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若榖</b></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人对节气是极重视的,比如冬至饺子,夏至面,又如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还有立春的薄饼,立秋贴秋膘、春日的咬春。任什么节气到了,必得配上最适合的吃食。但无论怎么说,春节都是顶重要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老北京有个顺口溜儿,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到腊月二十三,老北京的家家户户都按照早年间的老理儿,忙乎着每天应该干的事儿。比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买斤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老人们都记得这过些讲究儿。其实,是讲究,也是规矩,少了哪一样儿,都还不痛快和别别扭扭。</p> <p class="ql-block">一年的头里,也就是从熬腊八儿粥、泡腊八儿蒜起,春节就算是开始,就如同戏园子里的锣鼓点儿一响,春节这出整年里的一出大戏,就算开场了。</p><p class="ql-block">按说,春节放在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也是应有的景致,地面儿上白白的雪,映着家家儿的红色对联儿和福字,还有一串红的糖葫芦,风车儿,小挂鞭儿,独独的美不可收了。</p> <p class="ql-block">老话儿怎么说来着,“二十三,糖瓜儿粘”,人们上街买回来关东糖和糖瓜儿,供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但这些关东糖和糖瓜儿,灶王爷是决绝带不走的,便便宜了家里的丫头小子了。</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置办年货和准备过年的吃食,无论是老太太,还是大婶子,四大妈,总都是喜气洋洋的,上铺面里买来杂伴儿,花生、瓜子儿、松子儿和各种花花绿绿的糖块儿和果脯蜜饯,单等到除夕或了大年初一,装盘待客。有的家儿日子过的紧巴,就把这些带皮儿的混在一个盘儿里,讲的是个面子。任怎么说,一年到头儿,桌上也得红火。</p> <p class="ql-block">年前里,准备好过年的吃食,同贴春联、请福字同等的要紧,鸡鸭鱼肉、韭黄细菜、莲藕,打豆儿酱,蒸馒头、炸咯吱盒、炖白肉、酱牛羊肉。这些个热闹,唯有一样儿是孩子最乐意帮忙的,就是拿着筷子在蒸好的馒头、豆包儿上点红点儿。</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因为我父亲是长子,又和祖母住,无论是在前孙公园的四合院,还是德胜门的楼房,叔叔、婶子和表哥表弟们都大包小裹儿投奔了祖母。节前,祖母便用红纸包些零块儿的纸币,作为压岁钱。而叔叔婶子们也自然少不了给祖母的孝敬,直接塞在祖母兜儿了。祖母总是笑的合不拢嘴,张罗着给其它几个孙子、孙女吃喝。</p> <p class="ql-block">父亲则在节前,便张罗着准备鱼、肉和鸡,还有炸货。祖母唯一的活计就是熬肉皮,切丁儿,忙乎着做豆儿酱。到开餐的时候,端上桌儿浇上腊八醋,再用干净筷子夹几个碧如翡翠的腊八蒜。这是便赢得了满堂的喝彩。而父亲总是在最后一道菜做好后上桌与几个叔叔一起喝酒聊天。</p><p class="ql-block">记得那时几乎都是谈形势,谈单位传达了什么文件和精神。家里女眷在聊着织毛衣,买毛线,最近又买了什么花色的草包。</p>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孙辈的,是绝不敢上桌儿吃的。另外</p><p class="ql-block">搭起桌子,大人们给逐样拨了菜,说笑打闹着。就过三旬后,大人们便要求我们每家的孩子表演节目。我表演最多的就是和弟弟演《智取威虎山》的“审滦平”的折子。自然是我的杨子荣。</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春晚,家里的聚餐一完,孩子们便嚷着叫关灯,然后点上红色小蜡烛,提着纸灯笼,在屋子里乐颠颠的转悠。不留神的功夫,孩子和灯笼一起,就溜达到当院儿和街上了,碰上几个提灯笼的孩子,说笑着在街上咣当。也有不大功夫哭着回来,原来是手里的灯笼经不起晃荡,便纸灯明烛照天烧了,凭怎么哄,非要再买一个不成。</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或是走亲戚的孩子,是最乐不得的。因为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能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大爷、舅妈老姑给的压岁钱,孩子们自然喜笑颜开,大人们也都得意洋洋。</p><p class="ql-block">头年下,鞭炮和二踢子就不绝于耳了,孩子乐得大人们买了带着出去放。或有自己的刚放完一回,听见临近有放的,便撒丫子往外跑,凭大人们喊破嗓子。</p><p class="ql-block">街巷里的铺面,春节头里都是最忙的,老板掌柜忙得进货、招揽着主顾。等到了年儿了,大人们便带着孩子走亲戚、逛庙会,红红绿绿的节、红红绿绿的衣裳,好不热闹,好看。</p> <p class="ql-block">一般大年初二起,家家便开始煎炒烹炸咕嘟炖,满街巷胡同都飘散着酒和菜香。</p><p class="ql-block">说春节到正月十五吃元宵。其实,一到破五儿,这节也就过的差不多的书归正传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大年下忍着滞气没发作的,这当口儿便快要合不上嘴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年节就这样一个个的过了,就像流水,哗啦哗啦的听着响声,日子也就这样的流走了。还还是节气,还是年节,还是腊月二十三,大年初一,破五,正月十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