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与压祟钱【乐怀居旭峰随笔】

乐怀居乡土文化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压岁钱与压崇钱</p><p class="ql-block"> 压岁钱和压祟钱是同一个概念,想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若还真要抠字眼的话还是有些说头。</p><p class="ql-block"> 正确的应该叫 “压祟钱”。这一习俗起源于汉代,当时人们认为有一种名为“祟”的小妖怪,在大年三十黑咧出来吓唬娃娃,导致碎娃爱耍麻哒(生病)。</p><p class="ql-block"> 年三十黑咧,人们为了辟邪和祈福,大人会用红纸包裹一些铜钱放在娃娃的枕头底下,这奏是最早“压祟钱”的形式。这个“祟”也奏是人们平日说的邪气和所谓魑魅魍魉不干不净危害人间的事物,虽有点迷信色彩,但毕竟与人们期望平安健康的愿望相悖,“压祟钱”也就成为人们抵御邪恶祈求平安的一种祈愿。</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压祟钱”成了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的由头了,也很少有人知道发“压祟钱”的初衷。如今“压祟钱”变成了“压岁钱”且行情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的水涨船高。</p><p class="ql-block"> 在近郊农村,过年行门户你身上不装上两三仟元现金,就有可能让你出洋像。前年一朋友跟我说,这大过年的,我再看见亲戚朋友家围一堆娃我颡(sa)奏大咧,咋!一个娃发贰佰元,十个娃奏得两仟元。发“压祟饯”时我的奈个大方劲奏咋个银行行长谁见谁爱,但当把钱发完的时候,我心里难受的咋猫抠呢讶!往后咱这日子还过不过,逗的我捧腹大笑。</p><p class="ql-block"> 有人为了省心,发“压祟钱”还用微信转,好像微信上的钱是瓜怂的取之不竭一样。我看这太没意思了,连一点点喜庆感、仪式感都没有。还有的别人给自己娃贰佰,改日见了别人的娃也给贰佰,心里乐滋滋的说这下扯平了,难道你奏给不了叁佰吗?这和作心电图一样,来一点曲线还好。</p><p class="ql-block"> 当然“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的这话说了一百多年都不过时。奏拿“压岁钱”来说,还是各人根据各人的实力,吃饭穿衣量家当,绝不可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可以扯平为乐道。</p><p class="ql-block"> 上边说的好像离题远了点,还是言归正传,社会文明进步了,以老夫之见,叫“压岁钱”也好,喊“压祟钱”也行,还可以叫“红包”。总之一句话,娃娃们嘴放乖,心放硬,只要把长辈的钱能叫到手,奏算娃娃有本事,至于叫“岁”或“祟”都无所谓了。</p><p class="ql-block"> 撰文/卫旭峰</p><p class="ql-block"> 校对/任伯绳</p><p class="ql-block"> 编辑/卫旭峰</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2025年01月27日于清水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