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宫(一)

Zake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前 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不仅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首,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博物院占地100余万平方米,保存古建筑约9000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藏品数量‌:截至2022年末,藏品总数1917657件(套),珍贵文物数927745件(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宫建筑分前朝和内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朝‌:以三大殿为中心,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朝廷举行大典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辉煌成就,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故宫博物院(端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又称紫禁城,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称为前朝。后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的生活场所,称为内廷。</p> <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简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前朝分布图:以三大殿为中心,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图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午门:紫禁城正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通高37.95米,是紫禁城四座城门中最雄伟高大的一座。午门的平面呈“四”字形,该造型从古代城门前的“双两”演变而来。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门共有五个门洞,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处掖门,俗称“明三峰五”。中门通常专供皇帝出入,当皇帝大婚时, 皇后乘坐的凤舆从中门进官。此外,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 榜眼、探花,在宜布殿试结果后从中门出官。正面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具在举行大型庆典活动时开启。每年十月初一,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通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时,婴在此举行向皇帝进献战俘的"受停礼”明代皇帝处罚大税的“廷杖”也曾在此施刑。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殿广场东西两面的建筑分别是‌体仁阁和弘义阁‌‌,它们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完全相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殿广场的东侧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仁阁‌</span>,是清朝前期举行博学鸿词考试的地方,以招揽科举制度之外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弘义阁‌则位于太和殿广场的西侧,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时,弘义阁为内务府银库,用于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贵重物品。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也由银库预备,用毕后仍交该库收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座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是紫禁城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太和殿广场的庄严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门是故宫外朝宫殿的正门,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371.14平方米,通高23.80米,是北京故宫内最大的宫门。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上施有和玺彩画,彰显皇家尊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门大门上有81枚门钉‌‌。门钉,又称“浮沤钉”,是指古时大门上横竖排列的铜制圆钉,具有加固作用。在古代,门钉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太和门作为皇宫的主要门之一,其门钉数量为最高等级的81枚,体现了皇家的权威和宏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太和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紫禁城外朝正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成黄极门。在明代为皇帝早期“御门听证”处。清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在此举行入关后的登极典礼,并颁布诏书大赦天下。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成太和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毁于火🔥,次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故宫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太和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典礼活动的场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太和殿。“太和”出自《周易》,意即天地万物和谐运行。每年元旦、 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以及皇帝登基、 大婚、册立皇后、宜布进士名次、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殿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中国现存等级最高的古代建筑。宫殿槍角安放10个走兽,成为中国古建筑装饰等级最高的孤例。殿内正中为雕龙髹金漆宝座,上方悬挂乾隆帝御笔“建械绥猷” 匾,四周矗立六根“沥粉贴金”盘龙柱。殿顶天花正中的藻井雕有口衔宝珠(又称“轩镀镜”) 俯首下视的蟠龙。殿内铺熳苏州产细料微泥方砖, 俗称“金砖” 太和殿儿经捷毁、重建,现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和殿前的狮子实为太和门前的铜狮,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对古铜狮,具有威猛驱邪、镇守宫殿之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对铜狮高约4.4米,石材基座高1.34米,铜基座高0.7米,铜狮子本身高2.36米,为国内现存铜狮之首‌。它们成对摆放,左雄右雌,雄狮头往西偏,右足踏绣球,象征着权力和统一;雌狮头往东偏,左足逗弄小狮子,寓意子嗣昌盛‌。铜狮外观威武霸气,形象栩栩如生,不仅展示了宫廷的奢华,更体现了帝王的威仪‌。</p> <p class="ql-block">中和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和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和殿的主要功能是皇帝在前往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此外,皇帝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等类似活动前,也会在此阅读祭文。中和殿的名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p> 保和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保和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殿的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保和殿的主要用途包括举行册立皇后、太子的仪式,以及每年除夕、正月十五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等。此外,每科殿试也在保和殿举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黄龙大石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和殿后石雕分为上中下三块,A中最下方的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 米,重达200多吨,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俗称大石雕。 现有花纹图案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重新雕刻。大石雕上部雕刻着象征皇帝“丸五至尊”的九条蟠龙图案,下部为海水江崖图案。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石雕的石料采自北京房山的大石窝, 据传是以冬季沿途挖井取水泼成冰道,然后以拉运的方式运到紫禁城。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宫博物院前朝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宏伟与壮观。作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这里宫殿巍峨,红墙绿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站在宫殿前,可以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庄严,仿佛能听到昔日皇帝上朝时的钟鼓之音回荡在耳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朝的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每一座宫殿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不禁为之惊叹‌。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到明清两朝皇宫的辉煌与荣耀,领略到皇家建筑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