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602818</p><p class="ql-block">文章·图片:新 懂✨</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里藏风雅,千年传世尽心香”。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p><p class="ql-block">因为工作原因,每年都有几次京城之旅,不同时期多次和朋友一起游览恭王府。特别是参加诗意游学【跟着书本去旅行】后,对一幅幅充满“游、学、悟”的山河湖海、亭台楼阁似的水墨画卷、古典建筑更加喜欢,以下是游览恭王府后的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1780年,清·乾隆皇帝将和珅儿子丰绅殷德指为和孝公主(十公主)额驸,并下旨“所有李侍尧入官中一所房屋着赏给和珅作为十公主府第”进行建造,1790年1月,和孝公主下嫁丰绅殷德,正式入住此府。</p><p class="ql-block">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和珅获罪赐死抄家,宅邸赐予庆王永璘,和孝公主奉旨迁出。庆郡王永璘得到和珅宅邸,宅邸开始称为“庆王府”。1850年,道光三十年,奕訢奉旨分府,获赐原庆王永璘旧第。1852年6月,咸丰二年四月,奕訢正式移居此府,府名史称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在选址上颇为讲究。传说,京城有两条龙脉,一为土龙,指北京城的中轴线,建筑只供皇帝使用;另一条为水龙,指什刹海、后海和北海所连成的一条线。相比于中轴线,在水龙脉上建设监管较少,且其形状也不易让人看出,结果让和珅钻了空子,得了便宜。恭王府不仅位于京城的水龙脉上,还恰恰处于其“龙腹之穴”。在风水学中认为,水就是财,而水龙之腹恰恰就是汇集了财富之地。因此,这独一无二的选址,使得恭王府成为了北京城最有“财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恭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p><p class="ql-block">其花园位于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是在其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恭王府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p> <p class="ql-block">王府中路主要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主为祭祀之用;东路主要为多福轩和乐道堂,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锡晋斋即为恭王府“楠木殿”,殿内雕刻皆为楠木所成,是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所建。</p> <p class="ql-block">西路的方塘,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是王府花园里最大的水域,恭王府花园里的水,为王府花园增添了勃勃生机。有亭翼然立于湖心之中,雕梁画栋,满绘彩画,船型的木桥与岸边相接。湖光山色间令人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p><p class="ql-block">中路的蝠池,形似蝙蝠,汪汪一碧。春天到来的时候,池子周边的榆树结满成串的“榆钱”,纷纷落入水中。这蝙蝠的“蝠”和榆树的“榆”合起来,就是“富裕”的谐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造园中得到了灵活充分的运用。</p> <p class="ql-block">东路的流杯亭更是渊源有自,它是根据“曲水流觞”的典故而建的微型景观。想当年,王府主人与达官显贵、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候,大家围坐一起,饮酒作诗该是多么快意的事啊。游客站在东西方向看,渠道曲回弯转,像一个篆体的“水”字;而从南北方向看,又像一个“寿”字,所以这个亭子又叫“水寿亭”,取的是“寿如长流水”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王府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楼后即花园部分。花园名为萃锦园,园内建筑也形成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由于恭王府及花园风景幽深,因此一向传闻认为这里是《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又称藏宝楼,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为恭王府“三绝一宝”中的“宝”。后罩楼的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每个什锦窗的图案都不相同。之所以要修建这么多的什锦窗,是因为当时和珅的藏宝数量数不胜数,和珅在进去取宝物时,就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可谓是巧夺天工的创作发明。</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建筑物的窗棂上、彩画上,展翅飞翔的蝙蝠的图案随处可见。别看蝙蝠模样不济,但因“蝠”与幸福的“福”谐音,而寓意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取谐音寄托美好希望者甚多,如鹿寓意“禄”、猴寓意“侯”等等。恭王府府邸里更有一处重要殿堂名为多福轩,俗称“藤萝院”,是恭王府东路中重要的建筑物。</p><p class="ql-block">“多福轩”此匾为咸丰皇帝所题。意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内正中悬挂“同德延禧”匾额,意在告诫主人:你与皇帝同德才能延禧,福寿绵长。殿内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悬挂福寿字匾,这些福寿字均写于红色方纸之上(即“斗方”)呈梭形摆放,一福一寿成对制成匾额。恭王府内满园“福”字,多达一万多个,与康熙“福字碑”共同组建恭王府“福”文化!</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曾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直到1852年清咸丰元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后,恭王府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园区内“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合称恭王府三绝,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恭王府及花园集西洋建筑和古典园林风格于一体,布局紧凑自然,府邸富丽堂皇,斋室轩院园内散置,为北京保存完整的典型王府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谢欣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