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迎小年

故园记事(150720709)

<p class="ql-block">冯诗元</p> <p class="ql-block">不老河沿岸的村村舍舍,不时炸起一声两声脆响,五彩斑斓的纸屑伴着轻烟在云霄中飘飘荡荡。清亮的乐声伴着婉转的歌喉弥漫在不老河面上,浓厚温馨的味道夹杂着乡村人家的饭菜香。铺满大街小巷,角角落落……我已闻到了年味儿,听到晃晃悠悠的小年的脚步声已走到我跟前。</p><p class="ql-block">过了腊八就是小年,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小年到是为大年的开端,主要活动是祭灶。灶有灶神故要祭灶老爷,他是掌管民间锅灶吃食的神仙,与百姓关系十分密切。为此,民间还伴有净扫房舍、庭院,整修锅灶、炸丸子、蒸年糕,写春联等活动,社区群众开始设舞台,表演文艺节目,唱大戏,迎接大年的到来。大家对灶老爷十分尊崇敬重,家家户户张贴灶老爷尊像。</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常见我娘把灶老爷贴在锅屋里,尊像两边还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然后烧香磕头祭拜灶老爷。灶老爷像是雕版印刷的,版画约有50×40cm见方,上面印有灶老爷,灶老娘的神像,薄薄的纸张染的红红绿绿的。</p> <p class="ql-block">进入腊月,灶老爷像便畅销起来,我爷爷从徐州批发了许多,然后转批给村里人销售。我爷爷也常叫我几个叔叔到各村各户去送灶老爷,我也跟着去。那时对于这神像不说卖,而叫送。到了各家门口,喊叫一声,送灶老爷来了。人们闻声出门儿,有要一张的,有要2张的。他们拿了画,递给我5分钱。我攥在手里,就像得了一块金元宝,心里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送完河西一带村庄,然后再往河东送去。</p><p class="ql-block">这天我们爷仨渡河到徐台去送灶老爷。船到中流,忽然一阵河风猛吹,把我抱的一卷灶老爷吹到河中去了。我惊叫一声,三叔眼疾手快,立刻伸出他的长胳膊,我情急之下,不但没捞着,棉袄竟湿了半截。我三叔张开大手,一把就抓上来了,幸好是湿了一卷画的表层,三叔庆幸的说,“没事儿没事儿!”摆船师傅说灶王爷是好神仙,河神娘娘也尊重他,他们都有灵气,怎能把真相使坏呢?</p><p class="ql-block">进入徐台村,村民热情大方,纷纷把灶老爷抢之一空,把我们叫到家里,一位老奶奶生一堆火,让我们烤一烤棉袄,棉袄烤干了,然后他们又端些糖果花生让我们吃,真是高兴的没法说。今天一早,我骑着自行车沿着不老河观光,经过了十里八村,然后朝河东徐台奔去。村村都在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有舞龙的、舞狮的,有跳舞唱歌的,有写春联的,有唱大戏的。家家户户都弥漫着菜饭的浓香,清纯的酒味儿让人馋得挪不开脚步。</p><p class="ql-block">当我第一脚踏上徐台大桥,便看到河东一路张灯结彩,人影攒动。</p><p class="ql-block">徐台号称天下第一田。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兴村的典范。村子紧邻不老河,碧波荡漾,绿水盈盈,回荡着欢快的乐章。徐台村的欢腾,连风平浪静的不老河也激越地水笑鱼欢。 </p><p class="ql-block">庆典活动场地就设在徐台村的西南,与不老河仅一箭之地。不老河跳动的波光,把村里村外映照的光彩四溢,让刚刚到来的小年也脸面增光。</p> <p class="ql-block">这里设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农贸市场,哪里有庆典,哪里就有生意兴隆:人山人海、多彩多样的年货,纷呈斗艳。架子上挂满牛羊猪肉,不老河大鲤鱼活穿乱蹦,时新的水果蔬菜,水灵灵的。诸多糖果、海鲜、果脯,珠圆玉润,似乎天南海北的吃货一夜间便汇集到这里来了。</p><p class="ql-block">人们欢笑着,争论着,人影憧憧,大篮小包的购置年货。小年一到,谁不争先早点充实一下大年厨房。 写春联的围得水泄不通。鲜艳的红纸上写满遒劲的祝福语,光彩夺目。 大舞台设在最南端。投影壁上映出:"龙腾盛世丰收鼓,吉祥如意欢歌舞",伟哉豪气! </p> <p class="ql-block">紧锣密鼓的舞龙、擂鼓表演过后。 紧接着,各式舞蹈、演唱、小品、快板,杂技, 舞术、诗朗诵,戏剧选唱一一登台竟技。演员们穿着大红大绿的服饰,从头到脚都装扮像大美女似的,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展姿亮彩尽显娇娆妩媚,那嘹亮的歌喉,撩人心弦;那欢快的舞步撼人魂魄,仿佛飞越云层,把不老河震荡得水波连天,把村庄大地搅动得如诗如画!观众爆出震耳的欢呼声,掌声如雷。 </p><p class="ql-block">我是和该村老刘坐在一起观看的。他是我一辈子老友。他激情满怀,成了这些演员的铁轩粉丝。他不停的鼓掌,把手都拍红了,他向我炫耀着:“老冯,这些演员大都是徐台人,节目都是他们自导自演的。你瞧那群跳舞的女孩,最当中那个领舞的,就是我孙媳妇。 她们跳得好不好?”我伸出大拇指连连夸赞:“好,好!你们徐台人真棒!”他握着我的手,“还是你们文化人眼光高。”然后哈哈大笑,激动得涌生了泪花。</p> <p class="ql-block">演出告一段落,已到中午,老刘领我去用餐。 </p><p class="ql-block">会场北端紧靠农谷大道,设置了五六个饭莱摊点,许多人围在一起,正在吃饭。 我随老刘一一围着香喷喷的小年饭菜转悠,走着看着闻着,不舍得离开,总想多闻这小年饭菜的清香。 </p><p class="ql-block">老刘指着最北,罩着玻璃窗的饭莱摊点说:“这里是专为七十岁以上的单身老人特设的。每天为他们免费供应可口的饭菜。荤素搭配,随意品尝,热气腾腾的馒头能吃几个吃几个。”老刘高兴地说。一群老人正在津津有味的端着"铁饭碗",慢悠悠的品味着。 </p><p class="ql-block">然后,老刘又领我到一个专为参会应邀人员特设的大厨屋前。</p><p class="ql-block">只见一个大厨正挥舞着大勺煎煎炒炒。灶膛炉火熊熊,锅内烈火烹油。瞬间,色香味美的菜肴便盛在大盘内。 </p><p class="ql-block">那位大厨约有五十来岁。肥头大脸,身材魁伟,笑眯眯的。我灵机一动:如果戴官帽,穿上官服,登上官靴,岂不变成活生生的灶老爷了吗? </p><p class="ql-block">我向他坚起大拇指,他抱了抱双拳。 这位灶王爷今天的作品十分丰盛,有荤素小炒,有炖山鸡,有肥肥的把子肉、还有大席菜,色香味美,馋得我直流口水。 最酷目的那道"羊方藏鱼"可是彭祖设计千百年来流传的一道名菜。有鱼有羊妙搭配,营养丰富、味道极鲜。我真赞叹古人造诣:"这鱼和羊结合一体的美味,岂不是"鲜"字的充分体现呢?</p> <p class="ql-block">老刘说,我们就在这是用餐吧,品尝一下我们的徐台名菜"羊方藏鱼",大厨,这位“灶王爷”还特意送我一个铁饭碗。里面“羊方藏鱼”装得满满的。 老刘又要了一瓶二锅头大曲,我俩边吃菜边饮酒,说说笑笑,十分尽兴。</p> <p class="ql-block">老刘说:“小年,本来就是祭拜灶老爷的日子。 他为我们百姓一年到头吃喝可谓费尽了心机。 这样的神,应该祭拜他们。”</p><p class="ql-block">老刘忽然想起什么,笑着问我:“老冯,你还记得小时候,你们给我家送灶老爷的事吗?”我说:“记得记得,那时我差点掉到河里去了。 湿了半截棉袄,幸亏你们一家为我烤火取暖,还拿糖果给我们吃,想起来,至今得感谢你们全家呢。”</p><p class="ql-block">“不,”老刘接着说:“应该感谢灶王爷。如果没有这样的好官,咱们哪会不愁吃,不愁喝,哪会有今天的好日月呢?”</p><p class="ql-block">我俩拍打着手,笑得前仰后合。 午后大戏开场,我们又去听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