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1月18号,我来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过周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气寒冷,零下三度。周六早上八点半落地维也纳时,还是浑浑噩噩,航班早,睡得少。没有任何计划,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吧!</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下飞机,就看到庆贺中国新年的广告牌,非常亲切。在德国我没有看到过相似的广告牌。</p><p class="ql-block">先在旅馆寄存了行李,附近小餐厅吃早饭。看看地图,著名巴洛克建筑风格的Karlskirche 圣卡尔教堂,英文名称查理教堂,就在附近,步行1.5公里即可。第一站前往Karlskirche. </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卡尔教堂被广泛认为是维也纳最杰出的巴洛克式教堂,也是该市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教堂于1716年奠基,1737年竣工。 教堂的建筑展现了多元化风格。 中心的门面通往门廊,与希腊神庙门廊相对应。由洛伦佐·马蒂利(Lorenzo Mattielli)设计的立于门面两边的大柱形似罗马的图拉真柱trajan’s column。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塔楼延伸出来,展示了罗马巴洛克(贝尔尼尼Bernini和博罗米尼Borromini)的影响。(摘自Wikipedia)</p> <p class="ql-block">目前教堂正门右侧的大柱正在整修,未见真容。维也纳的教堂是要购票参观的,9.5欧一人,可以上到教堂管风琴阁楼,俯视教堂大厅,也可以登上拱顶前面的顶楼露台,瞭望老城。 </p> <p class="ql-block">教堂旁边以前是医院墓地Spitaler Gottesacker。但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是维也纳科技大学。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于1741年7月28日在维也纳去世,并于当天被埋葬在那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坟墓已无处可寻。为了纪念他,在Karlskirche 定期举办维瓦尔第音乐会。</p><p class="ql-block">我早闻维瓦尔第古典音乐会的盛名,1月18日晚上8:15正好有一场音乐会在Karlskirche 举行,可惜网上票已售罄。 但是18号到了教堂发现有售票点,好多人排队。我问了一下是否还有余票,运气不错,竟然还有三张余票,立马买了一张。买到音乐会的票,我欣喜若狂!</p> <p class="ql-block">冬日寒冷,教堂内也很冷。 晚上听音乐会时要穿暖和点!</p> <p class="ql-block">圣卡尔教堂建筑外观庄重典雅,教堂内部金碧辉煌,精美的壁画、雕塑以及彩色玻璃窗共同营造出神圣而庄严的氛围。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我不禁驻足凝望。</p> <p class="ql-block">离开卡尔教堂后,发现维也纳博物馆区就在附近,于是前往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 2015年6月曾经来过维也纳,那时只在各种皇宫博物馆蹓跶,没能参观其它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主体建筑富丽堂皇,有一个圆满的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藏品最丰富的美术和装饰艺术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特瑞西亚大公广场, 艺术历史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分别坐落在广场两边。</p> <p class="ql-block">1891年,艺术史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同时开幕。它们是根据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命令修建,为哈布斯堡王朝丰富的收藏品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并且能够对公众开放。这两座博物馆拥有相同的外表,隔玛丽亚·特瑞西亚公爵广场相对。两座博物馆都兴建于1872年到1891年之间,建筑师是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和卡尔·哈斯瑙尔。该建筑呈长方形,立面用砂岩建造,顶部有60米高的穹顶。建筑物内部装饰华丽,有大理石,灰泥纹饰,金箔,和绘画,其本身就是壮观的艺术品。(摘自Wikipedia)</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在设计建造艺术历史博物馆时就不惜代价,一切都要用最好材料,彰显当时奥地利帝国的强盛。</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有四个长期展厅:</p><p class="ql-block">1.荷兰和比利时画家展厅</p><p class="ql-block">2.意大利和法国画家展厅</p><p class="ql-block">3.古希腊古罗马和埃及展厅</p><p class="ql-block">4.珍宝馆</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站是荷兰比利时展厅。</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感觉非常舒适,坐在沙发上听着讲解,欣赏艺术作品。温暖放松,真是冬日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坐在沙发上看着这幅画,惊奇怎么会有一个金属扶手在墙面上。等我走到画作面前才发现这是油画里的扶手,光影效果太真实了,会在特定角度给人一种错觉,这个金属扶手是真实存在于墙面上的。</p> <p class="ql-block">海鲜市场,这幅作品并不是对某一真实地点的描述,而是当时画家对于物产丰富的一种艺术表现。</p> <p class="ql-block">农民婚礼,1568, Pieter Bruegel d. Ältere </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真实再现了16世纪农户婚礼情景。这幅作品的特别之处是视角,画家在创作时放弃了常见的“上帝视角”,而是身在其中的视角。观赏者仿佛置身现场,抬着食物的两名男子刚刚从我们身边走过。</p><p class="ql-block">新娘坐在桌子中间,背后墙面上有一幅绿色的织物,上面挂着象征新娘的纸质头冠。 根据那个时代的风俗新娘不能吃饭不能说话,画中新娘低垂双眼,双手交叠,正襟危坐。 新郎在此画中不能确定是哪一位,但是根据当时的风俗新郎不能坐在桌子上,他应该是在现场招待客人,张罗各种事宜。 </p> <p class="ql-block">木质花瓶里的花束,1607-1608, Jan Bruegel</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中画了大约130种不同花卉植物,看似普通,却有至少12幅存世的复制作品。 </p> <p class="ql-block">Kardinal Niccolò Albergati 1438?, Jan van Eyck</p><p class="ql-block">红衣主教Niccolò Albergati肖像,对于这幅作品的主题人物仍然存在争议,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主题人物是一名英国贵族,并不是红衣主教。 这幅作品的特别之处是写实风格,与中世纪时期主流作品大相径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Turmbau zu Babel, 1563, Pieter Bruegel</p><p class="ql-block">巴比伦塔,也被称为通天塔,是《旧约全书》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人类产生不同语言的起源。在这个故事中,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大洪水”之后从东方来到了示拿地区,并决定在这修建一座城市和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见此情形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並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世界闻名,大学期间修过西方美术史的选修课,应该赏析过这幅画,所以看到这幅画感到非常熟悉。 </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应该是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镇馆之宝之一,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作之一,也是巴比伦塔最早的艺术表现。</p> <p class="ql-block">雪中猎人, 1565, Pieter Bruegel </p><p class="ql-block">这是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的作品,老彼得·布勒哲尔描绘了理想中的乡村生活。这也是发现的欧洲最早的雪景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荷兰展厅消磨了太多时光,我在博物馆里的第二站是意大利和法国画家展厅。 早年多次去过意大利罗马和佛罗伦萨,对意大利艺术作品相对比较熟悉。 </p> <p class="ql-block">冬,1566, Giuseppe Arcimboldo</p><p class="ql-block">Arcimboldo 曾经是维也纳皇家画师,擅长用植物花卉或水果组合成人像。 据说这个四季系列应该还有春秋两幅,但是这两幅并未传世,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p><p class="ql-block">当时人们认为冬季是四季的初始,奥地利皇帝将自己想象成四季的主宰。冬季这幅画中隐藏着皇帝Maximilian 的名字缩写,象征着皇权。 据说四季系列画作曾被悬挂在奥地利皇帝Maximilian 的卧室里。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 1563, Giuseppe Arcimboldo</p> <p class="ql-block">火, 1566, Giuseppe Arcimboldo </p><p class="ql-block">画家在这幅画中使用黄金来表现热烈的火焰。 </p> <p class="ql-block">水, 1566, Giuseppe Arcimboldo </p><p class="ql-block">画家用不同的水产品组成一幅人的头部肖像。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 </span>1600/1601,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p><p class="ql-block">手提格利亚头的大卫,由著名意大利巴洛克画家卡拉瓦乔(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 绘于1600/1601年。这个圣经故事激发了很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卡拉瓦乔的另一幅同样主题的作品藏于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Galleria Borghese。据说画作中的巨人格利亚头颅的模特就是画家本人,持剑的大卫则是画家的助手。</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带来的是一种激进的自然主义,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确的观察和生动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明暗对照法。在卡拉瓦乔手中,这种新风格是达到真实和灵性的工具。卡拉瓦乔的画风启发了现代绘画。</p> <p class="ql-block">17和18世纪意大利画家的作品,维也纳的写实风景画。 现在的维也纳实际上保留了数百年前的城市格局和古老风貌。</p> <p class="ql-block">Poststrasse 维也纳1759/1760年间的邮政大街街景。 </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8号的晚上路过邮政大街。 历史与现实突然之间发生重合:多米尼克教堂依然屹立,街道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画作中远处的塔楼今日已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特蕾莎,Maria Theresa,1772年6月6日—1807年4月13日)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后,第一位奥地利皇后和那不勒斯王国公主。她的丈夫是奥地利弗朗茨二世。</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由画家Anton Raphael Mengs 绘于1773年,表现的实际上是当时才8个月的小公主。 维也纳艺术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好几副公主精美的肖像画。 </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的广场上就是她的雕塑,广场也以她命名。</p> <p class="ql-block">Bildnis eines Jünglings vor weißem Damastvorhang,一个年轻人在白色背景前的肖像画,1508, Lorenzo Lotto </p><p class="ql-block">Lorenzo Lotto 洛伦佐·罗托是16世纪上半叶极具影响力的文艺复兴和风格主义画家。 </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通往3楼的楼梯通道</p> <p class="ql-block">在三楼展厅观赏拱顶和二楼大厅。</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已在博物馆消磨了5个小时, 刚刚看完两个展厅。 珍宝馆,古希腊古罗马和埃及展厅没能仔细参观,只能快速走过。 </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佳作无数,我只是挑选了几幅我很喜欢的作品记录留念。</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厅</p> <p class="ql-block">非常精致的大理石雕刻和挂件</p> <p class="ql-block">埃及厅</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黄金帆船模型</p> <p class="ql-block">在艺术历史博物馆晚上6点闭馆,意犹未尽,离开后,再看看夜色中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回到旅馆 Check in后到附近小餐馆吃了点东西,食物简单美味,是土耳其和日本菜系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蔬菜沙拉和鸡肉饭</p> <p class="ql-block">饭后再次前往卡尔教堂参加音乐会,为了御寒能穿的都穿上了。 健康<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切的基础!当天晚上深刻感受到这一点,教堂里温度低,而且需要静坐70分钟,身体不好可能都熬不住。</span></p><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圣卡尔教堂依然庄重典雅。</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票没有座位号,只有等级划分。 领坐员将我安排在第三排右边边缘位置上。 </p><p class="ql-block">音乐会以四季为主题,演奏的曲目非常熟悉。 教堂比较冷,所有座位上都安排了羊毛毯,非常贴心。 买站票的观众估计比较辛苦。 音乐会没有人主持,没有人讲解,从开始到结束70分钟,观众聚精会神,沉浸其中,鸦雀无声。 教堂音效极佳,乐团没有用任何扩音设备。</p> <p class="ql-block">下图中背着小提琴盒的女士是第一小提琴师,全场只有她一人是完全没有谱子在面前的, 独立演奏,没有指挥,她一人带领乐队演奏全场, 非常棒!</p><p class="ql-block">音乐会给人带来快乐,18号的晚上,我感受到了共鸣的力量,完全被音乐感染!</p> <p class="ql-block">音乐会结束后,意犹未尽,于是步行前往老城中心去看看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维也纳大教堂。 </p><p class="ql-block">夜晚寒冷无比,但是老城依然热闹。下图为老城附近的购物街。 </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大教堂,奥地利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看着不错,于是周日准备参观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里蹓跶,慢慢走回旅馆,看看维也纳冬日夜景。</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城市公园入口</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市内的多瑙河运河,冬季水位较低。 城市公园有路灯,夜间在里面行走,没有不安全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