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修平常心做自在人

张光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内容提要】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修行之道。他主张通过修得平常心来实现内心的自由与解脱,通过成为自在人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理念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而且对我们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借鉴王阳明的思想,修得一颗平常心,成为一个真正自在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修平常心做自在人</b></p><p class="ql-block"> ——夜读王阳明</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其中,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贡献,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他主张“修得平常心,做个自在人”,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个体修行的指导,更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深刻诠释。</p><p class="ql-block"> 平常心,即不执着于外物,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名利所惑,为得失所累。然而,王阳明却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在于修心。只有修得一颗平常心,才能超越世俗的纷扰,实现内心的自由与解脱。</p><p class="ql-block"> 修得平常心,是一件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从三个方面磨砺自己:首先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们常常因为外界的得失而情绪波动,喜怒哀乐无常。然而,王阳明认为,这些都是虚妄的,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超越这些表面的情感变化,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他主张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对事物的超脱和洞察,从而不被外物所扰,不被情绪所困。其次,修得平常心还要做到“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之路。王阳明强调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修正,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他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修得平常心还需要培养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人生充满变数,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然而,王阳明认为,面对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我们应该保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坦然接受,不抱怨、不逃避。这种心态不仅能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还能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生活的乐趣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自在人,即摆脱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王阳明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自我解放,成为一个真正自在的人。</p><p class="ql-block"> 要成为一个自在人,绝非旦夕之功,是一个人经过千万心路历程后的蜕变,凤凰涅槃后的重生。首先要摆脱心灵的枷锁。人们往往被各种观念、信仰、习俗所束缚,无法真正地活出自我。然而,王阳明认为,真正的修行者应该勇敢地打破这些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他鼓励人们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挑战传统,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其次,成为自在人还需要学会放下执念。执念是束缚人们心灵的一大枷锁,它让人们无法释怀过去的得失,无法面对现实的不如意。然而,王阳明告诉我们,只有放下执念,才能解脱自己的心灵。他提倡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生中的得失荣辱,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情绪所扰。最后,成为自在人还需要培养一种超脱的心态。超脱,即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与解脱。王阳明认为,真正的修行者应该具备一种超脱的心态,不被名利所累,不为得失所忧。他们应该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生中的一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修行之道。他主张通过修得平常心来实现内心的自由与解脱,通过成为自在人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理念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而且对我们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借鉴王阳明的思想,修得一颗平常心,成为一个真正自在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