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纪行

天水之间

<p class="ql-block">  素闻西岳之名,华山之险,能登临之,诚为人生一大快事。竟有幸,与同事们畅游华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还未到华阴,远远望去,只见前方的云层里起起伏伏不知是山还是云,随着车向前开,又看到那深灰色的云上似有一个个移动的小黑点,渐渐地那些黑点变得清晰起来,原来是目之所及缩小若干倍的游人在动,曾来过这里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哦,简直就在天上,太高陡啦!</p><p class="ql-block"> 当晚宿华阴,对于生长在平原上的人们来说,谈华山不免有些色变,于是同行的我们就讨论起这么高的山如何攀登的问题。最后面对现实,做出必要的选择---------按体力、年龄的不同分为三组,一组目标攀登顶峰,另一组目的在于能攀登为快,最后一组只是在山脚下低头看风景仰首观高峻了。大家戏说前者是“敢死队”,我又补充说中者是“蜗牛队”,把后者几位老大姐说成是“母鸡队”。戏说归戏说,登也好,观也罢,自是乐在其中。我既是“蜗牛队”之一员。哈哈……</p><p class="ql-block"> 到达被称为华山第一市的华阴市,该市街道依山势由低逐高,山城特色浓重可见。</p><p class="ql-block"> 翌日凌晨四时许,我们便向华山进发了,一路欢笑一路议论,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这次登山能尽量登多高爬多远?进入玉泉院,经第一道门买过门票,便来到山脚下,再跨过九龙桥,才算迈开了攀登华山的第一步。且别小看这第一步,这可是曲折险峻的前奏,漫漫攀登之路的起点。面对这巍峨之躯,恢弘之貌,即使你原本是一个怯懦者,而此时此刻也会变得勇敢、激昂、征服欲强烈起来。</p><p class="ql-block"> 华山的前一段路,是很长的一段斜坡路,在此慢慢前行会不时地在两边的岩石上看到一些红漆大字,或介绍或鼓励。大概是先行者对后来者的期望吧!</p><p class="ql-block"> “十里山色关不住,两壁岚风排闼来。”人说“晴天看山,雨天观瀑”,当我们面对四周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感到惊叹和震撼时,再静下心来意味深长的听听看看,把耳朵贴在石壁上,泉水叮咚作响,远望山腰怪石突兀的地方飞流直下如撒雪泻玉,实在美丽壮观。再听晓鸟脆鸣夜枭低嘘,又让你觉得这不是在爬山,且是爬举世闻名的华山,而是在极静极幽的世界里闲庭信步。</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情与景的交融、现实与虚幻的互动中,我们的精神得到了鼓舞,境界得到了升华,不知不觉已是“五里观”了。悄回首,只有群山环绕不见起点;抬头望,无限高峰在前,风光无限。</p><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代伟人的诗句刻在石壁上,正当我们暗运底气,奋力攀登时,一巨石挡在面前,巍巍然而立于此,俨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势,石壁上书:“希夷峡”,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前头。</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欣赏巉岩伟岸,审视自然胜景时,又不免想到也正是人类给这天公的杰作赋予了生命和灵气,不是吗?在看来根本无法可及的绝壁上,前人龙飞凤舞遒劲挥洒的惊联妙对便直射眼帘:“西秦胜概”,“天开画园”,“中天积翠”等等,不就是这自然景观的写照吗?</p><p class="ql-block"> “西夷峡”,据载:陈抟仙化于此而得名。相传陈抟迷恋山水不愿做官,曾先后被宋、后唐、后周君王相邀而婉拒。宋太宗有诗于陈抟:“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踪迹查无闻。如今若肯随君诏,即把三峰赐予君。”后被宋太宗赐“西夷居士”。西夷峡依而得其名。陈抟曾有诗曰:“昔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又说当年陈抟初上华山时山上有老虎患伤人,陈抟大声喝斥老虎退去,并让其远离华山,从此华山无老虎。 此处石门陡立,与对面山峰相峙,“云树生香”,泉石泛彩,诚不失为天公神斧自然混成之杰作。</p><p class="ql-block"> 再沿山路盘旋而上,前面又一景致-----莎萝坪。相传陈抟曾在这里植大量莎萝树而得名(又说:“清光绪十年,既公元一八八四年树毁于水”)。而此处又名“洞天坪”,的确这里洞天别具,站在天然的平顶石台上,会使人幻象迭生,思绪渺远。当登者诸君举目远眺更高的目标时,脚下的深涧似乎更加幽深神秘了。殊不知正是这险惊之处,方为极清静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此有“道家天界------大上方”。相传,唐明皇之妹金仙公主出家在此修行。我们不禁要问,金仙公主乃明皇御妹,身居蟾宫,锦衣玉食,为什么要抛却万般荣华富贵而与清风明月相伴终生呢?此时此刻我们理解了这位古代贵族女子。当世人面对红尘纷扰,迷离今生时,想到的无非是荣华富贵,爵禄尊显,而金仙公主看到的却是宦海沉浮,奸佞谗妒,自私欺诈,生死别离,或是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既是“堪破三春景不长”,何不行伴山间之清风,渴饮涧中之甘泉,晓听鸟语花香,暮闻松啸泉唱,逍遥自在,如神似仙呢?想来只是常人难却未了之情罢了!故当愧占这极清、极静、极险、极峻于一隅。试想江山永长,人生苦短,能生则生,得去便去,何等自在?可谓千古名举矣!我等之渺小,亦正见于此。西岳巍巍有慧目,人海茫茫少知音……。</p><p class="ql-block"> 感叹自归感叹,蜗牛慢行耐力方显,不知不觉平路已走完,再走就是石阶了,这时方是登山,前面只可谓之走。</p><p class="ql-block"> 行走间一小站出现在面前,名字颇为别致——“平路完了站”。这虽非华山胜景,更无古今雅典,只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是一些不凡与严伟之处也往往在于此。小站不禁免费为登山者提供休息的小竹椅,有偿提供小吃喝,同时还告诉登山之人,平路到此结束,已走过四分之一的路程。“请君加刚,请君添力”。以后每遇到一个小站,皆可遇到同样的情景,看到类似的话语。写到此,不禁插入题外话:当人类共同面对大自然设置的障碍和艰险时,同类之间便会多一丝同情,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灵魂的陶冶吧!此时此刻,透过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看着这一句句劝勉激励之语,我们也可些微领略到那些堪称山之主人的作者们智慧和深沉,淳朴与厚重,如这山间的泉水,明澈透亮,清冽甜润,在渐感炎凉的世态面前,似觉古风犹存。随着山势的渐趋陡峭,攀登越加困难,我们已经小喘吁吁。不过因为我们早已有了思想准备,且又想涉猎更多的胜景古迹,所以并没有丝毫懈怠,相反更增加了点历险的豪气。</p><p class="ql-block"> 在曲折陡险的登山之路上,我们随时会见到一个个脚踏布履,身着道衣,头打唐髻,须发飘飘的世外之人,健步如飞的从我们身边匆匆而过,因我们侧目,而他们却视我们一如无物。记得入山门时,一位老先生叫住我,说我是有福之人,要送我几句话,被我婉转的拒绝了。此时我想,和这山这石这泉这树一生为伴也不负为有福之人了,所以若在登山时不慎落入山涧,也不失为一种缘分或度脱吧!哈哈,事后不禁自嘲:平俗的我面对这巍巍大山倒觉得有点激昂啦!</p><p class="ql-block"> 太阳早已升起来,光芒远远地照在了高处的群峰上,穿雾逐岚金灿灿如千万颗明珠聚而生辉。我无限感慨的对同伴说:看,等金色的阳光也照在我们的身上时,我们,也同这大山融为一体啦!即使我们没有登上中锋(华山最高峰),难道不因为我们的不懈努力而骄傲吗?</p><p class="ql-block"> 再向前,又一巨石跃入眼帘,曰“混元石”,题:“榷长方岳”。意为开天辟地所遗之石,石上“莲屏松柱”四字为明代题刻,载:白蛇着箭之典故。上嵌白石一块,状似白蛇。《聊斋-安幼典》所载:“人仙痴情相爱终成眷属之故事”。看到混元石,不禁感慨,这开天辟地盘古所遗之物,记载了几多人世沧桑,而今雄踞于千巅万壑之中,却是:石知甚多偏无语,人本无知自多情。由此杜撰处多少荡魂涤魄、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就是造物开化以来所谓万物之灵的人之杰作吗?“上下求索,进退维谷”,乃石阶两旁所书,事实正是如此,行至此,进,险峰在前,退,山路已遥,凡勇者明者必当取进矣!漫漫人生,也难免遇此境地。适逢兹时,日已低射,再登愈高,仲春尚早,艳花尚眠,正是:鸟语婉转花香冷,半山浅黄半山青。桃色点点缀绝壁,峰峦叠嶂云雾中。一派仲春嫩景,撩人顿生无限情愫。</p><p class="ql-block"> 乘兴继续向上攀登,一景观颇为感人,曰:“毛女洞”。据记载:秦宫女玉姜,因避骊山殉葬,匿琴逃至华山,饥食松柏叶,渴饮山泉水,久之体生绿毛,身轻能飞,遂呼之为“毛女仙姑”。所栖之石穴称为毛女洞,其峰为毛女峰。洞在峰腰间,传说唐太宗年间有采药人曾遇毛女于芙蓉峰下,毛女因感叹身世常抚琴于山间。清代颜光敏有诗曰:“人传毛女峰,诗闻毛女琴。欲写秦宫怨,空山多众音。”毛女洞旁石阶边又有吟:“朱弦只拨秦宫怨,芳径空归日月魂。”读到此我也颇感慨:骊山堪为悲,后世已惊闻,毛女今安在?冷眼观世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走过“奇削秀拔”,又见“紫云胜景”,且莫忘,中间还要跨过“仙台桥”,再览“响水石”听山间泉声幽咽呢。</p><p class="ql-block"> 向前,山越峭拔,路越陡险,峰回路转,险象横生。迎面“飞来石”更是叫绝,其造型突兀,如悬半空,大有闻风欲坠之势。曰“洞庭飞来”,又云“愿为天下雨”。一块石,人赋予其情其趣,让观者让后人回味无穷。既是洞庭带雨来,可谓惊天济世石,君不信,亦须信,可见天地造化之精妙,绝非于人,还有这天下名山,巍巍西岳。往前走,接着便是“青柯坪”,因生青柯树而得名。在此可远眺云台峰、莲花峰、凤凰岭以及赵匡胤系马桩等诸多景观,浮影于闲云翠峰之间,近有“通仙观”、“东道院”及“梅花洞” “雪花洞”等,给人以“四看千峰绕,千峰一路通”之感。</p><p class="ql-block"> “十八盘未足劳顿,三千级已在招我。”路石刻字,情招来者。我知道走到此处再向前,方见华山真面目。至此,攀登如略生畏惧,请看“回心石”。</p><p class="ql-block"> 默记“回心石”,登山志难回。志难回,却难酬,仰望百米悬崖,又思无限风光,空余恨,时不待我,只落得终生遗憾。从此便是空白……</p><p class="ql-block"> 听来者讲,无聊,羡他人,更自卑。不由得自嘲曰:借得西岳一缕情,有缘再酬今生愿吧!</p><p class="ql-block"> 写到此,又自辩自解自安自慰,爬山之初,已自比蜗牛,正因目标定的不远,故而每到一个景点甚至每跨越一个台阶,也自感一番成功的喜悦。由此又偶尔想起运动场上的百米冲刺,最前者自是光彩辉煌,然而那最后者的锲而不舍,明知无酬也拼搏的精神,不也是一种伟大而值得喝彩吗?</p><p class="ql-block"> 山山皆有最高峰,攀上一山一峰尚有千山万壑之最,贵在于攀登而不在乎其达。行走万里在于勤勉,不尽风光永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来自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