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拾夕•张回回巷的由来

大漠

<p class="ql-block">张回回巷在《江都甘泉县治图》中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张回回巷在《清同治扬州府城图》中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张回回巷在清雍正《江都府治图》中的方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回巷,又名“张回回巷”。位于扬州古城西门,向西北便是古城的“牛大汪”。明清时期,此处便是农夫买卖牛的牛市场,贩牛者常将牛牵至此处饮水,故称牛大汪(今师范学院附近)。</p><p class="ql-block"> 张回巷在明朝时期为古城西郊之处,筑有古城墙,城墙下筑河沟,称二道河。城墙内建有民居,房屋四处密布,其中有一大院落便是元代大将军张炘居住之处。</p><p class="ql-block"> 张炘原名叫劄木赤,祖辈居住今蒙古一带,是从东亚阿拉伯地区迁移至蒙古,是外籍穆斯林人士。其祖随成吉思汗从西域入关后来到扬州。数年后,张炘做了明朝廷的武官,因张炘善骑马能射箭,作战英勇,朝庭封其为“昭勇大将军”,赐予汉族姓氏“张”,取名“张炘”。张炘做了大官后便落户扬州,他便在扬州西门购地砌房造屋,建筑他的大将军府宅。 扬州人称他是回回,他的府第之处便叫张回回巷。</p><p class="ql-block"> 巷西尽头建有一尼姑庵,巷南建有城皇庙,庙前栽有二棵白果树,白果树前便垒有石塔寺。巷北为大、小梅家巷,二巷可直通老西门。张回回巷民国时期又称张回子巷,文革后地名普查便改称张回巷。</p><p class="ql-block"> 张炘死后便葬之扬州东郊“回回堂”,今称普哈丁墓园。</p><p class="ql-block"> 1964年扬州市文人市长钱承芳曾将此巷列入扬州古巷保护址,但1989年被扬州老干部局与交通银行合股开办的“银通房屋开发公司”以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名义拆除。</p><p class="ql-block"> 偶得此信息,感到曾居住多年的地方有这样的趣闻,便录之。或有错漏,望指正弥补疏失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古城扬州</p> <p class="ql-block">  《扬州府图说》</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此图作于明朝万历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1594-1598)。 明朝时,扬州府治在江都。江都县城,在万历年间,已分新旧二城。左为旧城,右为新城。</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扬州南郊文峰塔及古运河</p> <p class="ql-block">1940年扬州城的模范马路街景(今埂子街)</p> <p class="ql-block">(上述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