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山水间的血和泪——观贵州盐运史布展前图片感受

肖连宇

<p class="ql-block">贵州大学博士朋友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征求贵州盐运史布展大纲的意见。当我一打开,尚未翻页细看文字,就被征集而来,不知是谁何年何月何人拍摄记录的一幅幅显得陈旧的照片,深深的打动。耳傍仿佛骤然回响起纤夫们,哪雄壮、悲催、低吟,让人泪下的号子声,“山哟水哟”在哪高高山谷间迴荡,在哪急流险滩间低吟。</p><p class="ql-block">忽如一阵电闪雷鸣,夹风卷雨,带着巨大的轰响,瞬息间就把我整个身子和全部心灵占有了,看着摄影前辈一幅幅记录贵州盐运史的照片,甚感这不是瞬间的定格艺术,而是摄影前辈们,用胶片记录这片古老土地上,流淌在山水间的血和泪,看着这一幅幅画面,顿时红了眼眶。</p><p class="ql-block">我只想借用用这一幅一幅照片来告知现代人们,你们知道贵州盐运这段历史吗?在哪遥远已成为贵州盐运历史上的记载,是何等艰辛。</p><p class="ql-block">这一幅一幅记载人文还原的船工、纤夫、背夫、水路、陆路、盐场场景。用摄影艺术瞬间无声地定格,诉说着的是中国盐运一角的历史,谁也没有想到,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颗粒川盐,却是贵州人民“苦不堪盐”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贵州曾被描述为“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天无三日晴”的蛮慌之地,历史上贵州就素不产盐。</p><p class="ql-block"> 我曾听说过贵州历史上的盐运,但没有想到会如此艰辛。也曾想过,亲自去看一看历史的遗迹,拍一组反映贵州盐运的组照,历史已经过去,已无法再复制。</p><p class="ql-block">贵州历史上唯艰的盐运,可以说是一部纤夫、船夫、背夫、马夫,终年奔波于地势险峻、山路崎岖盐道上,用血和泪写成的悲壮史。</p> <p class="ql-block">这一幅幅勾勒贵州盐运的老照片,仿佛让我走进了贵州盐运道上,亲临所见流淌在山水间的血和泪。小小纤夫,那嫩稚的脸庞,流露出了生活的艰辛,粗壮的纤绳,深深的嵌入在幼小的肩上,拉着千斤重担,行走在盐运道上。那瘦弱的身躯在烈日下显得尤为单薄,汗水如雨滴般洒落在崎岖不平的花岗岩石板上,每一滴都似乎在诉说着不易与坚韧。他的目光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那是对生活的抗争,也是对未来的渴望。尽管脚下的路途漫长且充满艰辛,但他从未停下过脚步。纤绳勒进他的肩膀,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血痕,但他仿佛感受不到疼痛,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p><p class="ql-block">沿途的风景从他眼中匆匆掠过,有青山绿水,也有悬崖峭壁。他见过晨曦初露时的壮丽,也经历过夕阳西下时的苍凉。</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盐运道上,他更面临成人可能遇见,但又承受比成人更易所遇的风雨、疾病、饥饿……这些苦难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但他从未放弃过希望,总是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继续前行。回首往昔,那些曾经的苦难和磨砺,已经成为过去,可那坚忍不拔的精神,但那个小小纤夫的身影,却永远铭刻在了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而在他身前身后的纤夫们,也告诉了我们,贵州的盐运,是如何之艰难。他们的身影,在晨曦微露与暮色苍茫中交织,如同一幅幅沉重的铅笔画,刻画着岁月的无情与坚韧不拔的意志。汗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滴落在脚下的石阶上,瞬间被大地吞噬,仿佛连自然都在默默见证这份不易。在那些艰难岁月的脸庞上,留下生活重压的痕迹,更有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屈的光芒,那是一种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力量,虽饱受风雨,却依然向阳而生。</p> <p class="ql-block">乌江的水,时而平静如镜,映照出两岸苍翠,时而汹涌澎湃,怒吼着冲向礁石,仿佛也在诉说着纤夫们的悲欢离合。在这条古老的盐运道上,纤夫们在拉着纤绳艰难行走攀岩于乌江荒无人迹的绝壁之上。每一块被岁月磨得光滑的花岗石,都记录着无数次脚与石的较量,见证着纤夫们与自然的抗争。他们的“山哟水哟”的号子,高亢而悲凉,久久回荡在山谷之间。那是对生活苦难的宣泄,也是对苦难生活即将终结的企盼。</p> <p class="ql-block">在那些绝壁之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纤夫们从未退缩。</p><p class="ql-block">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扛起了一个时代的盐运缩影,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铺就了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尽管衣衫褴褛,尽管食不果腹,但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不灭的火焰,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责任,以及对更好明天的无限憧憬。</p> <p class="ql-block">这段历史,不仅仅是贵州盐运的悲泪史,更是纤夫们用汗水与泪水书写的英雄史诗。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勇者——不在于战胜了多少敌人,而在于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时,依然能够挺直腰板,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时代变迁,那些曾经的盐运古道已渐渐被现代交通所取代,但纤夫们的精神却如同乌江之畔的磐石,永远屹立不倒。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以及对困难的无畏挑战,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贵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纤夫们的传奇,将永远被铭记。</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盐运的痕迹还深深刻印在这片土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至今境内仍留存着大量的盐运遗迹,是贵州盐运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史料延伸:</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川盐入黔始于元代,元至顺元年(1331),朝廷诏令四川行省,以盐济黔。此后历经明朝开拓,兴盛于清代,在民国特别是抗战时期达到顶峰。明·田雯《盐价说》载:“贵州无盐,仰给川蜀,蜀微,则黔不知味矣”,足见川盐入黔对贵州十分重要。清乾隆元年,朝廷将川盐入黔水道划定为四大口岸,盐务获得改善。</p> <p class="ql-block">贵州无盐,全仰仗盐运,主要依靠河流船运。</p> <p class="ql-block">不通航处辅以马驮人背,形成水陆并进的盐运方式。</p> <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诗句。而贵州在明代傅光宅“万山迢递到真州,新筑孤城水抱流。”和明代李攀龙“春云蒸赤水,秋雨瘴青山。”得笔下,更显得贵州大山绵延、山水环绕、云汽蒸腾和瘴气横行。</p><p class="ql-block">为拯救在贵州苦不堪“盐”的人民,一代又一代纤夫、背工,在这路上付出了他们的血和泪,甚至生命。</p> <p class="ql-block">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虽然他们的肉体,早已经消失在这世界上,其陡峭的山体上凿出的一条条纤夫道,也因修路筑坝淹于水下,而他们的灵魂永远飘荡在这古老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写在后面的话:亲爱的读者,当你看见这篇文章后,你是诗人、作家、AI创作者。是否想愿意从走纤夫路,用你们的笔,你的AI工具,还原它的历史。告诉热爱生活的人们,在中国贵州曾经有这样一段艰辛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感谢贵州大学闫平凡博士提供的贵州盐运文化陈列馆布展大纲本文插图无AI创作只对影调进行了调整)</p><p class="ql-block">作者:肖连宇 男 生于1957年5月 中国贵州 MAB&RP博士名衔 《香港文艺》签约摄影家 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 获2024国家“金丝路”卓越艺术家(民俗非遗)称号 2021年全球(华人)金牌摄影师 法国2019戛纳国际摄影节金像奖得主 古玩鉴别专家 中医药世家</p><p class="ql-block">2025年元月26日冬夜于贵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