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初,甫进中学,就被学校编入了“宣传班”,其实就是一个成建制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全班40来人,可以说汇集了本年级的俊男靓女。由于兼有“宣传”重任,所以文化学习与排练演出的时间基本是1﹕1。这也是宣传班同学最为显摆的地方。全校上课,我们却可以拿着乐器,身着彩妆四处夸张地表演、尽情地宣传。在那个色彩灰白单一的时代,那光景,很有股高人一等的自傲。</p><p class="ql-block"> 学校靠近某著名风景区,因此宣传班还时常肩负一些其它政治任务。接待外宾,就是主要任务之一。所谓接待外宾,只是有关部门在外国友人要参观游览的地方,事先把我们布置下去。这时我们大可穿得异样的时髦一些,甚至夸张地穿戴演出服饰,散落在山中林间、亭台楼阁、湖面船头,革命乐曲一曲接一曲从四面八方随风飘散…… 在熙熙攘攘的游人蓝灰色的沉闷中,点缀出丝丝生气,让外宾们耳闻目睹我们伟大祖国的欣欣向荣,人民生活的多姿多彩。彼情彼景,现在只能从我们的东北邻居,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影视中,才能找到共鸣。 最有趣的一次是,为接待同志加兄弟的越南友人,我们沿途密集布点且热烈准备,极力展示出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大家庭繁荣昌盛。越南友人来了,那是一个数十人的庞大访问团。只见那队越南友人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齐刷刷的步伐,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地行进在风景区的石板小道上,这哪儿是游览,简直就像正在接受阅兵的战士。那个纪律的严明,与当时咱中国人民的精气神绝对有得一比,只是他们更加衣衫褴褛、身相黑瘦一些而已。事后,我们非常沮丧,精心尽力的准备,却好似热脸挨了个冷屁股。</p><p class="ql-block"> 得,这帮木头!如此这般地参观游览风景名胜,不知今天的朝鲜访问团是否还会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