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捐赠票证藏品随想》</p><p class="ql-block">票证收藏三十年,</p><p class="ql-block">酸甜苦乐味齐全。</p><p class="ql-block">任劳任苦终无悔,</p><p class="ql-block">化己为公奏凯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于淮安</p> <p class="ql-block">见证改革开放历史的票证收藏故事</p><p class="ql-block">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胡彬将自己茹苦含辛收藏的一万七千六百余张,计一千一百多个品种计划经济时期票证,无偿捐赠给淮安市博物馆,作为举办专题展览,向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同时,他还捐赠给淮安市档案馆两千余张,计两百个品种票证,作为永久馆藏之用。此举配合主题教育,为祖国进步点赞!</p><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举办票证展览,进一步教育国人、教育下一代,不忘过去艰难岁月,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这些票证收藏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浓缩了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轨迹,留下了几代人酸甜苦辣交集的生活记忆。胡彬从事票证收藏三十余年,除了港澳台地区外,囊括了国内绝大部分省市县票证,其中面额最大的为一万斤军用粮票,最小的为上海、南京五钱粮票,最多一套是30张,每天使用一张,为河北省邯郸市工种补差粮票,最少的一套为一张,票面大小不一,无花八门,精彩纷呈,许多是精品或罕见藏品。 在举办展览期间,全市人民观展,深刻体会老百姓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变迁,见证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p> <p class="ql-block"> 漫漫收藏路,有辛苦也有惊喜。三十余年来,胡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收藏票证,业余时间,别人喜欢抽烟、喝酒、打牌、钓鱼等娱乐活动,而他却沉浸在收藏愉悦之中,在为获得一张张票证忙得不亦乐乎,唯一的活动就是每天坚持散步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在过去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信息不发达时代,为收集到全国各地的票证,胡彬就拜托在外地工作的同学亲友,帮忙收集其所在地的票证,小有收获。此外,他重点关注各地民间收藏票证交换刊物,按照刊物上的地址、姓名、电话号码等,与外地票证藏友联系,进行互换交流。为此,他每天下班后,都要花上很长时间,有时挑灯夜战,直到深夜,每天都要查看收到的十几封外地藏友来信,及时回信,邮寄给他们所需要的交流票证。每逢星期天他也会到文庙古玩市场地摊上、旧书摊上、废品收购站等地方购买票证。网络时代到来后,胡彬收藏的途径就更广阔了,通过各种收藏网站购买、交流,更加便捷,票证藏品更加丰富。从和藏友交流中,他感受到祖国各地票证上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地标建筑等,也通过票证交换向外传播了淮安历史文化。由于当时没有网络,没有智能手机,有的外地藏友以为当时的清河区是河北省的,清浦区是上海的,这分类时,出了不少笑话。看了胡彬邮寄的淮安(淮阴)票据后,方才意识到是搞错了,厘清地名事实真相,藏友学到了地理文化知识,从中受益。</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中国市场商品物质极大丰富,满足供应,不但不需要凭票供应,还需要到处做广告,到处推销商品,今非昔比了,粮油等凭票计划供应,一去不复返,已成为当今人们历史记忆了。 </p><p class="ql-block"> 票证无声,藏家有情,默默诉说往昔故事;收藏有意,票证铭记岁月篇章。胡彬所捐的票证已化作知识养分,滋养学界、丰富馆藏,开拓文旅资源,服务大众文化需求,为淮安文化繁荣拾遗补缺,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甲辰龙年隆冬 融媒体记者杨海燕文</p> <p class="ql-block">精品票证欣赏</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饭票</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印有毛主席语录布票</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小面额的粮票</p> <p class="ql-block">当时卖鞋子也要布票</p> <p class="ql-block">中国面额最大的布票</p> <p class="ql-block">中国面额最小的布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