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羞耻方为人

钻木取火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知道羞耻方为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于金台书院共学经典《传习录》笔记之二十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知耻”这一概念反复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不禁联想起参观紫柏山张良庙时的深刻感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良,这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所敬仰。他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功高震主却能全身而退,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的“四知”——知危、知耻、知足、知止。这“四知”不仅是他个人安身立命的法宝,更是我们后人为人处世的宝贵借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万物生灵中,那些不知羞耻的畜生,它们的行为遵循着本能的驱使,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存方式,我们无可厚非。因为它们终究没有人类所特有的理性思维和道德观念,它们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羞耻与荣辱。而人类作为理性的灵长类,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拥有智慧和情感的高级生物。我们不仅能够思考自己的行为,还能够判断行为的对错与善恶。这种独特的能力赋予了我们更高的道德责任和精神追求,使我们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如果一个人不知羞耻,无视道德的约束,肆意妄为,那么他与那些没有理性的畜生又有何异?他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枉为人之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知耻,是一种内心的自我约束,是对道德底线的坚守。一个知耻的人,会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有违背道德准则的地方,就会感到羞愧和自责。这种羞耻感会成为他改正错误、提升自我的动力,促使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行为。相反,一个不知耻的人,往往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毫无察觉,或者即使知道错了也不以为意。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迷失自我,被社会所唾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知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各种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违背道德和法律,做出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他们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羞耻之心,忘记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和底线。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张良的“知耻”,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也明白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他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并没有贪恋权势和财富,而是选择急流勇退,归隐山林。他的这种行为,正是源于他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道德准则的坚守。他知道,如果继续留在权力的中心,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也可能会因为权力的诱惑而迷失自我,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因此,他选择了放弃,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和尊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知耻,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取决于这个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如果每个人都能知耻,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充满和谐与正义。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中不知耻的人越来越多,道德风气就会败坏,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知耻之心,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准则,为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