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韧性

太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面对不确定性,迅速复原并从中获益,这就是韧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韧”字由“韦”和“刃”构成。“韦”本意指的是熟牛皮,“刃”就是刀刃。一张熟牛皮,你揉它、搓它、拧它,甚至用刀去划它,它都不会损坏。如果类比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种文化,它们有强大的内生动力,质地柔软而又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然会变形但是不会脆折;虽然会有波动,但总有恢复元气的方法;虽然有各种困难,但始终有很强的复原力、耐磨力与内驱力。这就是“韧”字带给我们的文化心理启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提出“君子不器”,即君子应具备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孟子更是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强调逆境人格的锤炼。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柔之胜刚”,认为柔韧的力量比刚强更为持久。在变化中保持内心平和的“顺其自然”,体现了在巨变中保持韧性、以柔克刚的大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韧,是中华民族精神。它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就是说,人要具有心理韧性。心理韧性首先是反弹力,就像一个物体受到压力之后能够反弹,复原到正常的状态。再是抗压力,就像车轮上坚韧的橡胶,十分抗压,也十分耐磨。还有就是创伤后的成长。即在挫折、磨难、打击创伤后靠着自己内心的积极力量和科学方法,走出阴影,达到一种更加快意人生的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升心理韧性,战胜痛苦、挫折和磨难,首先要放下完美主义与自我焦虑的包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同时,保持积极社会关系与文化关系,多与家人、朋友、同事保持良好的交往,成全别人,拥有更多的社会同理心,也能提升心理韧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文豪苏东坡遭遇了很多人生的风风雨雨,但他始终保持坚强的心理韧性。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重要的是保持我们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愿我们在今后人生旅途中都能保持坚强韧性,收获幸福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梦虽遥,追则能达;</p><p class="ql-block">愿虽艰,持则可圆。</p><p class="ql-block">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p><p class="ql-block">阅后点赞是您的鼓励,转发是播撒福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