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乡

空谷幽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春节前夕,故乡的小弟娶儿媳邀请我们回去喝喜酒。临近侄儿婚礼的一天前,儿子驾车带我们回故乡。经过近3个钟头的行程,下午2点多钟回到了我的故乡一一贺州贺街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自幼离开故乡,跟随姑父、姑母生活,长大成年后也曾回去过几次,最近的一次,距今也20多年。因每次来去匆匆,故乡在我的记忆中是模糊的。这次回去之前,我想故乡会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我还认得回家的路吗?带着疑问我们进入了故乡地界,随着车子的快速行驶,我的心跳似乎也在加快,“故乡、故乡,我回来了”!透过车窗,故乡的山山水水,顿时一幕幕的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情也如那山峦起伏不平,激动无比。我看到远处那高大的楼宇鳞次栉比,穿插其间的城市绿植郁郁葱葱,宽阔坚实的柏油马路伸向远方、蜿蜒清澈的河流静静流淌,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故乡的巨变。这美丽的景色,就像一幅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让我这久别的归乡人惊讶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弟居住在贺州贺街镇,那是我的老家所在地。贺街镇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古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当时设为临贺县治。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多个朝代,其行政地位多次变更,但始终是县级以上行政单位所在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临贺郡,改置贺州,治临贺县。唐、宋、元、明、清各代,贺街镇一直是州、郡、县的治所,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直至1952年,县城设在八步镇后,贺街镇才设为乡镇政府所在地。其演变经历了两千多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贺街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物古迹众多,其中临贺故城是贺街镇的重要历史遗迹,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阔别故乡60多年,没想到我的出生地一一贺街镇,竟成了旅游胜地。站在临贺故城的大门牌坊前,感觉故乡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石板街道、祠堂、古井、古塔、古民居依然还在,陌生的是那高大坚固的贺江堤坝、远处崭新的贺江大桥及两岸高大的楼房是那样漂亮、充满现代化的气息。我为故乡的变化而感慨万分,“这真是我生于斯的故乡吗”?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蜿蜒曲折的贺江把临贺故城分为河东和河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大早,趁着侄儿的婚礼还没开始,我们抽空游览故乡的老街。在临贺故城牌坊,与大弟、小妹夫妇汇合进入河西老街。河西老街是临贺故城的主要部分。因为开发旅游,街道两旁的房屋大部分经过政府统一修缮,显得整齐漂亮。洁净的街道中心还保留着过去的青石板路。踏着青石板,我们仿佛步入老街过去的岁月,感觉老街还是那样充满古朴的韵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贺街古镇老街分布着众多的宗祠,20多座保存完好的姓氏宗祠,分布在古镇的街头巷尾,成为贺街一景。作为家族的精神圣地,贺街的每一座祠堂内,都镌刻着各自的家规祖训。这些家训或惩恶扬善,或寓意深远,但都是在教育子孙后代要遵循祖德,行义事。归结到一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义”字,一个“德”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来到黄氏宗祠前,看到大红的横幅上写着“2023年黄氏宗祠冬祭活动庆典”,站在这里,我能感受到本姓家族的凝聚力,那是对祖先的敬重,也是对家族传承的坚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宗祠前的石碑上刻着的“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字样,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规矩与威严,让人不禁对故乡的历史充满敬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矗立在老街尾端的城隍庙古色古香,红墙绿瓦显得典雅而庄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街有一口古井一一“桂花古井”特别引人注目。我几次回故乡,经过这口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古井,都倍感亲切,都要驻足凝视,都要走到井边轻轻抚摸那被故乡人日久年深打水时,井绳磨擦留下的深深沟漕。摸着那一道道冰凉丝滑的沟漕,我仿佛回到那久远的岁月,看到故乡人在井边打水,洗衣、洗菜繁忙、热闹的情景。无论我离开故乡多久,走得多远,古井,它都是印在我脑海中永不磨灭的故乡印记。如今,古井不再被人们所需要,但作为一张历史名片,它是那么令人怀念。它静静地深藏在老街里,用它那菊花瓣一样的井壁无声的向人们诉说着故乡人汲水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老街,还有一处值得一看的旧址一一民国日报社旧址。贺街镇建国前一直是州、郡、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学堂、报馆这些文化教育传播机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为传承和发扬贺州的文化教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循着老街整洁宁静小巷道一直向前走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来到藏在小巷里的小花园处,我们姐弟饶有兴致地拍下了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沿着老街左拐右弯的巷道,我们来到位于古街尽头的文笔塔。只见文笔塔塔高5层,塔身成六角形。塔体用大青砖砌成,表面呈红色,塔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塔身门额上黑色的“魁星楼”三个大字依稀可见。据说这座塔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是清代贺县作为学官文峰的象征性建筑物,体现了当地对于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文笔塔是贺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和精神象征,它见证了贺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我每一次回故乡都要来到古塔下,看到它,就像看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更增添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塔经历了多少风雨,承载着多少人的回忆。我们兄弟姐妹站在这里合影留念,愿我们的亲情像这古塔一样坚实稳固、历久弥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瞻仰了文笔塔,我们来到古塔对面的贺州文庙。在文庙门口,工作人员微笑着向我们表示不用购票可直接进入。我们谢过工作人员,走进安全通道,跨过门槛,踏入文庙大门,一座规模巨大、亮眼的红色古典大殿立即展现在我们眼前:红墙黄瓦、翘角飞檐的文庙显得古朴典雅、恢宏大气,它的建筑风格彰显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我们按照文庙参观指示牌仔细瞻仰,只见文庙采用传统沿中轴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形式,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万仞宫墙、状元门、棂星门、大成门、大城殿,崇圣祠。东西两侧对侧分布着礼门、义路、名宦祠、乡贤祠等建筑,构成了院落式建筑群。文庙建筑以红墙黄瓦为主基调,地面、台基使用花岗岩砌筑。脊上以卷草、鳌鱼、宝珠做装饰,屋脊灰塑以人物、花鸟、瑞兽为题材,整体建筑群的装饰、工艺及色彩均具有传统文庙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查阅有关资料,我了解到贺州文庙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距今已有920余年的历史,是当时岭南地区的最高学府。贺州文庙在元、明两代均曾被烧毁,清朝康熙初年陆续复修,其后又陆续被毁。为延续文庙历史,传承文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017年8月,贺州政府启动迁建,2020年12月告峻。迁建后的文庙总占地面积79亩,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有主体建筑、明伦堂建筑群、孔子广场三个部分。贺州文庙不仅是贺州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前几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把贺州文庙列为广西第5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巨大的千年古榕屹立在红色围墙前,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见证了故乡的变迁与发展。那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让人不禁驻足凝望,感叹故乡的岁月悠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蓝天白云下的大殿庄重华丽,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是故乡的文化瑰宝,也是游子心中最神圣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孔子广场上的孔子雕像庄严肃穆,背后那红墙蓝瓦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儒家文化的传承。站在这里,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那是故乡的精神底蕴,也是故乡人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完贺州文庙,我们对这座宏伟、庄严的建筑肃然起敬,为故乡人尊孔崇礼的传统扼腕称快!临别时,兄弟姐妹们站在孔子塑像前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祝愿贺州文庙古韵长存,文脉永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文庙出来,我们到河东老街继续游览。连接临贺故城河东、河西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一条钢筋混凝土大桥,几十年过去,这条大桥仍然䇄立在清澈的贺江之上,它见证了贺街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解决千百年来,河东因地势低,常受贺江水患危害的问题,国家在贺江东岸建起了具有防洪和游览功能的大堤,既解决了贺江水患的问题,又增加了河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东老街是商业街区,走进老街街口,超市、服装店、日用杂货铺、食肆等应有尽有。我们沿着老街漫步,随着街道的蜒伸,两旁的骑楼越来越显得陈旧,很多房屋大门紧闭,似乎无人居住。那斑驳的墙壁,破旧的门窗,都显示出了这些民居的古老岁月。在贺州市区居住的大弟告诉我们,老街的原住民很多孩子长大分家都搬出到新建的楼房居住了,老街的房子便都空置着,留住岁月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东老街这一公里多长的街道,骑楼一栋连着一栋,门面一间接着一间。在这些老旧的民居中,粤东会馆、魁星楼等古建筑也隐于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高大巍峨的魁星楼庄严肃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街里的小公园,湖水倒映着祠堂和亭子,宁静而幽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故乡,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次回到故乡,都像是翻开这本书记忆的篇章,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景色,那些充满回忆的地方,都在诉说着故乡的变迁与永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游览了临贺故城,我们来到贺州市的马尾河滨水公园。贺州市马尾河滨水公园位于姑婆山旅游度假区集散中心,是度假区最核心的区域。该公园围绕马尾河两岸进行了景观改造提升,目前马尾河滨水公园已有一部分建好并开放,另外部分设施还在逐渐完善中。建好完善后的公园风景优美,有桥、有水、有草坪、有树荫,不管是周末出游还是户外野餐都很合适。未来它有望成为广大市民的打卡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我们结束故乡的游览,走进位于临贺故城河东的小弟家。只见一栋崭新的三层楼房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小弟夫妇和儿子及帮忙的乡亲们面带微笑、忙里忙外的张罗着,准备迎亲的喜宴和迎接前来贺喜的宾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大红的“囍”字剪纸,高高的贴在雪白的墙上。这“囍”字,是侄儿建立幸福家庭的象征,是小弟一家开启新生活的出发点。我们给侄儿送上贺喜的红包,为他喜结良缘高兴,为小弟一家的美好未来祝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幸福甜蜜的侄儿夫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喜宴上,宾客盈门,杯觥交错,大家喝着喜酒,共同祝愿侄儿夫妇新婚幸福,百年好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坐在宽敞的新房客厅里,品尝着丰盛的喜宴,我不禁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回故乡看到小弟家的情景:一栋破旧狭小的两层小楼,房子两边的墙壁是与邻居的共用墙,墙体凹凸不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裂缝。屋顶履盖着灰色的瓦片,有的瓦片已破损,碰到下雨,只能用盆、桶接漏。二楼的木地板已经开裂,上下木楼梯,听到梯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真害怕木梯会断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十多年过去,小弟夫妇经过努力拼搏,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盖起了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楼房,还有宽敞的前庭后院,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近年还购置了汽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芝麻开花节节高,小弟家的变化是贺街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我们为此感到高兴,为故乡的发展感到自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侄儿的婚礼圆满结束,我们兄弟姐妹又要分别了。临别前,大弟夫妇做东请茶话别,小弟夫妇因忙于婚礼结束后的诸多事宜未能参加,不免有点小遗憾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兄弟姐妹在贺州相聚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手足之情却把我们的心连得更紧了,它就像美丽的贺江水永不停息,源远流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1月18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