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

彭祖彭文化.军地纵横记者

<p class="ql-block">在当今时代,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春节已然成功申遗,正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盛事,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至高褒奖,更是向全球彰显了春节独一无二的魅力与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春节,这一承载着数千年历史传承的节日,其伟大之处超乎想象。无论华夏大地的南北西东,从冰天雪地的北疆边陲,到春暖花开的南国水乡,从繁华热闹的沿海都市,到宁静质朴的内陆乡村,每一寸土地上的中华儿女,都以最纯粹、最热忱、毫无保留的真心,投身于这场一年一度、雷打不动的盛大庆典之中。究竟是何种力量,赋予了春节这般无与伦比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答案,就蕴藏在家庭所蕴含的深厚亲情之中。在中国,亲情宛如一条无形却坚韧无比的纽带,它超脱了宗教教义的界限,跨越了政治理念的分野,摒弃了金钱物质的诱惑。无论家门坐落于偏远贫寒之地,还是处于摩登喧嚣的大都市,每到春节临近,游子们归心似箭,不惜跨越千山万水,向着家的方向奔赴。那匆忙而坚定的脚步,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只为了在阖家团圆的时刻,与亲人共享天伦。</p><p class="ql-block">习俗的代代传承与广泛认同,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生活状态的高度一致性。历经岁月洗礼,长期稳定的生活模式相互交融,逐渐孕育出中华民族共有的集体人格,进而奠定了以家为核心、以亲情为脉络的文化价值基石。哪怕一个人身在天涯海角,心中也永远牵系着这根源于故乡、源于亲情的无形丝线。亿万中华儿女,便有亿万条这样的丝线,它们彼此交织,构筑起一张坚韧且饱含深情的血脉巨网。任凭历史风云变幻,王朝兴衰更替,中国人回家过年、滋养亲情的初心从未更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质朴的话语,正是对宗族血脉执着追寻与深情眷恋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有人忧心忡忡,担心域外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的涌入,会冲淡国人对传统节日的坚守。然而,只需在春运期间,置身于车站、码头、机场这些人流汇聚的枢纽,目睹那浩浩荡荡、向着家乡进发的滚滚人潮,便能真切体会到,源自心灵深处、对家与亲情的向往,蕴含着何等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磅礴伟力。</p><p class="ql-block">即便将全球所有节日罗列于日历之上,也丝毫动摇不了中国人对春节的炽热向往。春节,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标识。它是全体国人对本土文化高度认同的结晶,是文化自信的磅礴彰显,是从文化自觉的土壤中蓬勃生长出的民俗瑰宝,凝聚着民心所向,承载着民意所归。春节,无疑是全球华人热爱生活、珍视亲情的最美名片,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p><p class="ql-block">伟大的民族孕育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凝聚伟大的民族。这份伟大,绝非虚言浮夸,而是源自庞大族群数千年风雨兼程、历经磨难后的血脉传承与坚定认同。它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时刻召唤着我们守护传统、传承根脉,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奋勇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