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

秦岭老叟

<p class="ql-block">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拜新年。”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节民谣,宛如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将春节前夕的忙碌与欢乐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发面蒸馍不仅是一道年俗,更蕴含着深深的吉祥寓意,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二十八,把面发,八与发谐音,寓意着八方来财,新年发发发。从物质准备的角度来看,过去生活条件有限,没有如今便捷的食品采购渠道和丰富的保鲜技术。在春节期间,集市门店全部歇业,人们难以随时购买到新鲜的食物。因此,提前发面蒸馒头,不但能满足一家人在春节期间的主食需求,而且馒头的保存时间相对较长,即使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也能在低温的环境下存放较长时间。从文化寓意层面来讲,“发面”寓意着“发”,象征着发财、发家,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生活富足、事业兴旺的美好祈愿。蒸馍的“蒸”,又象征着蒸蒸日上,事业、生活都向更高处迈进。蒸出的馒头又白又大又圆,“圆”寓意着团圆、圆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共享天伦之乐,这便是对家庭团圆最朴素的诠释。 </p><p class="ql-block"> 当面团在温暖的环境中慢慢发酵膨胀,就如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也在不断生长。每一个馒头都被赋予了满满的祝福,无论是自家食用,还是馈赠亲友,都传递着浓浓的情谊和美好的祝愿。同时,还会用粉条、白菜或萝卜做馅,加入食盐、葱花、辣子等调料包包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制作馒头和包子,蒸出的馒头清香四溢,出笼的包子香气扑鼻,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浓浓的年味便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弥漫了开来。</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也是人们准备年货的重要日子。经过前面几天的忙碌,家中的主食、肉类、蔬菜等基本已经准备妥当,但还有一些零碎的物品需要购买。这一天,集市上人头攒动,摩肩擦踵。人们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挑选着自己还需要补充的年货。在购买年货的过程中,人们讨价还价,欢声笑语不断。集市上的吆喝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独特的新年交响曲。人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充满了期待。年货不仅是物质的储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和对家人的深情关爱。</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作为春节前夕的重要节点,每一项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发面蒸馒头到购置年货,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传统习俗依然被人们传承和坚守着。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记忆,更是连接家人、传承亲情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来年发不发,就看腊月二十八”。今天,就让我们给自己一个小小的仪式,放慢脚步,与家人围坐一起,用心去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与家人一起共度一段温馨而美好的时光,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