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每逢春节,那一声“过年啦”,就像开启了时光的大门,让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涌来,在记忆的年轮上刻下深深的痕迹,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璀璨的篇章。</h1> <h1> 如今,过年时的市场繁荣似锦,货品琳琅满目,人们穿梭其中,挑选着各种各样的年货,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类蔬菜、肉类、蛋类、鱼类、海鲜等应有尽有,丰富的物资使生活似火般热烈,幸福满溢于每一个角落。</h1> <h1> 回溯至六十年代,经济尚不发达,商品匮乏,副食品需按城镇人口分配,限量凭票供应。每年发放的六十张左右票证,决定着一家老小的口福。商店不定期公布几号票对应购买何种物品,肉票尤为珍贵,有时一个月或一个半月才供应一次,每张肉票仅能买半斤肉。食用油稀缺,大家都偏爱买肥肉,将熬成大油和油渣混合使用,大米饭里放点大油和酱油一拌,那便是难得的美味,炒菜时放上一点大油,便是舌尖上的珍馐。</h1> <h1> 粮食也定量供应,每人每月粗粮占 70%、细粮仅 30%,粗粮主要是苞米面,高粱米或小米定量,未成年人的定量更少。在缺油少肉的日子里,粮食消耗巨大,不少家庭面临粮食不够吃的困境。平日里,鸡鸭鱼肉是奢望,冻秋子梨、冻柿子便成了难得一见的“美味”。</h1> <h1> 进入腊月,东北的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腊九,冻死老狗;腊九腊十,冻死小人儿”在寒风中回响,既宣告着一年中最冷时光的降临,同时也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年味一天比一天浓。</h1> <h1> 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国营商店被办年货的人挤得满满当当,人们不惧严寒,耐心地排着队,脸上洋溢着笑意,只为能购得一些年货。那时,鞭炮是孩子们的最爱,100头、200头一挂的鞭炮只需几毛钱,我和哥哥跑到国营商店、小白房等店铺都一无所获,最后在塔湾国营商店排了很久的队,才买到几挂“小鞭”和“二踢脚”。</h1> <h1>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小红楼前的小甲邦村开始杀猪。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有帮忙的,有围观的,我们则是纯粹的看客。杀猪师傅熟练地将猪按倒、捆蹄、抬上炕桌,一刀下去,猪血流入盆中,热气腾腾,接猪血的人还不忘招呼大家“帮帮忙吃血肠”。血肠,这道东北的重要菜肴,承载着人们的热情与感激。杀猪师傅给猪腿吹气,猪瞬间变成白白胖胖的大皮球,随后在热水中褪去猪毛,分割下水、猪蹄、猪头、猪肉,一切都干净利落。</h1> <h1> 父母也忙着准备年货,将肉、鱼、鸡、豆腐等贮存在仓房里冷冻,东北的冬天就是天然的冰窖。麻叶白菜、红萝卜、胡萝卜、土豆则放在楼外的地窖里,这便是过冬的菜。尽管生活困难,但父母总会想方设法让家里充满过年的“味道”,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一家人温馨祥和、欢乐幸福。</h1> <h1> 除夕之夜,父母在厨房里忙碌穿梭,锅碗瓢盆交响曲奏响,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不一会儿,猪肉炖粉条、红烧鱼、小鸡炖蘑菇、炖酸菜、小酥肉、木须肉等美味佳肴陆续上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满嘴是油,欢乐的笑声在屋中飘荡,幸福与满足写在每个人的脸上。</h1> <h1> 夜幕降临,我把小鞭拆开装进口袋,变成一个个独头小鞭装进衣兜,边走边放,点着一个往空中一扔,那火星开始闪烁跳跃,“啪”的一声,小鞭在空中炸出绚烂的火花,笑声和鞭炮声交融在一起。</h1> <h1> 弟弟把点着的小鞭扔进罐头盒里,小鞭在狭小的空间里爆炸,那声音瞬间变得沉闷而又响亮,又将小鞭扔到雪坑里,“噗”的一声闷响后,雪花四溅,好似一场小型的雪暴。</h1> <h1> 妹妹把小鞭立在地上,点着后便飞快地跑到一边,双手紧紧捂住耳朵,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即将爆炸的小鞭,等到小鞭“啪”的一声炸响,高兴地笑了起来。</h1> <h1> 哥哥拿出一个二踢脚,打开捻子,然后点燃。只见火药冒出火星,他伸直手臂,稳稳地拿着二踢脚。“砰”的一声,二踢脚猛地从他手中冲出去,在地面上炸出一声巨响,紧接着,它如火箭般冲向天空,在半空中“啪”的一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那一刻,我们沉浸在鞭炮的欢乐世界里,一直玩到半夜,才意犹未尽地回家。</h1> <h1> 大年初一,清晨带着寒冷的气息,空气中还弥漫着小鞭的硝烟味。我们穿着妈妈牌的新衣服,和小伙伴们挨家挨户地拜年。“叔叔阿姨过好!”“小朋友过年好!”的呼声此起彼伏,喜庆的氛围弥漫在小红楼的楼间。每到一家,都能吃到好吃的零食,还没等到吃饭,肚子已被幸福填满。</h1> <h1> 正月十五前夕,那更是热闹非凡,白雪茫茫的小甲邦锣鼓喧天,热闹的旋律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我和小伙伴们在人群中兴奋地穿来穿去,尽管天气寒冷,呼出的热气在凛冽的寒风中瞬间凝结,眉毛都变白了,流出来的清鼻涕也变成了冰棍,但我丝毫没有在意。</h1> <h1> 秧歌队的表演豪放热烈、火爆泼辣、自由奔放。吹唢呐的人腮帮子鼓鼓的,尽情地吹奏着欢快的旋律;敲锣打鼓、打镲的人,配合默契,那强烈的节奏让人热血沸腾。</h1> <h1> 跳大秧歌的男男女女身着鲜艳的红绿服装,脸上涂满了胭脂水粉,他们挥动着手中的扇子,迈着有节奏的舞步,时快时慢,变幻着各种阵势,仿佛在编织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h1> <h1> 踩高跷的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有古代的长袍马褂,有现代的华丽服饰,脸上涂着五花八门的颜色,好看极了。有的人脖子上挂着一串串红辣椒,手里拿着各种物品,在人群中来回扭动着,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观看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把整个场地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被这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不时发出阵阵叫好的呼声。</h1> <h1> 我们这群孩子,紧紧地跟着踩高跷的队伍和秧歌队奔跑,一边跑,还一边模仿着他们的动作,有模有样地扭起秧歌舞步。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我们尽情地抒发着对节日的喜爱,每一个细胞都沉浸在这浓浓的年味之中。</h1> <h1>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如今的过年虽物资丰富,但记忆中的那个年,却有着别样的温暖与美好,永远珍藏在心中。</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感谢欣赏</font></b></h1>