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玲玲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年刚过完南北小年,祭完灶神就忙扫尘;接蹱而至的是蒸米糕,搂炒米,蒸馍头,做各种馅料的饼;年味飘散,喜迎新春过大年的气氛越发浓郁。小时候我们期盼美食的盛宴,平时吃不到的东西,过年都能尝一尝,而且还可穿上新衣走亲访友,逛街串巷,平时不常玩的小兄妹在新年里玩的可欢了……多少往事隐没在沧桑岁月的烟霭中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每年我们家都要做很多饼,那做饼的面也有讲究的,把六成糯米,四成籼米用温水淘洗干净,浸泡一晚,第二天沥干水分,再去磨成粉,这样做出来的饼软糯香甜,软硬适中。饼的馅料常常是两种口味的,一种是菜馅的,有菜和肉,一种是甜馅的,有芝麻和糖,还有什么馅都不放的实心饼。每次过完小年,外婆就忙开了,请师傅上门做米糕和搂炒米,搂炒米是个费事活,用细砂加入米里抄,而且要搂三遍,搂一次过一次筛,刚出锅炒米又香又脆,吃一口满嘴生香;做饼就是外婆自己动手了。记得那年腊月二十六,外婆一边包馅一边往锅里贴,我专门烧锅;你别看烧锅,也要有技巧的,火大了,饼就煳了,火小了饼不起鼓,半生。在外婆的指导下,每每我都把握的很好,不煳也不生,每出一锅,外婆总叫我尝一个。现在想来好笑,当时我怎吃得下的,出一锅吃一个,起码得有十几二十个吧。饼差不多快做好时,姨妈就拎着淘米篮来拿饼了,外婆拾了几十个莱馅和芝麻馅的给她;我问外婆,姨妈自己不做吗?外婆说,她家人口多,她又不会做,每年都盼着我给她弄,刚好你爸也喜欢吃饼,她家那老婆婆也喜欢吃,我顺便多弄点分些给她;唉!“难得她有孝心。人老了,自已做不动了,做晚辈的就要孝敬老人。玲子,外婆年纪也大了,有些家常便饭和这些东西都要学着点,自已会不求人哦。”我连连点头道:外婆,我包给你看看,抓起面团放在手心摊开,放入馅料,慢慢包好后再压扁,一个饼坯就做好了。外婆露出满意的笑容说,“嗯,不错!剩下的交给你做吧,”外婆直了直腰说;我义不容辞的接过了这“接力棒”。灶堂里的火更旺了,它映红了我的脸,也温暖了外婆的心。</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外婆和父母已离开我们好多年了,我也早就不做饼了。可那饼和年味却久久萦绕在心间,外婆的言传身教铭记于心呢;夜晚闭上眼时无尽思念,留下一生的回忆。青丝已去,白发染头,不变的是一年四季日出日落;而变了的是我们逐渐苍老的容颜;虽然不再像儿时憧憬过年,但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越过越好。感恩知足,快乐向前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