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乳名

王金书

<p class="ql-block">自古至今凡是中国人都有故乡,而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个或数个乳名。提起故乡每个人都有一种乡情,特别是远离故土的人那种思乡之情无以言表,故此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把这种思乡之情,想念亲人,想念故乡的山山水水,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想念故乡的风土人情,想念故乡的美食,甚至想念故乡蓝蓝的天空想念故乡的白云想念故乡的清新空气都用尽最美好的词句,穷尽无限的想向力去描绘她歌颂她。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曲更道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声。</p><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的山区,提起她房山人都应知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房山煤矿,房山矿自我记事起就己存在了几十年了,祖祖辈辈几代人都在这生息。房山矿我们小时都叫她东矿后来又叫她西区,由于矿区地处口儿村,所以村里的乡亲们有在村里务农的也有在矿上当煤矿工人的,总之煤矿与村子骨肉相连,唇齿相依。煤矿就在口儿村的怀抱里,煤矿最兴盛时应该有上千人吧,一家一户形成了房山矿整个矿区,并在口儿村交替错落的形成了住宅区,中心以房山矿矿工大楼为中心,在一个村子里五十年代能有一座三层大楼已是很风光的了,我们家就在大楼后的西南,与大楼相彼邻,一般都说住大楼后头哪家哪家,就都知道了。</p><p class="ql-block">以煤矿为主,在村里分为了几个主要住宅区,大楼住的多数是单身矿工,记得六十年代煤矿来了一批解放军转业的军人分配到房山矿,他们就住在大楼里。除大楼外还有洋房,风景区等,配套设施矿上有大礼堂,矿工洗澡堂,并设有煤矿医院,百货部,食品部,小食堂,洋房和风景区也各有一个小食品部卖油盐酱醋,村子里也有一个卖油盐酱醋的合作社,旧址就在现在村委会的对面。</p><p class="ql-block">从我家出门就能看到对面山上的医院和顺山堆积而成的煤矸石形成煤矸石坡,我们叫石渣坡,那时矿工的孩子到石渣坡去捡煤补贴家用,为了安全矿上一般不准许去石渣坡刨煤。去捡煤也是偷偷的去。有的只能到矿上烧锅炉的地方捡没烧透的煤核。</p><p class="ql-block">从我家向对面山上望去能看到空中运煤矸石的高线斗子把煤矸石一斗一斗顺着从山顶跨越半个村子从空中运到山底下,我们管她叫高线站。现在进村还经过那座长年累月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山,有的地方都盖成了房子了。</p><p class="ql-block">房山煤矿的矿工们一辈辈的为国家贡献了青春把那乌黑的金子开采出来运送到祖国各地支援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p><p class="ql-block">口儿村就在南大山的脚下,上下与他窑村杏园村紧紧相连,村子四面还山,南边是最高峰南大山,我家对面山是矿区,那道山沟叫老虎窑沟,我们叫顺嘴就叫老窑沟,紧相邻的是晒台沟,往山里走是大西沟,口儿沟,顺村子往南进山叫黑牛沟,再往里走就到他窑村,靠山叫窑儿大岭。从我家往北走可到坡地沟紧紧相连的是竹玉沟,竹玉沟那有个火药库那是煤矿井下开采时用的炸药存放处,戒备森严。</p><p class="ql-block">村里的地名有些年轻朋友可能都已很陌生了。我出生的这个小山村,有好几个名字,一曰前山,二曰和尚水,三曰張石嘴。顺我们那往南哪叫高地,下面一点叫麻小铺,现村委会入口处叫小桥子再往村外走现在的马路对面叫下横家。再往村外就是潘楼,那儿设有粮店食品店和存车处。再往外就到了南道村。</p><p class="ql-block">从我家往东看那座山叫花岭,与其相连叫骆驼脖山,往远眺望是连绵不断的将军坨。</p><p class="ql-block">从我家要到村合作社必经一条小山道我们叫高道,下去就是西地,有块场地小时候经常有变戏法的,打霸王鞭的。</p><p class="ql-block">回到我家门口的矿工大楼与其紧紧相连的就是我就读的矿小即房山矿煤矿小学,我在此度过了五十年代我㚵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p><p class="ql-block">从矿小往北一路下来就到了马坑,往山上走一路经过一个大粪场就径直到了黄土坑,村里家家户户烧炕生炉子活煤,煤沫子必须填加黄土方能烧的长久,煤炉封火少不了湿煤而活湿煤少不了黄土,黄土坑的黄土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土。</p><p class="ql-block">从马坑往潘楼出村必径之路有一段山路叫水泉坡,人们到潘楼粮店买粮买菜全凭山区的小背篓背着它爬上爬下。背篓是矿工家庭和村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用它背起一家人的生活,背着它就背着一家人的吃穿住和那艰难的幸福。</p><p class="ql-block">现如今我文中所讲所述都已成为了历史,有的早已不见了踪迹,成了儿时的故事,但那故乡的乳名是那么的亲切和温馨。那山那水那沟那清新的空气永远在故乡的游子心中荡漾。</p> <p class="ql-block">故乡的山南大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