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撰写:山海莹莹<br>图片:山海莹莹<br>美篇号:326940733<br> 我的第三次搬家是从E城朋友租住的一间房子中搬到了一套宽敞漂亮的二居室。这个二居室有点像叠拼,客厅和厨房在二楼,两个卧室和卫生间在三楼。 (住房外观,我2007年再次来E城时拍摄) 因为这套房子有全套的家具,因此我们这次搬家比较简单,主要是带了衣物和新购买的床单被罩、锅碗瓢盆等日用品。<br><br>这套房子的房东是第一次出租房子,出租之前对房屋进行了全面的精装修。卧室、客厅和走廊都贴上了漂亮的壁纸,还挂上了漂亮的装饰画,地面则铺上了漂亮的新地毯。<br><br>窗帘也非常漂亮,连厨房和卫生间都有窗帘。卫生间有窗帘也就罢了,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厨房也装着窗帘(可能因为西餐基本没有煎和炒,不冒油烟…..)。当时我们就有点担心住的时间长了,厨房窗帘上面的油烟会难以清洗(搬出的时候,果然因为没有清洗干净窗帘被扣了一部分押金…..)。客厅非常宽敞,大约有30多平米,里面还有造型漂亮的“仿真壁炉”。<br> (我2007年再次来E城时发现厨房仍有窗帘) 尽管这套房子宽敞、漂亮,但是房租却不算太贵,可能是因为这套房子离市中心还有一段距离,而且这套房子属于新式建筑。这里的人们比较崇尚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那时国力最强盛,建筑造型和质量都很好;二战以后国力衰弱,建筑质量也随之下降。 (我家门口,我2007年再次来E城时拍摄) 不过由于我所读书的学校位于郊区,这套房子反而离我学校更近一些,有直达的公交车,车程二十多分钟,还算比较方便。 (这是我家附近的公交车站,我在这个车站坐了2年多的公交车) 我们以前从未住过这么漂亮的房子,因此全家人都很喜欢,并在这儿愉快地度过了两年多时光。这也是我们在异国他乡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的房子。<br><br>因为搬了家,我们又给女儿重新找了新学校,新学校离我家步行仅需10分钟,因此接送女儿上下学还比较方便。新学校是一所天主教堂学校,主要招收信奉天主教家庭的孩子,不信奉任何教的也可以入读。该校的教学非常严谨,孩子受益良多。<br> (我女儿在我家楼下和她的好朋友玛丽亚娜玩耍,但我们离开后就失去了联系) 后来,我老公也拿到了奖学金,与我在同一所学校读书,我们的经济条件也宽松了很多。<br><br>E城非常干净和漂亮。我们利用周末和假期逛遍了E城及周围城市的各个角落。这里有古老的城堡,也有漂亮的皇家行宫,每年夏天有盛大的节目表演和游园。城堡下面的公园里还有每年一度的元旦前夜露天音乐会,漂亮的礼花随着音乐声翩翩起舞,简直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令人享受极了!<br> (E城一瞥,2007年再次来E城时拍摄) (E城一瞥) (古城堡外侧) (古城堡一瞥) 周末的时候我们还会去海边捉螃蟹。这里的螃蟹又大又懒,掀开石头后,螃蟹还静静地趴在那儿,非常容易捉,估计是以前从来没被捕捉过,因此没有防范意识。不像我老家那儿,刚一掀开石头,螃蟹就飞快地逃走了。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们还帮着我们捉螃蟹,一会儿就能捉多半桶。可我们只有三个人,哪里能吃的上这么多的螃蟹? E城的中国学联也非常给力,周末或假期经常组织我们到各处旅游。最远的一次是乘游船到挪威,一路上吃到了游船上最新鲜的海鲜,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还有一次,他们组织大家到苏格兰高地和尼斯湖,“看”到了传说中的“尼斯湖怪兽”。我女儿英语掌握的非常快,三个月后她就能在外出游玩的大巴车上,用流利的英语跟其他中国小朋友交流。 出国前,我女儿还没上小学,我找到一位小学老师教会了她汉语拼音。周日的上午,我送女儿去中国学联办的“中文学校”学习中文。每周只上两节课,授课老师通常是这些学生的爸爸妈妈。这些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愿意写汉字!课间休息的时候,这些孩子们都用英文交流。即便在这样一个环境,我女儿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学会了一些汉字。<br><br>两年多以后,我和老公先后结束了“瓦”校的学业。<br> (“瓦”校的绿草坪) (“瓦”校的建筑) (“瓦”校的建筑) (“瓦”校的白天鹅及尚未分开的小天鹅) (“瓦”校路边的花儿) <p class="ql-block">事情凑巧,我今年(2025)一月中旬去香港参加一个大型国际会议,其中有一个环节我是大会报告的出持人。会前当我与大会特邀报告人沟通的时候,很惊喜地发现我们竟然是“瓦”校校友,他马上又找来另一位“瓦”校校友。当他们得知我仅用了2年8个月就从“瓦”校毕业后,异口同声地说:“你迄今是“瓦”校博士毕业用时最短的学生”。其实我当时提前毕业是为了给申请工作许可留出足够的时间,以免除学生签证到期带来的麻烦。</p> (瓦”校中我曾经待过的楼层) (我曾经待过的实验室) 受高中授课老师的影响,“牛剑”一直是我的两所“梦中情校”。既然已经来到英伦,何不尝试申请“梦中情校”?没想到很轻松地就拿到了一所“梦中情校”的职位,我老公也同时申请到了另一所学校的职位。<br><br>我的“梦中情校”位于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交汇处,是一个“牛群涉水而过的地方”,最初直译为“牛坑”,后来美化为“牛津”,此处简称为O城,学校简称为O校。这样我们全家人又迎来了第四次搬家,浩浩荡荡地从E城搬到了O城。<br><br>(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