职工和知青还用大瓷饭碗轮流喝了自己酿造的白酒——北大荒小烧,大家非常高兴。王海祥参谋长认为六连年夜饭的这种忆苦思甜的教育形式还是很不错的,年夜饭活动的组织也很成功,并当场表示肯定和表扬。<br> 在六连吃过年夜饭后,我们乘车返回团部。新建成的团部机关会议室正在放映新电影《智取威虎山》,听到剧中杨子荣唱的“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普天下被压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泪账,要报仇,要伸冤,要报仇,要伸冤,血债要用血来偿!”使我又自然地联想到了六连的忆苦饭和忆苦思甜教育。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忆苦思甜活动在全国蓬勃展开,那时毛主席提出了“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和“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那时忆苦思甜的主要形式是请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人作忆苦思甜报告。我在中学时代就曾听过苦大仇深的老长工、老童养媳作的忆苦思甜报告。那时一场忆苦思甜报告,总能激发出人们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深仇大恨,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思想。在一定的背景和条件下,利用这种方法对青年进行思想灌输,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文革时期忆苦思甜活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即立意在于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那些经历过旧社会苦难生活的老工人和贫下中农大多成了“保皇派”,而把他们从苦难中解放出来的老革命也基本都变成了“走资派”。为避免在“思甜”时联想起把他们解放出来的老党员、老战士和老干部,为防止为“走资派”歌功颂德,那种请人做忆苦思甜报告形式就被吃忆苦饭的形式替代了。<br> 极左年代的忆苦饭曾经作为一种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工具而盛行一时,但最终还是被历史淘汰了,成为了历史的教材,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题目。毫无疑问六连的忆苦思甜年夜饭也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而使我更加难忘六连的年夜饭。<br> 后记 我是哈尔滨第六中学1967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10月中旬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十团。<br> 本文写于2009年,是为我们五十团《知青文集》征文而写作的。本文后来发表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星光满天的青春》一书。2025年1月18日在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又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br> 现在查询日历得知,1971年的大年三十是1971年1月26日,我也要记住这个日子。<br> 下面的照片是1971年大年三十的第二天,即大年初一,1月27日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十团团部门前拍摄的,上文中曾写到的“在六连吃过年夜饭后,我们乘车返回团部”。大年三十我就是以这样穿着到六连去的,衣服破旧但精神状态还好。在后记中我把这张照片添加进来是为了更好地回顾当年的时间、地点、人和穿着,增强实感。<br> 1971年1月27日(大年初一)郇江摄于团部门前。 还要说明一下,这个团部位于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地区,是五十团工程一连和二连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成的,是暖气采暖的,是当年当地最现代化的综合办公室。<br> 时间过得真快!1971年到2025年已经过去整整54年了。在 “文革” 中,受“破四旧”和“极左” 思潮影响从 1967 年开始不过春节,不搞春节活动,也没有春节假期。1979 年之后恢复了春节活动和假期,这也是需要我们记取和思考的历史事件。在2015年的年三十到来之际,我把《难忘的年夜饭》再次分享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更要不断开创更美好的生活。<br> 也在此顺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郇江 2025年1月28日(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