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9日)今天,冒着骄阳高温,徒步绕行了十三陵两个陵。首先是嘉靖的永陵,尽管规模第二大,但由于围栏严密,我只能在网外较快地转了一圈。而狭长较小的景陵,防护网敞开,我就进去拍有字的城砖。等我披荆斩棘大汗淋漓两个小时后转完一圈,却发现出不去了,烈日下体力也不足以支撑我回到入囗。最后经过两次失败尝试,用木棍支在围栏网格上以供脚蹬,才逃出困境[捂脸]教训一,中午不能室外活动。二,暑期外出要带淡盐水[捂脸][捂脸]</p> <h3> 永陵的防护网,很结实,网眼很小,正好比脚窄一点,让企图踩着网格翻过去的人打消念头。</h3></br> <h3> 所以对永陵只能离得远远的拍几张照,在围栏外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只用了40分钟。当然,烈日之下,罩着防护服,自是汗流浃背。</h3></br> <h3> 景陵,也有永陵同样的防护网,但是入口处却大门敞开!我高兴地赶紧进去了。</h3></br> <h3> 靠近宝城,我最感兴趣的是城砖上的文字。景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三陵,有字的砖很多,但因年代久远,能看清的很少。这一个是“临清厂窑户…”,“窑户”二字已经是我猜的,再往下应该是窑户的名字,完全辩认不出来了。</h3></br><h3> 临清烧造的城砖因为质量好,在明朝前期被朝廷指定为专供,分为内工、大工、寿工三类产品,内工紫禁城宫殿专用,大工皇城专用,寿工皇陵专用。</h3></br> <h3> 这是城墙受损后补上去的一块半截砖,砖上的字也是只有半句“加派窑户囗口”,好像临时修补皇陵,所需城砖也要临时增加指派。</h3></br> <h3> 景陵的宝城(也就是砖砌城墙包围起来的大坟堆)与院墙衔接处。可以看出,铁丝围栏内长满一人多高的杂草藤蔓,其中最多的叫洋拉子的爬藤,浑身倒钩刺,每走一步都很艰难。40度高温烈日下,披荆斩棘,大汗淋漓,两个多小时才走完。</h3></br> <h3> 但是找到更多更清晰带字城砖的诱惑,让我一直坚持下去。“直隶苏州府委官经厂陈震囗囗”,另起一行“囗囗年五月 日窑户囗囗”。这里的直隶说的是南京周围,后来朱棣把北平改为了北京,北京周围也成了直隶,遂以南北直隶区分。由此看来,这块砖是明朝初期的。</h3></br> <h3> “临清厂窑户朱章造”。临清完全是我猜的,朱也可能是宋。</h3></br><h3> 临清的砖这么多,除了质量好之外,它位于大运河上最重要的转运码头,也是一个原因。明朝南北货物交流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大运河,而临清是当时大运河官税码头最大的一个。官府明确规定,北去的官船民船都必须按船头宽度尺寸免费装运数量不等的大砖。</h3></br> <h3> 好不容易走完了景陵,可是又高又密的围栏没有任何空隙能让我出去。面临两难决择:再花两个小时披荆斩棘汗流浃背退回到入口,或者冒险翻铁丝围栏。我选择了后者。找了多个粗树枝搭在铁丝网孔上,经过两次失败尝试,第三次成功翻出围栏。赶紧到最近的洗手间凉水洗了个脸,又进小饭店要了一碗盐开水喝下,觉得没有头晕和心跳过速感觉了,才慢慢开车回家。</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PlUzuxqToDYAHT-SZcp_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