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八日游(2025.01.07-14)(1)

孙金儒

<p class="ql-block">2025年的第一次出行,选择去湖北的英山,尽管临近冬季的“三九严寒”,好在今年是个暖冬,还是适宜出行。第一站来到了安徽绩溪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选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博物馆呢,因为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绩溪博物馆号称是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这其实与它的设计师有关。</p> <p class="ql-block">绩溪博物馆的设计师是李兴钢‌。李兴钢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他以设计中国首个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和主持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而闻名国内外建筑界。‌</p> <p class="ql-block">绩溪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博物馆位于安徽绩溪县城北部,周围群山环抱,水系纵横。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尽量保留了场地内的40余株树木,围绕这些树木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营造出内外交织、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p> <p class="ql-block">基于对绩溪地理环境的理解,结合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表现特征,与周边山形水系相融合。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的山形水系。</p> <p class="ql-block">典雅大方的灰瓦白墙、错落有致的庭院天井和晶莹透彻的玻璃幕墙,将悠远深厚的徽州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由于博物馆的建筑过于有特色,反而让参观的人们对馆内的展览容易忽视,其实展馆的内容也过于平庸,难以和展馆的建筑相匹配。</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龙川古村,它是一个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水街两岸,古民居鳞次栉比,村巷幽幽,粉墙黛瓦,马头昂昂,一派徽州古村落意蕴。</p> <p class="ql-block">龙川古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东11公里处,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还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的祖居地。</p> <p class="ql-block">踏着石板铺就的小路走进了龙川川村,身边</p><p class="ql-block">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静静地流淌着,河面搭</p><p class="ql-block">有不少独特的高脚小木桥,大家排成一字型的队伍,从小木桥上走过,好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村内的这块奕世尚书坊.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一座纪念明代胡姓的胡富、胡宗宪两尚书的石牌坊.牌坊有四柱三门五楼,南北朝向,通高10米。这是明代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整座牌坊气势磅,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龙川胡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p><p class="ql-block">全国现存的最好的宗祠之一,新华社社长邵</p><p class="ql-block">华泽为此书写了"江南第一祠"的匾额悬挂与</p><p class="ql-block">此。它始建于明嘉蜻25年(1546),它是由照壁、露台、门楼、天井、廊庑、正厅、厢房、寝楼、特祭祀等十个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走进龙川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烟兩蒙蒙的古徽州。村庄呈船形,东靠龙须山,北依崇山峻岭,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漫步在石板小巷,青石小桥流水,宛如一幅流动的面卷。</p> <p class="ql-block">在龙川村的村尾,横跨登源河,连接龙川村至龙须山有一座新建上官桥。上官桥整个桥身犹如一条舞动的龙,很有生气活力。俯身桥下,河水碧绿,中间拱形的桥孔倒映水中,犹如一面明镜,寓意清正廉洁,又有团团圆圆之意。游人站在桥的最高处,可眺望大鄣山、龙须山,近处的凤山更加清晰可见,是游人游览、摄影的佳地。</p> <p class="ql-block">号称安徽“小九寨沟”的牯牛降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与黄山市祁门县交界处,这里风光秀丽。适合喜欢自然风光和文化探险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冬季,游客不多,景区内正在实施大规模的整修,因此整个景区显得有些乱。景区连个正门都没有,无法让人感到满意。</p> <p class="ql-block">在牯牛降有两山对峙,可望而不可及,其形如门,相传是牯牛降里的龙王出入之所,所以称“龙门”。龙门高88米,宽20多米,两山夹峙的峡谷就叫龙门峡,纵深100多米。脚下流淌的水便是龙门潭。</p> <p class="ql-block">河谷中巨石翻滚蜿蜒千米,又被称为滚石滩,游客穿行巨石之间,可以走近细看形态各异的石头和奔流于巨石丛中的清泉。其中有三块隔河相望的巨石,当地人叫“三隐笑谈石”。古代有不少读书人看不惯人间冷暖和江湖的险恶,不愿随波逐流,于是寄情山水。其中就有三位隐士经常分坐在这三块巨石之上,“笑谈古今事”,这石头也就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严家古村坐落在龙门潭的右侧,是一个典型的皖南古村落,居住着严子陵的后裔。这里的徽派民居古建筑以白墙灰瓦为特色,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村中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件,如狮头铜锁和严氏环等。</p> <p class="ql-block">石台牯牛降四叠瀑布,水流依石崖而下形成四个不同落差,从最高处分段直下,气势如虹,响彻整个山谷。第一段虽只有一小段却是整段的最重要的部分,水流从这里开始分段成不同长度和陡度,也成为了皖南三座高山中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四叠分段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牯牛降风景区自古便与黄山齐名,主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时称为“西黄山”,因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p> <p class="ql-block">平天湖风景区面积达40.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5倍,被称为安徽的西湖。</p> <p class="ql-block">平天湖不仅是一个旅游景区,还承担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防洪调蓄的重要功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平天湖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p> <p class="ql-block">平天湖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湖畔的齐山和九华山等景点更是增添了其文化内涵 。</p> <p class="ql-block">平天湖原名白沙湖,因唐代诗人李白诗词而闻名于世,被后人更名为平天湖。沿着湖中的木栈道和天路前行,更有一番韵味让人期待。</p> <p class="ql-block">“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平天湖宛若明镜,公路与栈道横跨于平静的湖上,道路两旁草木绿意盎然,与湖光水色浑然天成,形成一幅诗意雅韵的天然画卷。颇有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走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环湖公路仿佛悬浮于水面之上,与倒映的蓝天白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条“天路”,可惜要拍出效果,必须借助于无人机。这里只能用广告画来感觉一把。</p> <p class="ql-block">安庆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及文物调查、抢救性考古发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各个时期的珍贵文物,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超过16000件,涵盖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书画、杂项、革命文物、黄梅戏文物史料等。其中,新石器时代的石雕人面像、越王兀北古剑等文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丌(ji)北古剑‌:这款剑的剑格两面各铸有铭文10字,剑首铸有铭文12字,共32字,剑格正面铭文为“ 越王丌北古”。1987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二自来水厂在基建施工中,意外发现了一座战国墓葬。这座墓葬位于安庆市区迎江寺东侧的王家山,南临长江。根据铭文记载,此剑为越王丌北古自用剑。丌北古是越王勾践之孙。</p> <p class="ql-block">安庆近代文明陈列中,“黄鹄号”蒸汽轮船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建成,曾国藩赐名“黄鹄”,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造价白银八千两。</p> <p class="ql-block">1859年到1861年,曾国藩指挥湘军围攻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并于1860年6月攻克枞阳,完成了对安庆的合围。太平军为解救安庆之围,阻击湘军东进,在安庆周边进行了四次救援战。1861年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p> <p class="ql-block">1945年,新四军北撤,留下部分部队组编为皖西大队坚持敌后斗争,1945年10月中下旬,桂林栖,钟大湖率领的皖西大队与张伟群、杨震带领的游主队会合,成立中共皖西工委,桂林栖任书记。1946年10月,皖西大队改为支队:1947年3月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武装力量不断发感社大。至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皖西工委已下设三个分工委,皖西人民自卫军也整编为三个支队。</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