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香格里拉。

老顽童

<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文学创作方面,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书中将香格里拉描写成一个隔绝尘世、养生长寿的理想乡,那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远离烦扰,心智永远保持澄明。小说出版后在西方世界掀起热潮,“香格里拉”这一概念进入人们的想象,成为人间天堂、世外桃源、乌托邦的同义词。后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桃源艳迹》,进一步扩大了“香格里拉”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现实地域方面,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藏名“建塘”。藏语中“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象征着一种至高无上的生活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之境。2001年,云南省政府将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4年撤县设市。有说法认为,在考察论证后确认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所描绘的绮丽自然景观和古朴风土民情与中甸县内的情况相符,所以中甸县继承了“香格里拉”这一美名。</p> <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一词蕴含丰富,既代表着绝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涵盖了多元包容的文化底蕴,自然景观方面有: </p><p class="ql-block"> 雪山冰川,香格里拉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境内雪山耸峙,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470座,如哈巴雪山、石卡雪山等,山峰终年积雪,气势磅礴。  </p><p class="ql-block"> 高原湖泊:有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碧塔海、属都湖,以及纳帕海等近300个高山湖泊,湖水清澈湛蓝,周围植被茂盛,景色迷人。 </p><p class="ql-block"> 峡谷深壑:位于“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有世界著名的虎跳峡,峡谷两岸山峰高耸,江水奔腾咆哮,以其磅礴的气势吸引着众多游客。 </p><p class="ql-block"> 草原花海:在香格里拉,广袤的草原如绿色的海洋,每年5-9月,草原上200多种山花竞相开放,形成花的海洋,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方面: 民族文化:这里是藏、纳西、彝、傈僳等25个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保持着相对独立又和谐发展的传统习俗,有琳琅满目的民族服饰、各具特色的民居、民族歌舞以及多种民族特色饮食等。</p><p class="ql-block"> 宗教文化:境内除主体的藏传佛教外,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对各民族影响深远,松赞林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宏伟,收藏有大量佛教经典、文物和艺术品。 </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香格里拉曾是古代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民族迁移、分化、演变的大通道,形成了独特的康巴文化,遗留了众多古村落、古寺庙、古桥梁等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当我踏入这片土地,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飘浮着,仿佛触手可及。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神圣而庄严。</p><p class="ql-block"> 普达措国家公园是大自然的杰作。广袤的草原上,五颜六色的野花肆意绽放,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美丽与温柔。清澈见底的湖泊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雪山和周围的绿树,让人分不清哪里是真实,哪里是倒影。漫步在湖边的栈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内心的疲惫与烦恼渐渐消散。</p><p class="ql-block"> 松赞林寺是香格里拉的灵魂所在。这座宏伟的寺庙依山而建,气势磅礴。金色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色的墙壁庄严肃穆。走进寺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耳畔回荡着诵经声,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净化。我虔诚地祈祷,希望这份宁静与祥和能够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独克宗古城则充满了浓郁的藏族风情。古老的石板路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街边的店铺里摆满了精美的藏族手工艺品。在这里,我品尝了正宗的酥油茶和青稞饼,那浓郁的味道至今仍在我的味蕾上萦绕。夜晚,古城的灯光亮起,照亮了整个夜空,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之行,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它的美丽、宁静和神秘,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香格里拉都将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当我踏上归程,心中满是不舍。但我知道,我一定会再次回到这片神奇的土地,继续感受它的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