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定日灾区惜仁博士的信

汉们

<p class="ql-block">惜仁芳鉴:</p><p class="ql-block"> 地震之患,天崩地裂,猝不及防,屋倾圯,人横死,是为地殇。</p><p class="ql-block"> 西藏定日地震后,我看到了废墟中的无奈和战栗,看到了妳束装待发的英姿,看到了多方救援的效率与力量,伤悲之余,又不胜欣慰。</p><p class="ql-block"> 得知妳协同森消特警总队组建了定日灾区第一所帐篷学校,此事体大,非常人能及,需多方筹措,操心费力又耗财,然却功德无量,人皆仰之。这件事办得好,世间一切的福田,不在人争,不在天赐,皆来自于心地。仁爱与敬物,是为良实,尊重与相信,本属善好,此乃上乘的根器,宝贵的本质,基本的人设。</p><p class="ql-block"> 新华社谢佼、沈韩两位记者以其职业敏感,捕捉到灾后心理救援的极端重要性,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图文两好。央视新闻又以特写手法作了专题报道,形象鲜亮,声音亲切。作为心理学博士,妳被人们誉为灾区的“甜心姐姐”,被新华社和央视两大传媒巨头反复宣传,这是心理学界参与灾区救援之荣光,也是受灾的百姓之幸运。短短数日,一纸报道,几祯图片,数声言语,迅速传遍四面八方,赢得丁千万之巨的浏览量和听众,真可谓声名从此动天下。究其根由,盖因人们从千里面目里,从现场采访中,蓦然发现了“甜心姐姐”的人性之魅。</p><p class="ql-block"> 人性者,日月之精华,阳阳之交会,生长之时,动静之间,有具形,有真心,有暖意,有实情。人性光辉不是外在的物质,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灵魂之光,在生死攸关危难之际,最原始、最真实的人性往往会奔涌而出,着人先鞭,冲在前面,以一束光亮,驱散黑暗,温暖世界。</p><p class="ql-block"> 窃以为, 心理学多维系之情,寓缠绵之致,眼见似柔,用之则刚,能经能纬,又缓急盈缩,巨细方圆,男女老少,或牵或引,惟其所使。正因如此,我于1989年曾向国家地震局申报过《灾难心理学研究》课题,后因调离了地震系统而作罢。希望有志于研究灾难心理学的学者,及早修成正果,届时我定将用心捧读。</p><p class="ql-block"> 地震乃自然现象,但灾䘧到处,危害甚烈,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不可小觑。在这个领域,我与妳的学习工作存在少许交集。妳在汶川、玉树、定日发生地震后,都曾亲赴灾区开展灾后心理疏导等,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普遍好评,殊为不易。而我在地震系统工作了十五年,唐山大地震时,我恰好在地震台值班。汶川地震后,出版社再版了我的一本地震科普书籍,并.捐赠给了灾区,一己本分,绵薄之力,竟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于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教人日夜惭愧。我对地震事业充满感情,瞩视度高。曾拍摄出版有关地震地质、预测预报的作品有科普专著《话说地震》、原音带《地震科普知识讲座》、电视剧《苦路》、诗集《苦乐行》、中篇小说连载《现状》等。</p><p class="ql-block"> 关于地裹,有件事,我一直有所思考,有所牵念,有所警觉,常作杞人之忧。最近几年,从地震监测记录惰况看,在西藏和青海的果洛、玉树、茫崖、哈拉湖等地,经常有应力聚集拉张到能量释放,三点五级左右的地震时有发生,且震源深度都在十公里。无疑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预兆,也似乎是某种点拨暗示。青藏高原厚度十公里之下,是否存在突变的界面,地壳结构呈现何种形态,后续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个未知的、神秘的、躁动的界面,究竟会给未来带来什么,福兮祸兮,不得而知。我也曾与地震界的新老同事,探讨过这个向题,但无结论。唯愿得平安无事,天下康宁,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妳身在受祸之地,冰天雪地,灾区难处不少,周遭一切残缺,又兼不习水土,人地两生,语言有别,工作环境简陋,生活物质匮乏,难免衡门圭窦,抑或一顶冰雪帐蓬,饮食一事,也不免口舌空虚,肠胃慌张,更遑论孔子所谓“八不食”,在定日,居以容膝则安,食以一肉之味,便称足矣。特殊时期,不作奢求,衣食住行以简节为上,惟愿身骨健,心神安。</p><p class="ql-block"> 岁暮残腊,明天就是除夕,年节近在尺咫。遥祝妳在定日灾区,与同事和需要妳援助的家庭,过一个别样的新年,更盼望妳在春天的季节乘着东风回归家乡。</p><p class="ql-block"> 笔落至此,不尽依依,再祈珍重。 </p><p class="ql-block"> 顺请</p><p class="ql-block">新年快乐</p><p class="ql-block"> 张进京 白 </p><p class="ql-block"> 于京郊庄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