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除夕六不空,来年不受穷”这六不空指的是什么?

张景起

<p class="ql-block">  又见灯笼街巷悬,千家万户贴春联。声声鞭炮辞旧岁,举国欢腾过大年。随着新春佳节脚步的临近,一句古老的俗语,“除夕六不空,来年不受穷”在人们的心间泛起阵阵涟漪。尽管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匆忙,越来越甜蜜,但是古人留下来的一些“规矩”老传统,并非是迷信,还是得遵循,那“六不空”到底指的是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一、房不空,家人的团圆才是最大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过年啦!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美食满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这热闹的景象,不就是“房不空”最好的诠释吗?可不是说房子一定要很大,住很多人,而是指家人的团圆,那种满满的幸福感,才真正让房子“不空”。现在很多人在外工作,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趟,除夕夜能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乎的年夜饭,聊聊天,这才是最幸福快乐的事,即使是独居的老人,也能通过视频通话,感受到这份温暖。</p><p class="ql-block"> 而且传统的习俗认为,除夕夜是家里先人和灶神回家的时刻,因此家里人要有人等待与守候。“房子不空”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和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也有其深远的寓意,它提醒我们要抽出时间回家多陪陪亲人。</p> <p class="ql-block">二、灯不空,照亮希望,也照亮未来</p><p class="ql-block"> 除夕灯不空,就是说除夕之夜要有彻夜长明的灯。除夕亮灯这在古代叫做“照灯岁”,它源于一个民间的传说,有一种年兽喜欢除夕夜出来伤人,这年兽最怕光。为了驱赶年兽和不好的东西,就形成了除夕夜不关灯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虽然时代不同,但这一习俗依然被延续下来,人们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幸福,也预示着新的一年亮亮堂堂,充满光明与希望。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屋暖,也照亮了我们对未来的期许,象征着光明,也象征着长寿。</p> <p class="ql-block">三、锅不空,年年有余,居安思危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桌上一定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餐桌上的菜宁愿多做一些,也不要抖空盘子,盘里剩下一点留着第二天吃,这也是年年有余的说法,寓意家庭富足,衣食无忧。这个除夕不空锅的习俗,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填锅”食物。例如在北方,人们通常在锅里留一个饺子,而在南方,人们往往放些米。虽然放的食物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人们对来年富足生活的企盼和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关于除夕锅不空,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穷,为了活命就出家当和尚,结果连年饥荒导致庙里也断了香火,只能出去化缘,而老百姓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最后饿到起了贼心,大年三十去偷吃的,结果家家户户锅里都是空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每每想到此事就感概万千,并下了一道令,除夕夜锅里一定要留下熟食,好让那些因饥饿而起贼心的人拿去充饥。</p> <p class="ql-block">四、缸不空,丰衣足食,生活无忧</p><p class="ql-block"> 缸不空指的是米缸和水缸不能空,米缸代表着粮食,小缸代表着水源。 古语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吃吃喝喝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古人和现在的一些农村,并不是都用上了自来水,有的村自来水隔一天一放,因此需要用水缸来蓄水。</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原因,古人和现在农村生活更多的是依赖于自给自足,每到年未人们会将家中的米缸装满,水缸挑满,心里便充满了踏实感,寓意新的一年家庭富足,生活顺遂。</p><p class="ql-block"> 再者,过去因没有冰箱、冰柜储存之器,人们过年时都蒸一些馒头、饱子、年糕等熟食放在大缸中保鲜、防干裂,不管自己吃还是用来招待客人,能撑到正月十五。这不仅是反映物质的丰裕,更是精神上的安定。</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家中米缸、水缸可能已经没有了,不过在除夕前,各家还是都采购几袋米、面和几桶纯净水放在家里,这样可以图个吉利,为新的一年招财纳福,五谷丰登。当然做到除夕缸“不空”的意义更多的是对勤俭节约美德的一种传承。</p> <p class="ql-block">五、柴不空,温暖如春,财源广进</p><p class="ql-block"> “柴”和“财”谐音,“柴不空”蕴含着对财源广进的期盼。过去柴火是取暖做饭的必需品,除夕夜北方人们都在锅灶里放一根木头自燃,象征家中财源旺盛,代表着生活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用上了天燃气、电,取暖做饭的方式变了,但“柴不空”的精神,依然值得传承,它象征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财富的渴望,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六、红包不空,祈福来年财运亨通,驱邪避害,保佑孩子岁岁平安</p><p class="ql-block"> 除夕夜,发红包也称“压岁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习俗,这个习俗始于汉代,汉族人的传统年俗。据《宣和博古图录》中载:最初的发红包“压岁钱”是一种小孩佩戴的装饰之物,是“钱形长而方,上面龙马并著,有驱邪镇魔之用”。把它佩戴在孩子脖子上或胸前,作为“避邪”之物,寓意驱邪避害,护佑孩子岁岁平安。到后来,人们以“钱”代之,取“压岁钱”或者“守岁钱”。随着时代的变迁,“压岁钱”的形式也在逐渐的变化,如五十年代的壹角贰角到后来壹元、拾元,如今的百元、千元不等。</p><p class="ql-block"> “压岁钱”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彰显着不同时代寓意与智慧。体现了长辈和晚辈间的情感纽带,它连接着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通过发放压岁钱,长辈们向晚辈传递着关爱和期望,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同时,晚辈们也可以通过“压岁钱”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激。通过让孩子合理规化使用压岁钱,买些学习用品及其所需物,学会理财,珍惜财富,培养他们的财物管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总之,除夕夜六不空,即房不空、灯不空、锅不空、缸不空、柴不空和红包不空,构成了一幅幅温馨而又充满关爱与希望的画面,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让我们带着家人的温暖,心中的光明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共同迎接新的一年,愿每个人都能在“六不空”的守护下,拥有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