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蔼华 | 父亲与春联 朗读:心愿原创 尘世掠影 尘世掠影2025年01月26日 12:02

心灵长廊(郑蔼华)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春联</p><p class="ql-block">文:郑蔼华</p><p class="ql-block">曾经,李国英老师的《春联》(李国英|春联 朗读:心愿)是那样地震撼着我。</p><p class="ql-block">感谢心愿老师春雷唤醒般朗读《春联》让心灵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我一下子复苏过来:坐不住了!李老师的父亲对待春联的一丝不苟,严谨细致,以及李老师笔下对老父亲写春联那一幕幕饱含深情的叙述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起自己父亲写春联的一些往事。</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家每年的春联总会让过往的路人驻足观看,但时隔太久,除了那副刻骨铭心的:室如悬磬辞旧岁,野有青草迎新春。横联:春和景明。之外,还有一副对联,是父亲当年怒而专为一个下乡返城,贫病交加,而又备受家族成员欺凌,无力反抗,且基于家教,忍辱负重的苦难的女儿写的,上联:自知性僻难谐俗,下联:且喜此身不俗人。横联:宠辱不惊。这对联贴于她们大宅里自己小家庭的门面,终于激起家族中唯一一个有文化的人出面干预,她的困境得以缓解。可见,文字也有战斗力的。</p><p class="ql-block">还记得1977、1978这两年,我和弟弟先后参加高考,家里的春联居然是同一样的,上联:梅知运到添春色,下联:鸟觉时来报佳音。横联:捷报频传。这样世俗的春联出现在我家的门楣上,足见父亲对我和弟弟高考的重视。也记得我弟弟毕业的那一年,我家的春联很是别开生面,令人费解,上联:少读金木水火土,下联:长调东西南北中。横联:南来北往。关于下联,路人皆有不懂的。意为:长大了,工作调来调去不稳定。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时期,我记得那一年的春联特别喜庆,上联:送旧岁祖国山河锦绣,下联:迎新春人民幸福安康。横联:政通人和。可见父亲对国家时运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再来说说父亲为我写的几副春联吧。</p><p class="ql-block">1989年春节前几天,正怀二胎的我已临近预产期 ,像往年一样回娘家给写春联的父亲帮忙拉红纸,取春联。一到娘家,正抽烟、喝茶的父亲看见我来了,就张罗起笔墨纸砚:拉开家里唯一一张独脚大圆桌,铺排开来。记忆中,我们家的春联从来都是用深橘红色的那种纸。而后来的后来,年事渐高的父亲也省略了磨墨这个繁重的细节,改用北京正宗的一得阁墨汁,他嘴里轻轻念叨着:“算了,就用墨汁吧!”在父亲轻声的念叨里,家里的人谁都理解个中的意味:写楹联,春联,就该文房四宝整齐,就该研墨,不然就是对一年一度寄予厚望春联的不敬……但力不从心啊!于是,摆上家里那个大大的笔洗,倒入浓稠适中的墨汁,一股浓浓的墨香就飘荡开来,年味一下子又浓了。只见父亲拿着笔,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给你先写一副吧!”铺好纸,蘸好墨,下笔有神:喜见红梅初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横联:才丁兴旺。父亲笑了,我也感激、会意地笑了,笑着笑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接着,父亲便写出了那些他早已拟好的一副副春联。 </p><p class="ql-block">转眼到了1992年,个体户政策允许,我们便筹划开一个中成药批发店。刚好也赶在年前确定,便请父亲为我写春联兼贺联。父亲问清楚药店的名号是“瑞运”以及位置,思索了好一阵,挥笔写下,上联: 荣华生瑞草,下联:凤围藏灵芝。“荣华”是药店的所属办事处,“凤围”是药店直属地。横联:瑞草丰年。随着生意的好转,接下来的几副春联分别是,上联:喜见荣华生瑞草,下联:笑看凤围藏灵芝。上联:荣华瑞草呈瑞气,下联:凤围灵芝显灵通。横联都是:瑞草丰年。</p><p class="ql-block">1994年父亲身体开始欠佳,仍是坚持自己写春联。而那一年的春联居然不是父亲自己撰写的,是咱们老百姓的惯用春联,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堂,横联:福寿盈门。看着一反“常态”的春联,深谙联意的我心情十分沉重而又无可诉说……</p> <p class="ql-block">又是年关在即,在2025年元旦之日,听着偶尔的新年鞭炮声,再一次收听心愿老师朗读的李国英老师的《春联》,它是这样地触动着我,震撼着我。</p><p class="ql-block"> “春联”,这个传统文化底蕴厚重的习俗,不但浓缩着中国汉字的精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律美和对仗美,而且是对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和春节习俗的礼敬,更是根深蒂固的文学灵魂凝结之所在。我深感这是一个深刻而凝重的话题,承载着传承和思念!愿我们都来做拾柴人,点起篝火,让春联这一传承成为思念,国学文化的篝火,在众人的拾柴添柴之下,真正地成为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记载!</p><p class="ql-block">看,古人王安石的诗: </p><p class="ql-block"> 元日 </p><p class="ql-block">爆竹声中一岁除, </p><p class="ql-block"> 春风送暖入屠苏。 </p><p class="ql-block"> 千门万户曈曈日, </p><p class="ql-block"> 总把新桃换旧符。 </p><p class="ql-block">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女们,文人雅士们,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春联”这一传统文化继承,传递下去!众人拾柴火焰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