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就知道常州有一条先后走出了百余名科举才俊和一大批近现代名士大家的巷子一一青果巷,然而在职时多次来到常州想去看看这条名巷,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2024年11月1日我来常州大学开会,想顺便去一下。虽然天公不作美,下着蒙蒙细雨,但我仍决定去寻访一下青果巷,了却我这个藏在心里已久的心愿,毕竟在我的人生词典中已没有了来日方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果巷,旧称“千果巷”,是常州著名的依运河而建的古街巷之一,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中心城区,紧邻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南市河段,街区呈梳篦状沿南市河展开,展现出"水陆双丁字交错"格局,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旧保留着"河抱古城、城河相依"的江南传统民居风貌,有“江南名士第一巷”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常州工作的我学生张处长,陪同我寻访了整条青果巷,并边走边向我介绍了青果巷的前世今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巷子入口处是常州籍书画家刘海粟所题青果巷牌坊,对联:江南第一巷运河脉远,名士冠三吴诗国源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果菱命名由来:青果巷最早是大运河旁的一条驿道,因往来船舶云集、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得名“青果行”。常州方言中“行”与“巷”读音相近,渐渐被传为“青果巷”。在400多年前的宋明万历年间,青果巷就已经基本形成。目前占地达130多亩,已成为“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两者兼容的规模宏大的历史文化街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运河南市河段穿巷而过。南市河于春秋时由吴王夫差开凿,是大运河最古老的河段之一。作为古时穿城的水上要道,往来船只众多,河岸由此形成了民居群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市河是常州城内最古老的一段运河,全长近千米。街区沿古运河展开,分布有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戏楼剧场,呈现出“古巷通幽,人家枕河”的江南神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市河街区建有石栏岸道、河沿小巷与旧式民居,并在驳岸下专修了纤道,沿途还建有渡口、凉亭等,更显古朴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果巷凝聚了数千年常州古迹的精华和人物精英,是常州文化基因的活化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运河边上还塑了铜像,展示了往日青果巷的生活气息,母亲在井边洗衣服,孩子则在一旁打水玩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运河宛如一条玉带缓缓流过青果巷,往日,青果巷船舶云集商贩往来;如今,运河与青果巷一起相互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青果巷东段,位于青果巷董氏宗祠北侧有一个修复一新的”進士”牌坊,原名父子进士坊,据记载,此牌坊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 ,是为了表彰董绍、董士弘父子两代分别于嘉靖二年、嘉靖十年考中进士而建,董绍也是青果巷董氏第一位进士。清乾隆年间改名进士坊,后经多次重修。凡是青果巷董氏族人考中进士者,均会镌刻其名于牌坊横榜上,而举人、副榜、选拔贡生则附列在旁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贞和堂南侧,有一根黄麻石质的南石柱,系嘉奖明代嘉靖八年(1529)唐顺之赴京会试中会元、殿试得传胪所立(系進士牌坊残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就是贞和堂,常州唐氏八宅之一,原名保合堂,内有常州目前最大的明代"纱帽厅"楠木厅,现辟为唐荆川纪念馆。青果巷是常州名门望族的聚居地,常州城素有“刘半城,庄一角,青果巷唐家半条街”之说。“唐家”即毗陵唐氏。明朝时,唐家建的“唐氏八宅”,盛极一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荆川(1507—1561年),明代常州人,原名唐顺之,因爱好荆溪山川,故号荆川。明嘉靖八年(1529年)二十三岁中进士,礼部会试第一,入翰林院任编修。一年后即告病归里,闭门读书二十年,于学无所不精。嘉靖初年与王慎中同为当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世称“王唐”。后又与归有光、王慎中三人合称为“嘉靖三大家”。后人把王、唐、归三人与宋谦、王守仁、方孝孺共称为“明六大家”。著有《荆川集》、《勾股容方圆论》等著作。荆川先生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而且是有名的抗倭英雄,刀枪骑射,无不娴熟。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向他学过枪法。荆川五十一岁那年被朝廷重新起用,任右佥都御史,兵部主事及凤阳巡抚等职。自此,他亲督海师狙击倭寇,屡建奇功,后因久居海中,足腹尽肿,在赴任凤阳巡抚途中,病重去世,终年54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青果巷走出来的状元、进士有百余名,更有唐荆川、盛宣怀、瞿秋白、史良、赵元任、周有光、刘国钧等一大批名士大家的生活印迹,漫步古巷仿佛踏入了时光的隧道,每一步都沉浸在浓厚的历史与文化之中。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贞和堂往前走,沿街能看到“瞿秋白故居”、“赵元任故居”、“周有光故居”、"刘国钧故居”、“李伯元故居”等竖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清两代,青果巷居然出进士近百名,钱维城便是其中唯一揽得状元的骄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钱维城,康熙五十九年(1720)出生在常州名门望族之一的钱氏家族,江苏常州人,初名辛来,字宗磐,一字幼安,号纫庵、茶山,晚号稼轩。清乾隆十年(1745),年仅二十五岁时,殿试一举夺魁,高中“状元”,随即授“翰林院修撰”,以很高的起点走入仕途,清朝官吏、著名画家。官至刑部侍郎,谥“文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恽鸿仪故居,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雪洞巷12号,是清代画家恽鸿仪的住宅。故居占地面积约11亩,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恽鸿仪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历经多次改建和完善,至清光绪年间基本成型。故居最初的大门设在青果巷76号,后来由于街道改造,大门迁至雪洞巷12号。恽鸿仪是清代常州画派创始人的后代,他的家族成员多以绘画闻名。恽鸿仪本人也擅长书画,继承了家族的艺术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汤贻汾故居。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清代武官、诗人、画家。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太平天国攻破金陵时,汤贻汾投池以殉,谥忠愍。其忠义之名远播,书画更为人所重,以诗书画三绝名世 。 清道光十九年(1839),汤贻汾舍宅改建汤氏忠孝专祠,以纪念为国捐躯的祖父汤大奎、父亲汤荀业。宅内尚存"可对堂"匾额及《忠孝祠记》书条石等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可对堂,“可对堂”其义源出《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颂扬汤氏为人处事崇尚光明磊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吕景瑞宅。吕景瑞,江苏常州人,字幼舲,号蛰盦,又号药禅。光绪八年举人,内阁中书。后入盛宣怀幕。辑有《史论汇选》。吕景端宅是一座清代建筑,其文物特征包括石库门、单层4开间等,展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色。此外宅内还藏有百年石榴树,为这座历史宅院增添了更多岁月的痕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吕景瑞宅已辟为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在这里可以了解常州的历史,包括城市建设、运河变迁等,还能知晓常州历史上的名人名士以及青果巷的前世今生。了解古巷身世,也就读懂了古运河和老城厢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文化记忆馆是青果巷展馆群落的中心馆,建筑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它以“文脉·匠心”为灵魂主旨,通过梳理运河的悠长水脉、历史的深厚文脉以及常州的城市气脉,提炼文化特质、展示匠心历程、彰显常州精神。结合各种图片资料和大量多媒体技术,青果巷文化记忆馆打造了集展示、传播、教育、创意和研习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分为“千古流泽、枕河青果”“诗书传家、人文化成”“道在瓦甓、薪</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匠心修缮、文脉传承”四个单元,以“贯古今、重文化、存记忆、展匠心”为宗旨,展陈演绎青果巷九巷八宅的故事,多元呈现运河之悠长水脉、街巷之深厚文脉和常州之城市气脉。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文化记忆馆就看见屠岸写的”青果巷“三个字。屠岸(1923年11月23日-2017年12月16日),青果巷里走出来的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出版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记忆馆按照专家团队的想法是“三个有”,有记忆,有故事,有温度,让大家感觉是讲我身边故事的展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屠岸历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部,华东地区文化部副科长,《戏剧报》编辑、编辑部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及副总编、总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2011年11月,获得“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常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绵绵运河水,淌出了龙城常州“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繁华,也带来了青果千载船舶云集、接袂成帷的繁盛。明代中后期开始,毗陵唐氏相继建起8座深宅大院:八桂、贞和、易书、筠星、四并、复始、松健、礼和八堂,构成了青果巷的基本格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张动态的《康熙南巡图》,以声光元素为媒,生动地再现了古常州的繁华景象;一幕AR增强现实的青果巷历史回顾,动态演绎青果巷九巷八宅的故事;一派全景青果模拟沙盘,只消寥寥数步,便跨越了了古巷悠悠的岁月印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青果巷形成之后的500年间,曾走出一百多个进士(有资料显示,青果巷共走出过107位进士。这些进士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成就和贡献,也为青果巷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上百位名人,其中包括被誉为明清两代常州学术的开山祖师及精神领袖,名列“嘉靖八才子”的唐荆川;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洋务运动实业家盛宣怀;谴责小说第一人李伯元;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著名爱国实业家刘国钧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人说,青果巷是一巷出三杰,让汉语走世界。这三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们分别是赵元任、瞿秋白、周有光。赵元任主持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瞿秋白主持制定《拉丁化新文字》,周有光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把中国语言文化走向现代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今天汉语和汉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著名文物专家,曾任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副秘书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的谢辰生,称青果巷为"江南名士第一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记忆馆里还介绍了常州画派第一人一一恽寿平。恽南田(1633年~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草衣生、横山樵者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清初杰出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谴责小说第一人一一李宝嘉。李宝嘉(1867年—1906年),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李伯元的故居在常州青果巷267号,叫“留馀堂”。他是晚清时期的作家、报人、小说家。李伯元曾先后创办多部作品。他的作品以嬉笑怒骂之笔,描绘了清朝末年的官场和社会腐朽现象,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发行量颇广。李伯元被认为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仿效者众多,纷纷办起各种小报。他所著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的来说,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吕景端宅)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综合性文化空间,不仅展示了常州的历史文脉和匠心精神,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感受江南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的绝佳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后,我们便来到了松建堂,唐氏八宅之一,厅堂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改建。明代书法家唐世英宅第,清代江苏江防统领恽祖祁及其子恽毓昌居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松健堂后,我们便来到了周有光故居,位于青果巷133号,前门临街,背枕运河,院后靠运河的是私家码头。这座宅子也是青果巷“唐氏八宅”之一,是一处三进清式硬山砖木结构建筑。原是“唐氏八宅“中的礼和堂。礼和堂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礼和堂曾由唐荆川的叔祖、明代画家唐世宁居住。后数易其主,最终为周家购得。周家于清代在老礼和堂西侧建了新礼和堂。周有光于1906年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时光,接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直到12岁随母亲迁居苏州。之后先后在镇江和常州中学求学,1923年从常州中学毕业并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笔名“周有光”,号“有光”,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常州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终身名誉院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研究员,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以下两张照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家旧宅是一座三进院落。前两进为五开间平房,伴有两个优雅的庭院和曲径回廊。第三进豁然开朗,方方正正开阔的庭院,一侧是宽敞的平房,另一侧是临河的两层楼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前半生研究经济,后半生研究语言,成就了一段传奇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有光可说是一个长寿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一生精彩有三:首先是长寿,生于1906年,活到2017年,112岁。百岁之后仍在工作,令人瞠目结舌。第二,他是一位语言学家,对于汉语的普及有重大贡献,汉语拼音方案是他的杰作。第三,他娶了一个好老婆,苏州九如巷的张家四姐妹的老二张允和,有修养有学问亦很高寿,二人相依相伴,没有绯闻。他的连襟,湘西的沈从文,则有太多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根据周有光北京卧室复原的有光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今故居巳被辟为周有光图书馆,展出其生平事迹。周有光享年112岁,是一位长寿的世纪老人。故居展厅里,有大量篇幅介绍周有光与夫人张允和。张允和是有名的合肥四姊妹之一,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她与周有光两人相濡以沫、举案齐眉70年。二人的爱情故事成为一段佳话,被评为中国百对恩爱夫妻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周有光故居的院落中间,有一尊中国剪报社2016年捐献的雕像,周、张夫妻二人,周坐姿,张允在一侧,身体微斜,扶肩而立,儒雅亲和,爱意情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青果巷的街上有一家店引起了我的注意,店门上的匾额写着"老街油贊子"五个大字,墙上还特意注明:小时候的味道,我饶有兴致地买了几个尝了味道,确实有小时候在上海吃的油赞子咪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元任故居,位于常州市青果巷16弄北段,系赵元任的曾祖父赵朗普于清咸丰年间建造。1901年赵元任9岁随父母居住于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81年赵元任89岁高龄回乡亦在此休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元任故居外景图(此照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字宣仲,又字宜重,祖籍江苏武进(今常州),生于天津,中国语言学家,能说33种方言,亦通晓英、德、法、日、俄、古希腊和拉丁文等多国语言文字,在数学、物理学、哲学等领域也有涉猎,曾创作中国第一首流行音乐《教我如何不想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元任先生,曾是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国语运动元勋,“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开创了中国音乐界的新纪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瞿秋白故居位于青果巷82号,是光绪年间由其叔祖父建造的,是一栋古色古香的江南家祠式民居建筑,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1912—1916年间,瞿秋白一家寄居于此。大门处原匾额“城西瞿氏宗祠”与茅盾先生题写的“瞿秋白同志故居”上下高悬、相映成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瞿秋白出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其故居正是唐荆川的旧居“八桂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瞿秋白故居分东、西两院,各有四进,西院原为供家祭之用的正堂,现辟为“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多功能展厅;东院原为厢房式辅屋,现辟为瞿秋白故居陈列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就建在瞿秋白故居的东侧,是一栋占地面积2282.19平方米的仿明清建筑,于1985年6月18日瞿秋白英勇就义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以下两张照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盛宣怀的青果巷故居位于钟楼区公园路大马园巷18号(青果巷西端),由他父亲盛康与堂兄盛宇怀合资建造于1867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盛宣怀(1844.1.4一1916.4.27), 字杏荪,号愚斋,世为常州府武进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他被历史学家称作“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李鸿章曾称赞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他先后担任清政府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太常寺少卿等职,官衔一品,享有专折奏事权。从1872年创设轮船招商局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他掌握和控制了90余个营利非营利性组织,创造了开办招商局、铁路公司、邮传局、通商银行以及清末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治萍公司等11项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第一代实业家”“中国近代工业之父”与“中国实业之父”。他之所以能一路开挂,有天赋成分,也有贵人扶持,更有自身立足国家发展战略急需,而竭尽心力布局的缜密工商业架构。其所做之事实为推动中国工商业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曾出走日本,后病逝于上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国钧故居在青果巷82~84号。刘国钧(1887~1978),靖江人,定居常州,现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文物收藏家。故居原为“唐氏八宅”中八桂堂旧址,共有门屋、大厅、客堂、经楼(天香楼)四进,均硬山造木结构。大厅面阔3间,明间宽3.75米,进深8檩,后有翻轩。三进宽度与大厅相同,进深9檩,左右通道有砖雕门框。两侧有走廊贯穿前后,每进隔有天井,植以桂花。全宅以垣墙围成院落。三进假山后即经楼(天香楼),上下各3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照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国钧故居的国钧堂正中置着重18吨,高3.5米的刘国钧先生汉白玉雕坐像,其慈眉善目,温和友善,正眺望着他终生思念热爱的故土。雕像上方是陆定一题写的“慎爱勤诚”。这4个字金光熠熠,正是对刘国钧先生的恰当的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三锡堂是,位于天宁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中段,清末进士汪赞纶曾长期居住于此。“三锡堂”是汪氏堂号,原坐北朝南有五进。明万历年间(1573~1619)汪氏先祖汪康候,从徽州府休宁县上溪口迁徙至常州府,三传至汪继堪,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迁至青果巷“三锡堂”居住,又经七代传至汪赞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顾孝子祠,位于青果巷7号。顾孝子祠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共三进,原有皇帝表彰的牌坊在第三进,但现在存两进,大门原有一对抱鼓石,门楼有两个龙头,后被毁,第一进正中有门楼,第一进中间一间明显高于东西两间,典型的清代祠堂格式,屋脊仍保存清代风格,正门两侧墙今仍保存清代砖刻,制作非常精美。侧面有阴阳鱼砖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建筑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青果巷深处,白牆黛瓦随处可见,这种配色源自江南文人"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白墙如宣纸,黛瓦似墨痕,整体如一幅水墨画卷,与常州水乡的烟雨朦胧完美契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果巷的南例还有起宅和李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史良故居,位于常州市和平南路143号,紧靠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东北角靠。史良1900年出生于此。故居原有三进,原最东面的头进,因和平南路拓宽被拆除。现存硬山造大厅3间,面阔9 .2 米,进深8檩,为晚清砖木结构建筑,中间以屏门相隔,廊下明间为落地长窗6扇,下铺罗砖,两边为地板房,结构完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史良(1900年3月27日-1985年9月6日),字存初,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动先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民国时期,她是大上海著名律师,民族救亡运动、争取民主运动的积极投身者,曾因参加并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入狱,是中国的“七君子”之一;在新中国时期,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两届中央主席。她是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房子的墙上有一个洞,久而久之据说变成了一个鸟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青果巷旁有一座原阳湖县城隍庙戏楼原,这是常州市的一处古建筑,位于常州市区青果巷东首新坊桥小学内,原为阳湖县城隍庙附属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阳湖县城隍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戏楼为歇山顶二层木结构,下层由麻石方柱四根支撑,内外三面皆有木雕。上屋后台为子楼三间,下层作出入口,有砖雕门框"歌舞"、"升平"题额各一方。戏台梁架施斗拱,布置华丽,结构完好。楼下壁间嵌《增修城隍庙记》石碑,记载当年演戏盛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青果巷,踏上石板路,品味民居情怀,这里岁月如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果巷虽只有数百米长,但明清以来一直是群贤荟萃之地,近现代的一百多年间更是后浪推前浪,涌现出一大批仁人志士、社会贤达,他们中既有以瞿秋白为代表的红色三杰,也有史良、张志让、赵元任、周有光等各文化领域的泰山北斗,他们共同为青果巷谱写了华美的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行走在石板路上,一手触碰草木砖石,一手感知明清民国,岁月与文墨滋养孕育的青果巷,既是建筑的作品,也是历史的著作,更是常州市近现代的“名人摇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新修建的写有“诗书弦诵”字样的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果巷晋陵路入口(西),现已修复一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值得一提的是,青果巷中至今还保留着32户原住民,寻常人家的生活气息为古运河畔的人文古巷增添了市井烟火的安逸与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常州,青果巷以保存最完整、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姿态,使其成为一处发思古之幽情、寻觅祖先生活轨迹的圣地。穿行在常州青果巷,鞋底叩击着被岁月磨出包浆的石板,恍若翻阅了一部尘封的线装书。这条不足千米的巷弄,在运河水的千年滋养中,将半部江南文脉折叠成诗意的空间文本,不断地讲述着名人故居的动人故事。青果巷,不仅仅是一条小巷,更是古城常州的文脉所在,它是常州人的面孔、常州人的情怀,更是常州人的灵魂和希望。相信这座活态博物馆正在书写新的章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