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连载 <p class="ql-block"> 马桂花后来总是想起她的“洞房”。那是一孔低矮的破败的窑洞,进去的一瞬间,马桂花的心抑制不住颤抖起来。窑洞里灰突突的,简陋的家具也灰突突的,看不到一丁点儿喜庆的色彩。马桂花忽然就怀念起康店村的那座楼窑。那是爷爷亲手给自己打的“新房”,后来成了父亲的“婚房”,哥哥也是在这座楼窑里娶了人家的妹妹。马桂花觉得,这孔破败的窑洞,根本无法跟自家的楼窑相比。马桂花右手插进胸前衣服里,紧紧攥住一件东西,在灰突突的窑洞里躺了三天,那个换亲的男人在床前死守了三天。后来,马桂花慢慢想通了,看着灰突突的窑顶说,放心,我不会死。男人忙去端水让她洗脸,又端来一碗面汤。马桂花洗了脸,喝了汤,对男人说,去吧,买几张红纸。男人飞跑到镇上,买回五张红纸,马桂花捉住藏在胸前的剪刀,盘腿坐在床上,咔嚓,咔嚓,一剪,两剪,剪开了窑洞的昏暗,剪出了满窑的吉祥和喜庆。洛河岸边的那条别样婚俗,马桂花依然希望能够遵守。窑门张起富贵的门笺,床头挂上吉庆的双喜,窗棂贴了祈福的窗花和御寒的福字,马桂花打开樟木箱子,把那幅八喜牡丹也挂上窑壁,瞬时,低矮的窑洞里便呈现出暖融融的烟火气色。</p> <p class="ql-block"> 以后的日子,马桂花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用剪纸诉说不幸的婚姻。这门换亲的婚事,像是衣服上的一块儿补丁,成了生活的破洞,也成了心头的疤痕。</p><p class="ql-block"> 村里偶有人家娶亲或嫁女,都央马桂花剪双喜,剪窗花,剪喜鹊和鸳鸯。碰上白事,就剪花扎纸做花圈,剪金童玉女,剪纸人纸马,剪摇钱树,剪长长的招魂幡。剪时,马桂花也轻轻哼唱,“金鸡叫,银鸡听,金童玉女打着灯,照亮身前千般事,照明身后万种情。”这哼唱,是对生者的安慰,又是对亡者的祭奠,而在马桂花看来,那条为亡人引路的招魂幡,应是一件真实的“剪纸”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马桂花的一颗心,深深埋藏在剪纸里,寂寞时,她会剪一幅“喜上梅梢”,又剪一幅“鸳鸯戏水”,或许,这是她对爱情不灭的幻想。剪纸,如洪荒深处传来的苍凉悠远的呼唤,如前世吹来的缥缈漫舞的轻风,揉抚着她的心灵,熨帖着尘世间的浮幻,让她寻找到了安放灵魂的祭台。</p> <p class="ql-block"> 马桂花稍稍感到心安的是,男人虽说大她几岁,但长相不丑,忠厚实诚,知道心疼她。只是,给哥哥换来的嫂子不太俊俏,总觉自家吃了亏。后来有了儿子,又有了女儿,马桂花才渐渐感觉到日子的平静,心里的那块儿疤痕也在剪纸里慢慢愈合了。</p> <p class="ql-block">作者小传</p><p class="ql-block">尚培元,河南省作协会员,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羲皇故里甘肃天水,70年代成长于昆阳古地河南叶县,深怀对上苍的无限感恩,现生活在河洛汇流的巩义市。种过地,做过工,经过商,也在行政部门工作过。作品见于《莽原》《奔流》《牡丹》《东京文学》《黄河文学》《时代文学》《短篇小说》《百花园》等刊物,有作品获奖,出版中篇小说集《腊月里的一场河洛大鼓》小小说集《出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