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一一水边的纳西塞斯

吉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漳州人来说,水仙花开的时候,新正一一新的正月(闽南语春节的意思)也就到了”。这是《闽南风》杂志主编吴明晖在最新一期卷首语中的开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年夜饭、压岁钱、拜年、祭祖、赏花灯是中国人过年的群体记忆,那么水仙花就是漳州人过年的特有印象。其实也不单是漳州人,全国许许多多人甚至世界各地华人的家中,过年时多有在厅堂中养着一盆水仙的习俗,既养眼又芳香满屋,关键是符时令合心意。因为水仙花的花语是思念亦是团圆,和过年前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不畏坚辛劳累奔赴家乡的人儿心境一般。不信,你看每年每个中国人必看的春晚,现场的嘉宾席中,一盆盆水仙与一曲“难忘今宵”必是标配,而这一盆盆水仙就多来自福建漳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仙花又名“中国水仙”,名列中国十大名花。但据可考的历史,水仙花是唐朝时引自意大利的“多花水仙”。它在中国最早的落脚地是当年的冮陵今天的湖北荆州。传说希腊神话中最俊美男子纳西塞斯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爱慕不已、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而亡,死后化为水仙花。因其品性高洁又自怜自恋,亦似家乡同在湖北常在泽畔行吟的屈原大夫,故故乡与新家的主人都统一用“水仙”一一水边的仙子来作为它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水仙花的种植繁育由湖北、河南渐至江浙闽一带,据史书上的记载,由于随着中国与海外贸易的繁荣,海外泊来的水仙更多的落户在沿海一带。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水仙江南处处有之,惟吴中嘉定种为最”。而在我私下以为,除了外贸的影响外,还有气候的影响,比起中部与北方,江南的气候明显更适合生性喜温水仙的生长与培育,但更重要的是“温饱知淫欲”,南宋之后的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而至极盛,而自古江南又多文人雅士,水仙之雅与文士之好,有如金风玉露的相逢,一夜春风绿遍江南。而此时南京、苏州一带的水仙无论是种植还是品鉴,风盛一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及至清康熙中后期,水仙种植的重心再次转移到了福建,漳州水仙异军突起。漳州圆山脚下的九湖镇一带历来有种植花卉的传统,百花村的花卉全国闻名。而圆山脚下的这些村落土地湿润,以粘土沙壤为主,又濒临溪流,且日照充足,更得天独厚的是,漳州地处温泉带,这些村落田间有若干温泉涌坑,区域地表温度高特别有利于水仙花的培育、成长。天时、地利、人和,从此,水仙花就扎根于斯,深耕于斯,成就于斯,发扬于斯,漳州就是水仙花的姓氏与家乡,漳州之外再无水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仙在花卉界是个独特的存在。少有花卉如水仙像农作物一般在大田中培育、生长。水仙茎根像洋葱、像蒜;叶子像韮菜像葱叶;花瓣也小,在室外空旷的空间中并不显眼。当它在农田时,它就同周边的所有农作物一般路人样的存在,或者说,它此时有着和周边毫不违和的乡土气息。它的惊艳始于它离开土壤的那一刻。水仙花球在雕刻师手中,经过开盖、疏隙、削叶等步骤初步成形,经过一个月左右在清水中的养护,再根据此时它的模样发挥雕刻师想像来描述它将来容颜:如同配搭姑娘服饰一般为它量身选择不同材质不同形状合适的器皿,如同为姑娘上妆一般为它创意雕琢,而此后就将一切交给时间,如同邻家有女长成一般,在不久的光阴里,看它亭亭玉立,看它光芒四射,看它惊艳动人而芬芳满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刀锋下水仙的成长史有如茶叶的涅槃一般:茶青被采摘,本是生命的终结,却成就了新生命的开场:揉碾、发酵、炒青、烘焙,新的生命就在捶打揉碾中开场,犹如凤凰在大火中涅槃,阴干成白茶、轻炒成绿茶,烘焙成红茶,碧绿的茶叶失了往日的模样,却已成了沟通大俗与大雅的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此时的水仙可以配得上名字中的“仙”字了,就像回到水边的纳西塞斯一般,可以顾影自怜,更可以惹人怜爱。宋代诗人黄庭坚一生酷爱水仙花,写了多首赞美水仙花的诗,其中名诗《王充道送水仙五十枝》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断肠魂”到“寄愁绝”,被水仙花恼的黄大诗人就有如那些个追逐纳西塞斯的神女一般茶不思饭不想,好在黄大诗人自洽到位,它艳任它艳,它媚任它媚,“眼不见,心不动”,我自“出门一笑大江横”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