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p> <p class="ql-block">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片段,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闪烁着温暖而明亮的光芒。于我而言,六、七十年代的过年时光,便是这样一段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贫穷如影随形。平日里,新衣服是奢望,白面馒头也难得一见。但过年,就像一场盛大的希望之约,在年个人的心中种下期待的种子。</p><p class="ql-block">从进入腊月开始,年味便在空气中渐渐弥漫开来。大人们忙着准备年货,虽然东西不多,邦每一样都包含着对新年的期盼。孩子们则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盼过年,那份急切,仿佛多等一天,快乐就会少一分。</p><p class="ql-block">最让我心心念念的,便是过年能穿上件新衣服或新鞋。在那个平常时子里衣服总是妈妈给缝缝补补又一年的时代,新衣服的意义远超乎衣物夲身,它是新年的仪式感,是孩子们在伙伴面前的骄傲。每当穿上新衣服,感觉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人,走路都带风,迫不及待地想向所有人展示。</p><p class="ql-block">过年的美食,也成为记忆中最难念的味道。平日里以地瓜干等粗粮为主食,只有过年,才能痛痛快快的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和饺子🥟。饺子🥟,更是年夜饭主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剁白菜或萝卜的猪肉馅、和面、包饺子🥟,欢声笑语回荡在狭小的屋🛖子里。母亲调的饺子🥟馅,香气四溢,猪肉大白菜加上花椒面,香味扑鼻,混合着家的温暖,成为了我对年味最深刻的记忆。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一家人围坐,边吃边聊,简单的食物,却有着最满是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向父亲讨2毛钱,去买鞭炮燃放,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2毛钱,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攥在手里,满心都是都是欢喜。买上几挂小鞭炮,和小伙伴们在冰天雪地里奔跑、欢笑,点燃鞭炮“噼啪啪”的声响瞬间打破冬日的寂静,那是新年的乐章,也是童年最快乐的音符。
贴门神、贴对联,是过年的传统习俗,也是我儿时最期待的活动之一。父亲会早早地准备好红纸和笔墨,亲自书写对联。我在一旁帮忙,看着父亲写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心中满是敬佩。贴对联时,我会帮帮忙递面粉糊浆,扶着梯子,看着鲜红的对联贴在门上,年味一下子就更加浓了起来。门神威武的画像,仿佛守护着我们的家人,帶来平安与吉祥。</p><p class="ql-block">尽管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可儿时那种盼望过年的心情,却足以抵御一切严寒。在过去的日子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只有无尽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如今,岁月流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衣服随时可以买,美食也不再是过年的专属,鞭炮声在城市中渐渐稀少,保护环境,保护蓝天,净化污染空气,政府采取严格规定禁放烟花时间。</p><p class="ql-block">过年的仪式感似乎也淡了许多。但每当回忆起儿童时代的过年时光,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好,是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都无法忘却的温暖与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流光溢彩灯万盏,万户辞旧迎新年。</p> <p class="ql-block">东风一夜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