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篇《农场系列》

凌云

<p class="ql-block">  55年前即1970年的1月23日,离春节已没几天了,可是南昌市的69届初中毕业生从这天起,开始陆陆续续全体下放到农场当知青,号称“一片红”。当时的鲤鱼洲叫“江西农建师九团”,我在那里当了四年知青。</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重返农场时那里已改名为“五星垦殖场”,进场的大路口有个气派的大门,上面刻着“五星垦殖场知青公园”几个大字,笔直的公路沿途都是高大的樟树,场部的大门前是宽敞的广场,蓝天白云,绿树红房,真是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以前那个围堤造田,一片苍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知青公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2.场部大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团部大楼虽然只有两层,但在70年代初却是鲤鱼洲最好的建筑了,红砖到顶有走廊。我们十天半月休息一次的时候,会走半个小时到团部来,在唯一的小卖部买包饼干啥的,在团部大楼里走一步看一步,觉得来到了上海的南京路……</p><p class="ql-block"> 十连食堂是整个连队的大礼堂,也是连队里最好的建筑。食堂是知青们盖的,青红砖混在一起,木梁支起草屋顶。最奢侈的是食堂前有口甜水井,水泥铺出一大块方地,极大地方便了炊事班在此洗菜做饭,全连200多号人也都在这里洗衣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3.团部大楼</p> <p class="ql-block">4.十连食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月,农场就开始备耕了,尽管春寒料峭,冷风刺骨,但我们天不亮就要起床,打着寒颤赤脚下田去秧田拔秧,强壮一点的男生有幸被挑选出来去拉牛耕田,在我们眼里那是高大上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5.拔秧</p> <p class="ql-block">6.春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下放到农场时还没过16周岁的生日。今天回忆起秋收的情景,只记得白天在一望无边的稻田里收割,挑着比自己还重的稻子,晃晃悠悠走在细细长长的田埂上,哪怕压的马上要趴下也不敢放下担子停歇……</p><p class="ql-block"> 晚上,在月光下连夜赶着用脚踩的打谷机,甩打着收获的稻谷,几个男生用木叉把稻杆堆成高高的草垛,哪怕眼睛困得睁不开,也不能停下手里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7.秋收</p> <p class="ql-block">8.打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连队里除了种水稻,主要的农作物还有甘蔗。这些甘蔗是提供给团部糖厂榨糖用的,比一般的果蔗要长要粗壮,咬起来很硬但很甜。那时,我们最开心的就是收工后吃起甘蔗可以敞开肚皮,嚼的满嘴流汁……</p><p class="ql-block"> 连队通往团部的机耕道比较宽敞,但泥巴路面因为下雨经常坑坑洼洼,加上拖拉机的碾压更是高低不平。不过,这是连队里最好的路了,平时我们走的都是长满野草的田埂,得时时盯着脚下,只有在机耕道上,我们才敢昂首挺胸,唱一句“我们走在大路上……”</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9.甘蔗地</p> <p class="ql-block">10.机耕道</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下放农场55周年之际,作为亲历者,创作了一组《农场系列》的油粉画,为自己也为曾经在那片广阔天地一起奉献了青春的战友们,用心记录唱响赞歌!</p><p class="ql-block"> 祝大家新年吉祥,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凌云 2025春节前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