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西双版纳,一年之中只有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当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三九隆冬的时候,这里却迎来了一年中最适合建设的旱季时节。此时虽是冬天:但却没有了雨季的潮湿和暑热,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阳光和宜人的气候。 </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傣族的小乘佛教寺庙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格外庄严。告庄大金塔寺等古建筑,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风貌。然而,除了这些古老的建筑,版纳的冬季工地也同样热闹非凡。 </p><p class="ql-block"> 趁着这个施工的黄金季节,当地人抓紧时间对老旧的房屋进行维修,或者兴建新的建筑。工人们在工地上挥汗如雨,一派繁忙景象。无论是傣族传统的竹楼,还是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都在这里拔地而起。 </p><p class="ql-block"> 在版纳,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汇,传统与创新在这里碰撞。人们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也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力求在发展中保护好这片古老的土地。 </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寺庙的钟声,还是工地的喧嚣,都构成了版纳旱季最独特的乐章。这个季节,不仅是版纳的建设季,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 说明:canon相机为红外改装相机)</p> <p class="ql-block">一、傣族信仰佛教的视觉符号</p><p class="ql-block"> 在西双版纳,佛教的元素随处可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些精美的佛教标志。这些标志,从佛塔到路灯装饰,无不体现着傣族人民对佛教的深厚信仰。这些视觉符号不仅是宗教的象征,也是傣族艺术的瑰宝。它们不仅装饰着寺庙,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傣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标志不仅承载着宗教的寓意,也蕴含着傣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告庄灯饰</p> <p class="ql-block">红外佛塔</p> <p class="ql-block">大金寺一</p> <p class="ql-block">大金寺二</p> <p class="ql-block">大金寺三</p> <p class="ql-block">景洪市景兰大佛寺一</p> <p class="ql-block">景洪市景兰大佛寺二</p> <p class="ql-block">西双版纳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旁塔楼</p> <p class="ql-block">佛面与人心</p><p class="ql-block">湄公河景兰大酒店空中花园</p> <p class="ql-block">二、小镇嬗变</p><p class="ql-block"> 昔日景洪,铜矿、水泥厂机器轰鸣曾是这座边陲小镇最响亮的乐章。矿工们在低矮的平房中安家,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铜矿的烟囱渐渐熄灭。如今,拆迁的号角声声入耳,那些承载着工人们记忆的平房也即将告别这座城市。在冬天的暖阳下,建筑机器轰鸣,预示着景洪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p> <p class="ql-block">拆迁的号角已吹响</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遗弃的偶像</p> <p class="ql-block">铜矿之家</p> <p class="ql-block">抽一口</p> <p class="ql-block">小院情趣</p> <p class="ql-block">小院色彩</p> <p class="ql-block">月夜之下的基建工地</p> <p class="ql-block">星光夜市一隅</p> <p class="ql-block">工地之花</p> <p class="ql-block">太阳伞🌂</p> <p class="ql-block">在建新景观</p> <p class="ql-block">喷漆工</p> <p class="ql-block">下工</p> <p class="ql-block">烂尾工程--河中岛项目一</p> <p class="ql-block">烂尾工程--河中岛项目二</p> <p class="ql-block">三、思想的镜像</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傣族建筑的演变,折射出人们思想的变迁。最初,三角龛雕塑佛像,体现了对宗教的崇敬。随着时代变迁,三角龛逐渐演变为孔雀等吉祥物,反映出人们对自然和美的追求。如今,抽象的两撇屋檐的出现,则显示出人们思想的开放和对现代审美的接纳。这种建筑形式的演变,正印证了黑格尔“建筑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建筑是人类思想的镜像,记录着文明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傣族古建的三角龛</p> <p class="ql-block">光影流转</p> <p class="ql-block">傣族新建的三角龛--孔雀</p> <p class="ql-block">两只孔雀</p> <p class="ql-block">不和之音</p><p class="ql-block">傣族建筑突然出现了耶稣</p> <p class="ql-block">傣族古建筑中的叠屋形式直接用在了现代建筑上。以提现民族性!我称之为戴帽子。</p> <p class="ql-block">夕阳之下。</p><p class="ql-block">戴帽子第二例。</p> <p class="ql-block">抽离出傣楼,作为民族特色来表现。</p> <p class="ql-block">抽象的当代建筑--西双版纳火车站</p><p class="ql-block">如果近景的圆看做是嘴的话,可以把远处的抽象八撇看做是胡子或八字眉。</p> <p class="ql-block">抽象的三角龛,成为了八撇胡。我们不能理解其是敬佛还是敬孔雀。这个抽象水平不高。</p> <p class="ql-block"> 版纳的冬天迎来的是建筑的热潮。我们能感觉到设计者有突出民族特色的理念。但是如果将形式与内容脱离的话,形式就成为了可以随意解释的东西。因此,建筑应该是思想的镜像。</p> <p class="ql-block">(版权所有,如有需要请于作者联系)</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吕兵,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2012年开始学习摄影。2013年,作品《太和门上的音符》获得雪花古建筑摄影大赛二等奖。之后诸多作品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收藏、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