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临近春节,我们夫妻俩报团参加了广西环线六天五晚游。1月18日,我们从南京乘坐10个小时高铁,晚上六点抵达南宁东站。旅行社的司机师傅准时在车站接上我们,并送到附近的酒店。</p><p class="ql-block"> 1月19日早上,我们登上了旅游大巴。导游是一个小伙子,很热情也很能说。我们这个旅游团一共35个人,其中有三个小朋友,来自北京、江苏、上海、湖北、河北、河南等地。导游把大家编为12个家庭,并分配了就餐的桌号,我们俩为1号家庭,1号餐桌。</p><p class="ql-block"> 中午11:30,我们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城,导游引导我们参观了巴马长寿文化展示馆。馆内迎面一幅展板特别显眼,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的讲话:“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可以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你们巴马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这些都是发展生态产业很好的条件。”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巴马在1964、1982、1990、2000、2015年历次人口普查时的百岁老人数量分别为:28、50、66、74、97,其中2015年有110岁以上老人3人。巴马历史上最长寿的寿星罗妈政130岁,原世界长寿纪录保持者罗美珍128岁(2013年辞世),现在巴马在世最长寿的老人卢乜(niè)美,生于1904年,今年121岁。截至2025年1月,巴马有百岁老人105位,其中有11位老人超过110岁。</p><p class="ql-block"> 2003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证书。这是该组织继苏联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中国的新疆之后,认定的第五个“世界长寿之乡”。美丽而神秘的巴马不仅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更是现有世界长寿之乡中唯一一个长寿人口持续增加的人瑞圣地。</p><p class="ql-block"> 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总人口30万,百岁老人105位,是国际长寿乡标准的近5倍;其县域内的一个村——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总人口500人,却有百岁老人6位,是国际长寿乡标准的200倍。所以八盘屯是世界顶尖的长寿村。百度地图把这里标注为“长寿村”。</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驱车20多公里,来到长寿乡巴盘屯。虽然已是隆冬季节,这里依然是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田野葱绿,鲜花盛开,空气清新。站在“世界长寿之乡八盘屯”村名碑前向后看,有两座高高的山峰,左右山峰上分别写有巨大的红字“寿”和“福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成为养生胜地。据说当地的土壤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导游介绍说,长寿村的居民大多保持着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饮食以天然有机食物为主,如玉米、红薯、蔬菜和水果等。他们勤劳朴实,心态平和,家庭和睦,邻里友善。这里也有许多很高的楼房,据说那些楼房大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养生爱好者居住的。</p><p class="ql-block"> 离开长寿村驱车七公里,我们来到百魔洞景区。旁边的资料碑介绍说,巴马葱郁山林的崖边隐藏着一座“大自然艺术之宫”,这便是“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百魔洞。百魔洞,又称百魔天坑,是一个天然溶洞。该洞口附近有泉水涌出,当地壮族人称之为“泉水口”,而汉语音为“百魔”,因此得名百魔洞,“百魔”体现了洞的神奇。洞内有各种石灰岩溶洞地貌,是一处自然景观和地质遗迹。百魔洞形成于遥远的年代,经历了长期的地下水溶蚀和冲刷。随着地壳的抬升,巨大的石灰岩山体逐渐被侵蚀形成了石灰岩溶洞。百魔洞平均高度80米,宽70米,洞道总长4千米,加上洞上洞,洞内洞之歧路,洞道总长近10千米。</p><p class="ql-block"> 进入百魔洞,我们就来到了一座天然形成的地下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宏大的迎宾大厅,高达数十米的穹顶之下,石笋、石柱错落有致,洞内空间广阔,钟乳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似仙人下凡,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洞内的奇异景观,配上不同色彩的霓虹灯光线,宛如梦幻般的仙境。更令人称奇的是,百魔洞内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地下河缓缓流过,给整个洞穴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百魔洞宛如一幅幅精美的天然浮雕,讲述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故事。继续前行,洞内的景观愈发丰富多变,从“仙人田”到“瑶池仙境”,从“龙宫宝殿”到“水晶宫”,每一处景点都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魔幻世界。一组八仙过海的人工雕塑,在一处魔幻的自然背景下,再辅以不断变换的霓虹光线,整个场景更显得栩栩如生。来来往往的游客纷纷驻足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网上盛传,百魔洞地磁场比较强,而较强的磁场能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是天然磁场疗养胜地”;洞内的空气含有高浓度负氧离子,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洞中的水含有特殊矿物质对健康有益。洞内好几个地方树立着“吸氧点”和磁疗点的牌子,洞内洞外也有很多兜售巴马水的商家。</p><p class="ql-block"> 在百魔洞,我们看到一处杂乱的石坡上,有至少几十个人,或站或坐,或躺或卧,或者聚集打牌,或者低头玩手机,还有好几个人盖着被子熟睡。最显眼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躺在轮椅上,下半身围着厚衣服。导游说,这些人都办理了进洞月票,他们都是来此养生的外地人。月票每个月1000元。旁边的告示牌提示:百魔洞开门关门的时间为8:30--17:00。他们上午进洞,晚上离开,附近有他们的租住房或自购房。洞里还有专门给这些人提供饮食的商贩。养生成了这个地方很红火的产业。导游说,百魔洞附近的街道上有时很拥挤,来此养生的候鸟人或者游人很多,候鸟人中不乏癌症病人。</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我们出了百魔洞。在等待旅游车的间隙,我们看到街道上、山坡上,有很多高楼大厦,楼顶立有巨大的“某某养生基地”字样,楼下聚集很多人面朝同一方向在草地上静坐。街道上,卖房子的广告比比皆是。我们不能知道当地人住在哪里,但是可以猜测出,那些高楼大厦一定是有人投资兴建的,当地人很少住在那里。我们也看到,这里的交通管理和环境卫生并不怎么好。当然,也许这里只是乡村或者此时正处于冬季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离开巴马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巴马人长寿固然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空气、水)有关,也与特别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外地人贸然前来,企图得到长寿,可能收效甚微。至于比较强的地磁场的那些作用,好像没有科学依据。</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多,我们旅游团还游览了仁寿源景区。仁寿源景区位于巴马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距离县城10公里。其间环境清幽,植被丰盈,田园似锦,俨然一处世外桃源。这里是被清光绪皇帝赠送“惟仁者寿”匾额的邓诚才老人的故居,是巴马长寿文化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我们自费参加了在仁寿源举办的长桌宴以及瑶族青年表演的以上刀山下火海、民族歌舞、民俗风情等为主要内容的篝火晚会。巴马是瑶族人聚居的地方。瑶族同胞热爱自然,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载歌载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