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巴尔鲁克

<br> 按照笔者的初衷,每种中药只写一篇与该中药有关的诗词歌赋学研收获。然而,就“茱萸”来说,自打西晋文学家左思把它写入《蜀都赋》之后,尤其是西晋文学家孙楚还专门写了一篇《茱萸赋》,再加上摩诘先生那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年流传,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又写出多少感人至深的诗词。<br> 笔者在借助搜韵网浏览写有“茱萸”的诗词歌赋的时候发现,自诗圣杜甫一句“醉(一作再)把茱萸子细看”之后,后世的文学大咖们再写“茱萸”就很少跳出“看”字了。前篇拙文学研了唐诗的巅峰人物诗圣子美先生的诗,我们再来看看站在宋词之巅的东坡先生如何借“茱萸”发挥的。<br> 从搜韵网上搜到东坡先生总共创作了四首写有“茱萸”的诗词。诗是东坡先生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秋,在杭州写的一首七律《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再用前韵》。笔者在研学该诗时感到困难重重,所以暂时放下,有待再读些书后细究。那么本篇拙文重点就学研一下三首词。<br> 第一首《浣溪沙·重九旧韵》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重阳节这天。“浣溪沙”是词牌名;“重九”是节令名,即重阳节。这里的“旧韵”,据《苏轼词新释辑评》中王文龙老师考证,在此前一天,东坡先生也曾写下一首《浣溪沙》,而这首词用的就是那首词的韵字。词云。<br> 浣溪沙·重九旧韵<br>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br>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仔细更重看。<br> 如果知道上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理解该词就不难了。<br> 从王文龙老师的考证中得知,熙宁七年九月,时任杭州通判的东坡先生接到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的任命,在与七月才上任杭州知州的杨绘(字元素)分袂时先后写了数首诗词互为唱和,这便是其中的一首。<br> 上阕首句中的“白雪”是借《阳春》《白雪》曲名,说明词作者与友人唱和往来之诗词的高雅。“爱君才器两俱全”中的“爱君”显然是指杨绘;“才器”指才能和器局(器量、度量)。下阕首句中的“能几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才几日”。末句则来自诗圣子美先生的“醉(一作再)把茱萸子细看。”<br> 东坡先生写下上述《浣溪沙·重九旧韵》后不久,便北上密州。下面两首词是东坡先生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到黄州时写的,而且都是在栖霞楼上与友人相会时有感而发。<br> 对栖霞楼做个说明。在唐宋时期,栖霞楼为黄州四大名楼之一,位于黄州郡仪门外西南赤壁矶。据载,为江西临川人王义庆于南北朝初期所建,北宋初期闾丘孝终镇守黄州时重建。背山面江,以落日晚霞、映红楼台而得名。东坡先生在黄州时最喜登楼揽胜,赞为“郡中胜绝”,还专门写有梦游栖霞楼词《水龙吟·小楼横载春江》。他经常会在楼上宴饮宾客、吟诗作画,下面这首《醉蓬莱》就是其在栖霞楼吟诗填词中的一首。词云。<br> 醉蓬莱<br> 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楼。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是词。<br>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br>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br> 从词序中我们得知这首词是东坡先生谪居黄州第三年,也就是元丰五年(1082),为黄州太守 徐君猷送行时所作。关于这位太守,网上能搜到的资料甚少,笔者只找到:“徐大受(?~1083),字君猷,东海建安(今福建南平建瓯)人,宋神宗熙宁进士,翰林学士,出身官宦世家,祖上皆为奉公守法的‘循吏’。”于元丰二年(1079)任黄州知州,也就是说徐太守与东坡先生同年抵达黄州,且给予东坡先生多方照顾。序中提到“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乞郡”就是要求郡守。按照宋代地方管理制度,一般地方官任期为三年,任期结束后必须离开原任地。这种制度使得地方没有固定的官吏,从而减少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徐太守就是在任期届满后,请求朝廷委派自己前往湖南任职。遗憾的是在元丰六年(1083),也就是徐太守离开黄州仅仅一年之后便驾鹤西去,为此东坡先生还写有七律《徐君猷挽词》,从中可见他与太守之间的深厚友谊。<br> 词的上阕着重描绘了光阴似箭的三年谪居生活,徐太守的为人处事,以及与其建立的深厚友谊。前三句中有“劳生”一词,出自《庄子大宗师》:“夫大塊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指劳碌辛苦的人生。“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中的“萧萧”,此处不是拟声词,而是指白发稀疏。“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三句中“好饮无事”成为东坡先生发明的成语之一。典故出自《史记·张仪列传》,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犀首(苏秦)与陈轸的交往。犀首(苏秦)喜欢饮酒,陈轸在拜访他时问道:‘公何好饮也?’犀首回答说:‘无事也。’意思是他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所以才喜欢饮酒。”东坡先生用“好饮无事”并不是说徐太守是无所事事、以饮酒消磨时间的人,而是说他无为而治的执政理念和实践。后句“似古人贤守”也是对“好饮无事”最好注释。“贤守”即贤明的郡守。<br> 下阕用“细看重嗅”“一江醇酎”着重吟咏了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既有三年来共同经历的“摇落霜风”,又有对未来“酹羽觞江口”的希望,更有对友人的吟颂之词“饮公遗爱”。“重(chóng崇)嗅”即反复嗅闻。“摇落”意即凋残飘落。“西顾”因湖南在黄州以西,故以“西顾”表达常常思念之意。“羽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州人”即州民,在此指黄州的民众。“遗爱”在此可以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也可以说是将“仁爱”遗留于后世。“醇酎(zhòu胄)”即美味厚重的美酒。<br> 下面这首《西江月》,按照《苏轼词新释辑评》中饶学刚老师的研究,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与上述《醉蓬莱》(笑劳生一梦)时隔一年,理由是:“此时,徐守君猷已离黄四个多月了。即景生情,怀念起被黄州人尊敬的‘遗爱守’徐君猷,作此词。”<br> 但邹同庆和王宗堂二位老师,以及王水照老师都认为是同一天创作的,在邹同庆和王宗堂二位老师编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里是这样说的:“据本词题文及‘今日凄凉南浦’句,此词当与《醉蓬莱》(笑劳一生梦)作于同时,均系送别徐君猷所作。王水照《苏轼词选》亦谓二词同时作,认为《醉蓬莱》‘乃重阳聚会前所作,本篇则作于聚会之时。’”<br> 笔者认为,两首词是作于同一天,还是时隔一年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东坡先生填词时的心境,都是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重。<br> 西江月<br> 重阳栖霞楼作(一作重九)<br>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br>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br> 上阕前两句写实,东坡先生用眼前的景象衬托出重阳节思念友人的沉重心情。后两句颇有讲究。“戏马会东徐”典故出自《昭明文选·赋壬·公宴·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唐李善注引《齐书》萧子显曰:“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这个典故描述的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在彭城(今江苏徐州)的项羽戏马台上举行的一次宴会。当时,刘裕在九月初九重阳节登上项羽戏马台,与宾客们欢聚一堂,这一活动后来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每年重阳节都会在此举行宴会。接下来的“今日凄凉南浦”,“今日凄凉”好理解,为什么在“南浦”?因南浦乃送别之地也。典出《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br> 下阕依然是前两句写实,大意是不要责怪尚未开放的菊花,有女子陪伴搀扶就可以了。“黄花”即菊花。“红粉”本意是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以此借指美女。后两句则是写人生感悟,大意是酒筵将尽,也不用去看茱萸准备得如何了;人生的今天,在仰俯之间都会成为历史。“酒阑”意为宴饮过半,酒席即将结束。<br> 东坡先生在黄州留下众多诗词歌赋,但让人们反复传唱的还是《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今天学研的上述两首词,虽然不是东坡先生的最佳作品,但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他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所思所想。<br> 关于我国古代佩戴“茱萸”的风俗,就是于农历九月九日采折带有茱萸果实的枝条插在头上,或捆扎在手臂上,或者将茱萸果实装入囊袋中挂在身上,据说可以辟邪恶、除灾祸、可增寿。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很可能是因茱萸具有芳香气味,如同艾蒿一样可以减弱瘟疫对人的侵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